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産後流血那些事兒。
産後新媽媽的月經恢複是一個自然的生理現象,但是有些新媽媽卻出現了各種月經問題,還有特殊狀況的新媽媽,如過胖、精神壓力太大、卵巢功能有問題等,這都會造成産後各種月經問題。
不少新媽媽都在問,生完孩子什麼時候才來大姨媽?産後前幾天惡露又是怎麼回事?什麼時候排完?今天嘟媽和您說說,産後大姨媽和惡露那些事兒。
1産後來月經的時間月經恢複的時間有早有晚,早的可在産後一個月就重新開始月經,晚的要到寶寶1歲後才恢複。研究資料顯示,沒有哺乳的新媽媽,有40%在産後6周恢複排卵;到了産後8~12周,還沒有恢複排卵及月經的新媽媽大約隻占35%。哺乳的新媽媽,在産後12周約有25%會恢複排卵與月經,大多數哺乳新媽媽要到18周才完全恢複排卵機能。
哺乳媽媽為什麼來大姨媽比較晚呢?
哺乳期間,媽媽的腦垂體前葉需要分泌大量的催乳素,以促使乳腺分泌乳汁,因而相對地抑制了腦垂體分泌卵細胞刺激素的作用,使卵泡發育受到抑制,不能發育為成熟的卵子,所以,在哺乳期的媽媽們,很多在半年至一年内沒有排卵功能,也不來月經,這是正常的,不用太擔心。
母乳喂哺寶寶的新媽媽,排卵及月經恢複較遲,有的要在一年後才來月經。大多數人第一次的月經量比平時月經量多,第二次月經就恢複了,這些都是正常現象,因此不必治療。
嘟媽提示 | 當月經來潮時,哺乳媽媽的乳量一般會有所減少,乳汁中所含蛋白質及脂肪的質量也稍有變化,蛋白質的含量偏高些,脂肪的含量偏低些。這種乳汁有時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症狀,但這是暫時的現象,待經期過後,就會恢複正常。因此無論是處在經期或經期後,新媽媽都無須停止喂哺。
2産後月經與惡露有何不同?有些新手媽咪可能會把惡露誤以為是月經,認為一周過後,流量就會漸漸減少,但實際上惡露分泌的時間較久,因此會擔心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惡露簡單地說,是子宮内膜剝落所緻,由子宮内的殘血、白血球、粘液和組織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經陰道脫落排出。
在産後的初期,由于血液和血塊是惡露的主要成分,因此在前3、4天中,分泌物顯得極為鮮紅。過幾天之後,會慢慢轉變為棕紅色或粉紅色,大約10天後,惡露就會變成棕黃色或乳黃色。一般情況,惡露将會維持到産後第3周才會結束。4~6個星期左右漸趨于白色
當子宮收縮得越好,惡露的停止也越迅速。哺育母乳有助于子宮較快恢複正常,惡露也較快排淨。
嘟媽提示 | 剖腹産媽咪的惡露量較少
自然産與剖腹産的媽咪,不隻是恢複時間長短不同,就連惡露排出的量也會有所差異。由于剖腹産媽咪是直接開刀生産,在開刀的過程中,有些醫師會一并清理産婦的子宮腔,将一些子宮腔内的血塊、胎盤、胎膜等清除幹淨,因此有些剖腹産媽咪的惡露一般隻會維持2周左右。
3不良惡露的有什麼表現?有部分媽咪對惡露一知半解,認為惡露量多是正常現象,導緻太晚治療産後出血。以下幾種情況,教你分辨哪些是不良惡露的特征。
護墊更換太頻繁
正常的惡露在産後一天之内,流量會達到最多,建議1小時就可以更換一次護墊,若以此頻率替換,其實惡露量大約隻占護墊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面積。不過,如果在1小時之内,惡露幾乎沾滿整塊護墊,且須更換2~3次以上,或是流量超過500毫升。,媽咪就要主動向醫生反應,因為這有可能是産後大出血的征兆。
惡露伴随異味
血塊其實是培養細菌的溫床。如果生産之後,血塊及胎膜組織沒有盡速排出體内,反而繼續堆積在子宮内,就會引起細菌感染,使惡露産生惡臭味。
下腹疼痛或發燒
有些産後媽咪會因為子宮内膜發炎而引起發燒現象,也就是俗稱的産褥熱。醫生指出,孕婦在生産的時候,若破水太久,很容易造成子宮感染。一旦子宮遭受感染,除了會使惡露變成深紅色及産生惡臭之外,産婦還會出現發燒或下腹疼痛等現象。若沒有充分休息,造成抵抗力變差,嚴重者可能會需要采取手術引流,并繼續住院觀察治療。
惡露一直排不淨
可能的原因包括:①子宮收縮不良。②子宮内膜發炎。③胎盤、胎膜等組織,殘留在子宮内排不出來。③不當的食補所造成。需要及時咨詢醫生,排查疾病因素。
嘟嘟醫生:一站式幫您解決備孕、孕期、産後各種問題。孕育中的衣食住行,一點一滴,我們統統都放在心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