共建區域協同創新機制?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不久前,國家能源集團甯夏煤業年産400萬噸的煤制油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這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在關鍵技術、大型裝備和材料制造等多個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這一重大成果的取得,來自當地企業與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創新團隊協同攻關,是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結出的新鮮果實,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共建區域協同創新機制?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久前,國家能源集團甯夏煤業年産400萬噸的煤制油項目通過竣工驗收。這是全球單體規模最大的煤炭間接液化項目,在關鍵技術、大型裝備和材料制造等多個領域實現了“零”的突破。這一重大成果的取得,來自當地企業與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創新團隊協同攻關,是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結出的新鮮果實。
合力推動區域創新發展,東西部科技合作是重要抓手。“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欠發達地區可以通過東西部聯動和對口支援等機制來增加科技創新力量”。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點,我國東部地區科技資源豐富,借助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引導創新要素向西部彙集,為欠發達地區注入發展動能,這既是整體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
青海建成世界領先的電池及碳酸锂示範生産線,西藏有了青稞核心種子庫和牦牛基因庫,内蒙古稀土永磁産業研發和産業化達到國際一流水平……這些年,以科技為紐帶,東西部牽手架起了一座座創新發展的協作橋梁。科技項目、技術和人才的持續滋養,讓創新之花在西部地區絢麗綻放。從糧食增産、畜牧業增值到制造業升級,科技紐帶幫助當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新技術、新産品轉化應用,帶動地方特色産業邁向中高端。東西部科技合作成為欠發達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杠杆,為縮小東西部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支撐。
在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的實踐中,西部地區尤其增強了創新驅動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甯夏“請進來”“走出去”,與東部地區合作共建創新載體、合作共建園區等,全區科技型企業增長到近200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年均增速居全國前列;廣西明确提出構建科技創新領域開放發展新格局,主動與一流創新主體和科技強省對接……如今,無論是優化傳統産業,還是因地制宜發展新産業,科技正給西部地區帶來勃勃生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創新活力。
東西部同頻共振,共同激發出持續澎湃的發展動能。得益于東西部科技合作機制,“貴州貴陽—北京中關村”聯動,充實了“東數西算”的布局。相距2000多公裡,兩地各展所長,在協同發展中實現了雙赢。我國發展空間廣闊,挖掘東西部科技合作交點,找到雙方發展共赢着力點,就能在提升區域創新整體水平過程中,實現優勢互補,實現科技資源的充分利用。
136個項目集中簽約,累計簽約金額約27億元……今年7月召開的東西部科技合作工作推進會成果豐碩,再次充分顯示出東西部科技合作蘊藏的巨大潛力。進一步完善東西部科技合作長效機制,探索一條東西部“共享互助、互利共赢”的協同創新發展之路,就能進一步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更強勁的科技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緻遠。《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26日 19 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