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描述
現代數學:把數字資料按照定的規則,在表格上表現出來的表格就是統計表。從廣義上來看,任何用來反映統計資料的表格都是統計表。
小學數學:小學數學教材沒有對統計表給出明确的定義。但在統計教學中,要認識統計表,在第一學段要會根據統計表提出一些問題;在第二學段還要學習繪制簡單的統計表。
二.概念解讀
統計表是用規範的表格來表現統計資料的一種常見形式。統計表能将大量統計數字資料加以綜合組織安排,使資料更加系統化,标準化,更加緊湊,簡明,醒目和有條理。用統計表來顯示統計資料,便于人們閱讀、對照比較,說明問題更清楚,從而更加容易發現現象之間的規律性。統計表還便于資料的彙總和審查,便于進行計算和分析。因此,統計表是統計分析的重要工具。
統計表的形式繁簡不一,通常按項目的多少,可分為單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表兩種。隻對某一個項目的數據進行統計的表格,叫作單式統計表,也叫簡單統計表;統計項目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表格,叫作複式統計表。有時人們也會把統計表按照不同的分類标準得到不同的統計表。如按作用的不同,統計表可以分為統計調查喪、統計彙總表和統計分析表;按分組情況的不同,統計表又可分為簡單表、簡單分組表和複合分組表。
統計表一般都包括總标題、橫标題、縱标題、數字資料、單位和制表日期。總标題是指統計是的名稱,它要用慨括性的文字簡單明了地說明統計資料的時間、基本内容和範圍。一般寫在表的上部中端;橫标題是指每一橫行内數據的意義,寫在表的左方;縱标題是統計指标的名稱,說明縱欄所列各項資料的内容,寫在表内右上方;數字資料是指各空格内按要求填寫的數字,它是統計表的具體内容;單位是指表格裡數據的計量單位。數據單位相同時,一般把單位放在表格的左上角;如果各項目的數據單位不同時,可放在表格裡注明。制表日期放在表的右上角,表明制表的時間。各種統計表都應有“備注”或“附注”欄,以便必要時填入不屬于表内各項的事實或說明。(如下圖)
三.教學建議
人們在收集數據的過程中,開始收集上來的數據往往看起來比較雜亂,這就需要來整理數據,而統計表可以幫助人們把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數據直觀地表示出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放慢腳步,讓學生經曆數據收集整理的過程,在交流中體會統計表的作用。具體來看,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急于學習常規的統計表,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描述數據
在小學階段,2011版《課标》指出,在第一學段要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畫、表格等)呈現數據的結果,而不是學習統計圖表。這一點與以往不同,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鼓勵學生片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整理數據的結果,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涵信息”,第二學段開始學習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用它們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2)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統計表的必要性
學生在經曆了用自己的方式呈現數據結果後,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能把收集上來的數據表示得更清楚?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學習統計表的必要性。
(3)讓學生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逐步體會統計表的優勢
統計表與統計圖在基現數據結果的過程中各有各的優勢,教師要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在數據描述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統計表的優勢,初步體會到在呈現怎樣的數據時用統計表呈現結果比較好。
例如,楊靜老師在學生把數據收集整理到統計表與統計圖後,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看着我們整理好的統計表和統計圖,大家能提出什麼問題?當有學生提出:“最喜歡看什麼書的人最多?”其他同學說:“最喜歡看故事書的人數最多。”楊老師及時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大家回答看統計圖知道的。接着楊老師問:“那誰能告訴大家,最喜歡看故事書的有多少人?這次你又是怎麼知道的?”大家這次說是看着統計表知道的。學生思考、說理的過程不正是對統計表和統計圖各自優勢的初步感受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