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馬在微博上搞了一個#下廚寵她大賽#,作為38節的活動。
平時在家,其實多數時間也是我做飯,所以下個廚完全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問雲嫂想要吃啥,讓她點單,她說:能做個榴蓮口味的冰激淩嗎?
我自己對榴蓮無感,對冰激淩也無感。不過當年做研究的時候,冰激淩可能是表面現象領域最複雜的體系了,我對它的微觀結構與形成做過挺深入的了解。
雖然最後也沒喜歡上吃冰激淩,不過對于做冰激淩還是挺有興趣的。
芒果和抹茶都是雲嫂喜歡的口味,以前都做過了。
她更喜歡的榴蓮口味沒做過,不過從榴蓮肉的質感來看,我直覺是可以做的。
于是根據以前的經驗,憑感覺寫了個配方。時刻不忘用功能糖代替白糖啊哈哈——雖然依然是高脂肪高熱量,不過至少糖的問題解決了。
最簡單的配方,隻需要四種原料。
本來是可以用電動攪拌杯的,但是沒電了,就找出了很久沒用的料理機。把所有原料倒進去,隻需要兩三分鐘,就足以把它們打得很均勻了。嘗了一點,口感很細膩。
封起來放進冰箱裡冷藏,降溫。商業化的冰激淩會使用一些乳化劑(有的人DIY的時候會加入一些蛋黃,其中的卵磷脂就有乳化劑的功能),在冷藏過程中可以跟乳油滴表面的蛋白質進行互動,稍微破壞稍微乳液的穩定性,有利于後面形成更好的質感。不過自己做完了就吃,不不追去那麼細緻的講究,也就沒有必要折騰了。
冷藏一兩個小時之後,倒進迷你冰激淩機完成最後一步。
冰激淩的最後一步,關鍵是在一邊降溫一邊引入空氣。這個簡易的冰激淩機,其實就是一個帶夾層的容器,夾層裡有水(或者其他冷凍液),先在冰箱裡冷凍到-18 °C。取出來倒入冰激淩原料,然後開始攪拌。容器壁的溫度很低,原料一接觸就被凍上了,然後靠幾乎緊貼容器壁的攪拌槳把冷凍的部分“刮”下來,讓沒有凍上的部分流動過去。
這樣,邊降溫邊攪拌,同時攪入空氣,最後成為冰激淩。
當原料很細膩,最後的冰激淩是否細膩順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換熱攪拌過程中形成的冰晶大小。這種迷你型的簡易冰激淩機,冷凍和攪拌的能力都比較有限,冰晶顆粒就要大一些。在口感上,也就無法向商業生産的冰激淩那麼細膩順滑。不過,它勝在食材都很高級——脂肪全用奶油和全脂牛奶,碳水化合物和風味來來自于榴蓮,而糖則是用比白糖健康的多也貴得多的功能糖。風味濃郁,也遠比商業銷售的冰激淩更加健康一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