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社會治理現場推進會側記?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為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常德市武陵區司法局積極實施“三大舉措”,着力為基層社會治理夯基壘台賦能,穩步有序做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基層社會治理現場推進會側記?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為深入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構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常德市武陵區司法局積極實施“三大舉措”,着力為基層社會治理夯基壘台賦能,穩步有序做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
“制度 考核”強化法治保障
“要提高站位講擔當,各級各部門要把握新要求、破解新難題、開創新局面,切實扛起責任擔當,把依法治區工作落到實處,确保‘法治武陵’建設始終朝着正确的方向前進。”這是武陵區委書記康少中在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的講話,對全區法治建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來,武陵區出台《關于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的實施方案》《依法治區工作要點》等系列文件,明确法治建設目标任務、重點工作和實施路徑,為全區經濟社會建設保駕護航。
建立健全公衆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讨論決定和公布等全環節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實現履行程序與保障效率的平衡。全面落實規範性文件“三統一”,實行專家參與審查制度,促使政府合同管理更加規範。強化合法性審查,近三年來,共審查各類行政決策性文件360餘件、全區規範性文件32件、政府合同480餘件。
制定并實施《區政府常務會議學法計劃》,切實提高領導幹部理論水平和依法行政意識。全面落實行政執法“四項制度”,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檢查工作,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規範完善法律顧問制度,讓法律顧問成為政府依法行政的“好助手”、基層治理的“參謀員”、經濟發展的“智囊團”。
出台《常德市武陵區行政複議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常德市武陵區人民政府關于行政複議集中管轄的通告》,完善行政複議工作機制,暢通受理渠道,實現區級複議案件“統一受理、統一審理、統一決定、統一送達”。将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情況和法治建設成效納入績效考核和法治政府考核内容,把法治政府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同步督促、同步考核、同步獎懲。
“宣傳 教育”增強法治意識
“通過唐律師的講解,我深刻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今後一定會更加團結同學,友愛互助。”武陵區第五小學六年級學生張同學在聽完防欺淩講座後有感而發。
據悉,武陵區于2020年創新“法治布谷鳥”律師公益大講堂志願活動,定期組織律師講師團成員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公益普法活動,目前已開展法治講座100餘場次,涵蓋全區46家機關部門單位、14個鄉街、128個村(社區)、工業園内50家規模企業及區屬各中小學校,有效将普法與城市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融合,推進法治文化大融合。
為有效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實效,在武陵區第一小學設立了全市首個以學生為主角的“法學未來星”法治社團,通過律師與學生每周開展現場“一對一”互動交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逐步認識法律、理解法律和運用法律。
武陵區司法局認真發揮普法職能作用,充分利用“如法網”平台開展國家工作人員考法工作,年均4900人次參加并通過普法考試,參學率、參考率、通過率均為100%。大力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全區已建成上規模的各類法治文化陣地(包括法治公園、法治廣場、法治長廊、法治機關、法治學校、法治企業等)116個。組織開展“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法律知識培訓,有效增強全區各街道、社區綜治專幹及相關責任人員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解決矛盾糾紛能力。
“服務 管控”提升法治質效
“何所長,您好!謝謝你們為我們家的事勞心勞力,真的太感謝了!”2022年5月25日,程女士拿着一面錦旗來到啟明司法所,向司法所工作人員表達感激之情。據了解,2021年12月19日淩晨2點左右,啟明街道某小區發生火災,業主損失慘重,物業公司與業主雙方就責任劃分和賠償金額方面産生分歧。曆時三個多月五次調解,雙方于2022年3月11日達成和解,物業公司同意向程女士支付補償金12萬元整,并減免其物業管理服務費3年。一起物業賠償糾紛在人民調解員及時、耐心的調解下得以圓滿化解,有效防止了事态的惡化演變。
一直以來,武陵區各司法所充分發揮調解優勢,以為民排憂解難為出發點,以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隐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落腳點,不斷強化職能,為人民群衆解矛盾、息争端、化糾紛,築牢社會治理“第一道屏障”。近三年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7300餘起,成功率達99%。為更好地提升法治服務,全區各司法所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制度建設、人員隊伍建設、業務規範化建設等各方面均達到了“市級标準化司法所”标準,實現了标準化建設全覆蓋。
為滿足群衆對公共法律服務的需求,建成了1個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4個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28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點、1260個公共法律服務志願點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體系,讓法律服務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立法律管家服務團,由司法行政工作者、基層法律工作者、律師、法律服務志願者、人民調解員等法律力量為主,為群衆提供21項具體業務的公共法律服務和私人定制法律服務,同時還建立了一支近30名律師的法律志願服務隊伍,為群衆提供免費涉外法律服務咨詢。
抓實抓牢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為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點配備了律師團隊,值班律師參與村(社區)的人民調解、法治宣傳、法律援助等工作。近三年來,武陵區法律援助中心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332件,接受群衆法律咨詢5436次。
嚴格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社區矯正法實施辦法》《湖南省社區矯正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确保社區矯正監管安全,做到零脫管、零漏管。探索建設智慧矯正武陵模式,利用“科技 ”推進社區矯正工作智能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真情鋪就安置幫教人員回家路,武陵區安置幫教基地已過渡性安置刑滿釋放人員20餘名。
加大法律服務行業監管力度,開展律師、鑒定行業隊伍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因違規執業接受批評教育的律師有3人,受行政處罰的律師有2人,有效提高了法律服務行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執業水平。(曹緣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