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盤點那些你以為是新梗實際是老梗

盤點那些你以為是新梗實際是老梗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4 19:30:40

盤點那些你以為是新梗實際是老梗?作者:黃帥如今,“玩梗”成為年輕人的流行文化根據“中青校媒”日前面向全國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的調查顯示:72.48%的被調查者願意主動“玩梗”,26.61%表示“順其自然”,僅有0.91%的被調查者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網絡流行語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年輕人對“玩梗”并不排斥,甚至熱衷如此,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盤點那些你以為是新梗實際是老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盤點那些你以為是新梗實際是老梗(的年輕人不隻是為了标新立異)1

盤點那些你以為是新梗實際是老梗

作者:黃帥

如今,“玩梗”成為年輕人的流行文化。根據“中青校媒”日前面向全國近1000名高校大學生展開的調查顯示:72.48%的被調查者願意主動“玩梗”,26.61%表示“順其自然”,僅有0.91%的被調查者非常抗拒接收最新的網絡流行語。由此可見,絕大多數年輕人對“玩梗”并不排斥,甚至熱衷如此。

到底什麼是“玩梗”?恐怕連沉浸其中的年輕人也很難精準表述這個概念。一般來說,這指的是社交語言中的新奇有趣的内容,但由于這些表達或來自網絡社群,或來自實際生活中的“偶發妙語”,并沒有一個固定的來源,也沒有一個标準的文化評判體系。從問卷調查來看,年輕人熱衷“玩梗”的原因,主要在于:方便與朋友交流(47.78%),利于語言表達更有趣(75.71%),有助于語義表達更加準确(20.26%)和為了展示自己的标新立異(9.88%)。可以看到,真正是為了标新立異的年輕人,隻占一小部分,多數年輕人“玩梗”還是看重了其中的趣味與社交功能。

從趣味上看,這些“梗”的普通特征,就是诙諧幽默,其中也不乏一些“自黑”和“自嘲”的調調兒。比如最近風靡網絡的“奧利給”,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梗”。雖然這個“梗”最早來自一個備受争議的網紅“朝陽冬泳怪鴿”——他在鏡頭前,伴随着十分誇張的動作與表情,喊出那段“流行語”:“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很多年輕人不僅在網上模仿“奧利給”的語氣和表情,也在線下用這個“梗”來激勵自己,甚至還有學生在大考前夕來一番“奧利給式的宣誓”,激勵鬥志,舒緩考前的壓力。

類似“奧利給”這樣流行的“梗”還有很多,比如“雞你太美”“雨女無瓜”“硬核”“海王”等,這些“梗”背後的故事雖然各有不同,但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趣味橫生。面對現實壓力時的年輕人,用“玩梗”來調劑生活,讓自己和身邊人更加快樂,這何嘗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

除趣味性之外,“玩梗”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身份認同。雖然當代網絡文化看起來是“去中心化”與“無主潮”的,但也因此産生了無數個小圈子。這些文化小圈子之間往往存在一定的話語壁壘,不同圈子之間雖有對話交流的可能,但未必能真的适應與理解彼此。各自小圈子裡産生的“梗”,其實正是圈地自萌的結果。因此,如何判定自己與對方是一個文化圈子的,“梗”就成了鮮明的身份識别标志。

比如,影視鬼畜圈子裡的“意大利炮”,就是一個判别使用者是否是“自己人”的典型的“梗”。沒看過鬼畜版《亮劍》的人,恐怕會對這個“梗”一頭霧水,當然也無法進入圈子内部的暢快交流中。而知道“意大利炮”這個“梗”來源的朋友,則很容易識别“自己人”,從而進入更加深入的“切磋”。當然,有些“梗”也随着影響力增強,而突破了小圈子的限制,成為更加知名的“流行梗”。但即便如此,很多不上網或不關注亞文化的人,依然搞不懂它的意思。因此,身份界定與認同的功能,也是“玩梗”的意圖所在。

不過,“玩梗”背後也有一些負面層次的東西。比如,有些“梗”的确是粗鄙之語,不久前被網友高度關注的“祖安文化”裡,其實也有一些“流行梗”,但那些内容簡直與髒話沒有區别,應當成為年輕人拒斥的文化垃圾。還有一些在現實生活中起源和傳播的“梗”,可能涉及侵害年輕人尊嚴與名譽的問題,比如那些針對個體身體特征制造的“綽号”,在小圈子裡也會變成一個“梗”,隻是它很傷人,有素質的年輕人應當自覺抵制這些東西。

“玩梗”作為年輕人喜歡的表達方式,外界對其态度,應當是包容與積極引導。作為青年流行文化的一部分,“玩梗”中有不少有趣的信息,等待我們去挖掘與思考。(黃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