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通訊員 張濤
11月25日,記者在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移風店鎮七級小歐戈莊村村民王豐宇的蘑菇大棚内看到,一朵朵水靈靈的蘑菇破巢而出、嬌嫩新鮮。王豐宇和妻子正忙着采摘蘑菇,準備裝箱拉到批發市場銷售。
走進一座蘑菇大棚,一陣濃濃的菌香撲鼻而來,令人神清氣爽。一垛垛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嬌嫩的平菇升柄展傘,如花綻放。蘑菇大棚内溫暖濕潤,數萬個菌棒整齊排列,菌棒一頭是一叢叢肉質肥厚的蘑菇,菌棒上方,電子定時灑水器正在向蘑菇灑水,細密的水珠均勻地灑在菌棒上,甚是好看。 忙着采摘蘑菇的王豐宇臉上也笑開了花:“我家種有兩個大棚蘑菇,共3畝,今天采摘的是第三茬,一個大棚預計可采蘑菇8萬多斤,每年這一個棚的小蘑菇可給我帶來20萬多元的收入。”
王豐宇種植蘑菇已有20多年時間,起初跟随父母種植蘑菇時,規模較小。“我就是自小在種植蘑菇大棚裡長大的,對食用菌種植有着深厚感情。”剛開始種植,由于技術等方面掌握的不精,蘑菇的産量很低。這幾年通過精細化種植蘑菇,他家兩個大棚蘑菇的産量也越來越高,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種植的蘑菇深受消費者青睐。王豐宇笑呵呵地說:“我今年種了2棚蘑菇,一棚純收入20來萬塊錢,效益挺高的,一年收入50來萬。”
據王豐宇介紹,他栽培蘑菇的原料用的是秋收後别人不用的玉米芯。選用棉籽殼、木屑、玉米芯、麥麸、豆粕等做基質,并改變原先使用發酵料制作菌棒的模式,使用熟料,不僅接種成功率高、固型好,也提升了蘑菇的口感。“玉米芯經過粉碎後添加水和輔料,發酵後進行塑料袋栽培,不需特殊管理,40天即可進入采摘期,3個月内可連續采摘3茬。”王豐宇說。
“我的蘑菇主要以批發為主,采收後就送到批發市場,也有客戶上門來收,一般批發價5元以上,今天的批發價低,3~4元一斤。近幾年蘑菇價格比較穩定,整體效益不錯。”
“種蘑菇不僅要精心控制好大棚的溫度、濕度,更要全身心地投入,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王豐宇說,蘑菇管理是個細活,溫度、濕度、光照都得合适。對于自家的蘑菇,王豐宇像照顧孩子似的悉心照料。
王豐宇不僅自己靠着蘑菇種植過上了好日子,還常年為附近村民提供勞動崗位。鄰村67歲的張淑珍在王豐宇的蘑菇大棚裡做着原料裝包、蘑菇采摘等工作,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錢。“活不算累,掙錢不少,挺好的。”張淑珍笑眯眯地說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