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業尤其是生産冷凍湯圓的企業,往往在湯圓面裡加入一種名為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的改良劑,用以改良湯圓糯性。按規定,添加了改良劑的湯圓,必須在包裝上标注。日前,重慶淩湯圓食品有限公司因兩個批次的産品包裝标簽未标注添加單雙甘油脂肪酸酯,被沒收違法所得并罰款15.68萬元。
綦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最新披露的(2020)91号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重慶淩湯圓食品有限公司今年多次購入單雙甘油脂肪酸酯,按0.33%比例使用18.7公斤添加到湯圓面裡作為乳化劑,先後兩批次生産湯圓共計5600公斤,貨值31360元,但其外包裝配料表裡都沒标注單雙甘油脂肪酸酯成分。
綦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淩湯圓食品有限公司涉嫌生産經營預包裝食品包裝上的标簽未标注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給予淩湯圓食品有限公司警告并沒收違法所得3136元(按貨值31360元的10%計算),同時處以罰款15.68萬元。
上遊新聞記者了解到,食品企業把單雙甘油脂肪酸酯用作改良劑,目的是讓湯圓在下鍋水煮時不易渾湯,口感爽滑更有糯性。目前國内對湯圓面裡添加單雙甘油脂肪酸酯還沒有使用标準,但要求食品企業必須在包裝上進行标注。
上遊新聞記者 陳富勇/文 張文敏/封面制圖
上遊新聞報料熱線、渠道:966966、上遊新聞APP報料。新鮮事、感人事、不平事,歡迎告訴上遊新聞。新聞線索一經采用,酌情獎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