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養肝相當于養命養肝該吃什麼

養肝相當于養命養肝該吃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3:44:23

來源:人民網

養肝相當于養命養肝該吃什麼(秋季養肝要從生活中這些小事做起)1

養肝相當于養命養肝該吃什麼(秋季養肝要從生活中這些小事做起)2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肝病科主任、醫學博士孫鳳霞做客由人民健康推出、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養肝護肝 中醫有方》系列節目,她表示,肝是将軍之官,在人體健康中有着重要作用,秋季養肝要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養肝相當于養命養肝該吃什麼(秋季養肝要從生活中這些小事做起)3

圖為訪談現場

肝是“将軍” 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孫鳳霞表示,在日常診療過程中,有很多患者對肝病、肝髒存在認識誤區,惡性腫瘤在早期症狀不明顯,也沒有明确的疼痛感,很多肝癌患者在确診時已經屬于晚期,失去了手術和微創治療的機會。“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是中醫最基本的生活理念,養生需要從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

“‘百病從肝治,養肝如養命’是耳熟能詳的話,但實際生活中常常做的不到位。”孫鳳霞介紹,中醫認為肝是“将軍”之官,主疏洩,調暢情志,調暢氣機,還具有藏血等功能,對于人體健康來講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肝髒位于人體當中的中間位置,膽囊、胰腺、胃、十二指腸、升結腸、橫結腸都與位于肝周圍。因此,如果肝出現問題會影響到周邊其他器官。

孫鳳霞表示,每個髒器都會有靜脈、動脈兩大套血管系統,而肝髒内還包括門靜脈和膽道系統。肝是人體内重要的交通樞紐,會接受從腸道來的營養物質,同時也需要進行解毒、代謝以及分泌膽汁幫助人體消化。

中醫西醫對“肝”理解不同

“老百姓經常把中醫的肝和西醫的肝混淆,其實兩者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孫鳳霞介紹,西醫的肝髒指的是人體内的實體器官,位于腹腔右上的位置,主要包括解毒和物質代謝的功能,葡萄糖、脂肪、蛋白質都是在肝髒進行代謝完成。此外,肝髒還具有免疫功能,來自腸道的毒素、氨等其他毒素都需要在肝髒進行解毒,随後進入全身血液,肝還具有調節血量的功能。

孫鳳霞表示,從中醫角度來說,肝髒的概念比較抽象,包含了實體内髒在内的功能活動系統,肝髒的整個系統是靠經絡和血脈相連在一起,當肝髒經絡系統出現問題的時候,可能就需要從肝去調治。情緒方面的問題、肝髒局部産生的悶脹不适、脾胃系統的問題、皮膚和面部色澤以及經脈和指甲等一些問題,以中醫角度來講都屬于肝的問題。

孫鳳霞介紹,肝氣郁結是臨床中最為常見的症型,疏瀉是肝的主要功能,而疏瀉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調暢人體的氣機。中醫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都有賴于氣的推動,由肝調節氣的升降和出入,當血脈運行不通暢時就會出現肝氣郁結的情況,經常唉聲歎氣就是最常見的表現。中醫認為肝在五行當中屬木,肝髒喜條達惡抑郁,一旦出現情緒抑郁,也會反過來影響肝髒疏洩功能。

“肝脾不和是肝氣郁結的‘續集’,肝氣郁結沒有得到及時調理,就有可能出現肝木克脾的表現。”孫鳳霞表示,肝郁脾虛、肝木克脾、肝脾不和是非常普遍的中醫症型,它的表現就是在肝郁氣滞的基礎上,同時出現脾胃運化失常的表現,比如不思飲食、腹脹、腹痛、大便秘結或者大便溏洩等。此外,肝脾不和也是很多慢性病的常見症型。

孫鳳霞表示,中醫講“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如果發現肝髒有問題就一定要去預防脾髒發生的問題。在中醫治療過程中,通常在疏肝的同時加入一些健脾益氣,幫助脾胃運化的藥物。

秋季養肝 從改善生活方式做起

孫鳳霞介紹,對于肝火旺這類人群中大量飲酒是典型特征,中醫認為酒本身屬于濕熱特性,長期飲酒人群往往有中焦濕熱、肝膽濕熱的表現,會出現痰盂互結的情況。嗜吃辛辣的人群更容易出現肝火旺的表現,日常生活中少食用一些油膩的食品,少吃辛辣對改善肝火旺有一定的幫助。此外,肝髒的髒器在中醫看來是多氣多血的髒器,功能維持正常的運行需要有充分的血液滋養。熬夜會影響肝髒的回流,血液回流減少,肝髒營養會減少,處于能量消耗的狀态,中醫所說的氣血就是消耗血氣的過程。

“順四時養生是中醫的基本法則,秋季比較幹燥,更适合吃一些養陰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葡萄、百合、鮮藕等。”孫鳳霞介紹,銀耳雪梨湯是非常适合秋季的一款飲品。中醫采用梨入藥的時候,梨皮養陰生津作用會更好一點,如果梨的來源不是那麼可靠,擔心農藥殘留,也可以把梨皮去掉。銀耳雪梨湯對于平常老覺得口幹咽燥、雙目幹澀這類人群很有幫助。

“在起居方面同樣需要進行調整,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孫鳳霞表示,早起可以收斂神氣,平和情緒,讓情緒變得更加安甯,适應情緒的變化。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都會影響到肝髒健康,暴飲暴食、高油脂食物以及已經變質的食物都會引起肝損傷。很多老年人購買一些不合格的保健品也會傷肝,對于長期服藥的慢病患者,可以每三個月就去檢查肝功能,進行健康監測。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孫鳳霞表示,養生需要從日常點滴小事做起,改善飲食結構,調整作息,适當運動,調節好日常情緒,讓身體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狀态。大多數疾病産生于不良生活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會改善很多亞健康問題。

(來源:人民網-人民健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