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人才下基層對此你怎麼看?易其洋畢業于清華北大,非碩士即博士——近日,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拟錄用公務員公示名單,讓許多人看得“目瞪口呆”名單中,有8人被招錄進了餘杭區的各個街道辦事處,崗位為綜合管理,其中不乏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等經官方核實,名單上的人是餘杭區面向清華、北大畢業生招聘的黨政機關儲備人才,也就是常說的“選調生”,這樣的“定向”招聘已不止一次,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碩博人才下基層對此你怎麼看?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易其洋
畢業于清華北大,非碩士即博士——近日,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拟錄用公務員公示名單,讓許多人看得“目瞪口呆”。名單中,有8人被招錄進了餘杭區的各個街道辦事處,崗位為綜合管理,其中不乏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等。經官方核實,名單上的人是餘杭區面向清華、北大畢業生招聘的黨政機關儲備人才,也就是常說的“選調生”,這樣的“定向”招聘已不止一次。
對此,許多人感歎這是“大材小用”,是對人才的一種浪費。是“浪費人才”,還是“人盡其用”,這個賬應該怎麼算?據說,餘杭區那些清北碩博争着去的基層崗位,年薪高達50萬元。讀碩士博士,得花費更多時間、精力、金錢,成本不少,一個崗位值不值得去,清北的精英們不可能算不清這筆賬。那麼多人願意去、争着去,不能不說,收入高恐怕是重要原因。
個人的賬,劃算不劃算,吃虧不吃虧,個人自然會算好算對。該說的是,黨政機關招聘人員,也要算好賬、算對賬。基層當然也需要高層次、高素質人才,但到底需要多“高”的人才,還是得有個譜。不然,一個地方仗着區位條件好、經濟實力強,招聘人才時一味求“高”,“高高”益善,就有哄擡甚至壟斷“人”價之嫌。“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黨政機關高價招聘人才,與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等一旦形成“價格鴻溝”,就會對人才造成“虹吸效應”,擡高一些人才的薪酬期望和同類部門的人才“招聘門檻”。
黨政機關的公職人員,就其所從事的工作而言,大緻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政務型”,這些人往往從事政務決策或專業工作,确實需要具備現代治理理念、專業化能力和對基層問題的敏感度,非高學曆(主要對應高能力)不可勝任。但這類人員隻會是少數,而不是多多益善。有人說,一些高科技手段的研發、推廣和應用,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和幹部隊伍。我則以為,研發、推廣和應用高科技這樣的工作,交給企業和市場去做就行了;而且,企業和市場做起來,一定會成本更低、效益更高、質量更好。黨政機關要做的,就是向企業和市場購買質優價實的産品和服務,學會如何使用就行了,沒必要樣樣“親力親為”,搞“大而全、小而全”那一套。
另一類是“事務型”,主要是在黨政機關的決策形成後,從事具體執行和操辦工作的人,這些人絕對應該占公職人員的大多數。他們的工作更需要的是服務精神、親民态度和執行力,而不是多高的學曆和多大的學問,甚至在招聘此類人員時不應該有“學曆門檻”。
各得其人,各配其位,要說“人盡其才”,這才是真正的“人盡其才”;也隻有這樣,才能實現人才效益的最大化。不然,以為黨政機關高學曆人才越多越好,隻會造成财政資源和人才資源的不必要浪費,也會逼得更多人“為了高學曆而高學曆”去讀書求學,加劇人才培育和競争的異化、畸形化。
基層部門即使确實需要高層次人才,一旦付出了高額的“真金白銀”,那麼,對高層次人才的考核,就應該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标準。如果沒有“能進能出、能上能下”“能者多得、優勝劣汰”的考核标準和制度,高學曆人才就是沖着高薪來的,做出的貢獻“名實不符”,隻要“考進來了”便安危無憂,那既會對其他人不公,也會帶壞風氣。看看民營企業,用啥樣的人才,出多少錢聘用人才,都是要“精打細算”過的;一旦高薪聘用了庸才、懶人、混日子的,恐怕不可能吃“啞巴虧”,隻會果斷地下“逐客令”。
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花大力氣反對和遏制公款吃喝的浪費之風。黨政機關花錢招聘人才,耗費的同樣是公款,一分一厘均“取之于民”,也絕不容許浪費。黨政機關招聘人才,特别是“非常态”聘用人才,不能說一句“有需要”“沒浪費”就可以了,而是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算好成本和收益賬;必要的時候,還要把這個賬本亮出來,讓老百姓看看是真的“劃算”,還是在“裝點門面”,甚至存在“用人不公”或“用人腐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