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用匠心精神記錄匠人

用匠心精神記錄匠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8 00:46:01

心在一藝,其藝必工。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我們身邊,有很多人将技藝融入工作、以匠心成就經典,推動着各行各業的高質量發展。這是一群怎樣的匠人?他們有着哪些優良品質?我們如何學習工匠精神?從即日起,本欄目推出“匠人匠心”系列,以極緻、傳承、責任、專注、堅守、創新六個關鍵詞掃描工匠精神,與大家一起探讨、踐行。

——編 者

術到極緻近于道

邝西曦

關鍵詞

極緻

釋義

唯至誠者,能緻其極。于大國工匠而言,對極緻的追求好比一場修行,一個人、一輩子、一件事,以萬千錘而鑄一器。“腰間帶得純鋼斧,要斫蟾宮第一枝”,臻于完美、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自古便備受推崇。《莊子·達生》中,魯國木匠能做到“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正是因為達到了凝心聚神、執着技藝、物我相忘的境界。追求極緻,是一種态度、一種境界,凝聚成工匠精神的底色,檢驗着工匠精神的成色。

點評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對很多大國工匠來說,極緻就是和機器拼精度,和時間拼速度,和标準拼态度,讓“細”更細一些。

怎麼拼出極緻?鉗工顧秋亮徒手就能感知0.2絲的誤差,這相當于一根發絲的1/50;銑工李峰在高倍顯微鏡下追求1微米的精度,這相當于發絲直徑的1/70。正是精益求精,顧秋亮把玻璃與金屬窗座的安裝精度控制在0.2絲以内,“蛟龍号”觀察窗才得以承受1400噸的壓力;李峰每縮小慣性導航系統1微米的變形,就能減少“長征七号”火箭數公裡的軌道誤差。大國重器、輝煌成就的背後,源自每個細節的精準到位。把手藝的精準、精确和精細視為生命,極緻就不會太遙遠。

用匠心精神記錄匠人(心在一藝其藝必工)1

追求極緻是一條心無旁骛的道路,也是一場孤獨且單調的長途旅行,唯有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才能耐住寂寞、守住心智、把好方向。哪有巅峰技術能在一朝一夕間練就?唯有日複一日地鍛打、持續不斷地鑽研,才能成就絕活。高級技師孟劍鋒對瑕疵零容忍,曆經上百萬次錾刻敲擊,純銀絲巾果盤《和美》等國禮才驚豔問世;火箭“心髒”焊接師高鳳林,隻因“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30年如一日進行發動機噴管焊接……指紋雖被磨平,布滿繭子的雙手卻積澱了匠人們的工藝淬煉、心智磨煉和人生曆練,讓技藝達到極緻的巅峰。

“術到極緻,幾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鍛造一流的技藝,一流的技藝方可成就一流的偉業,這就需要用追求極緻來消解浮躁。現實中不乏這樣的觀念:“手藝好也不賺錢”“差不多就行了”“怎麼還沒有長進”……盲目地求變現、求速度、求關注,讓工匠技藝變得馬虎,極緻品質黯然失色。其實,工匠精神的種子需要精心、細心、耐心地滋養呵護,對極緻的每一份堅持都不會白費,終究會結出不甘平庸、不負光陰的果實。

用匠心精神記錄匠人(心在一藝其藝必工)2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輕一代要用自己的所作所為來诠釋匠人的極緻精神。這不是一個人的事業,而需要一群人來赓續;這不是一件産品的存廢,而是無數精品的綻放。精益求精、笃實專一、心無旁骛、久久為功,在追求極緻中實現人生價值,用極緻匠心鑄造國之重器,以工匠精神涵養時代氣質,我們準備好了嗎?

網言網語

做到極緻,都太不容易了,為大國工匠點贊。

——@前進路上

我也是一名普通的技工,做到極緻對我們來說真的不容易,會以前輩為榜樣,撸起袖子加油幹。

——@V6豆豆糖

一技千年傳匠心

石 羚

關鍵詞

傳承

釋義

傳承,是聯結往昔和未來的一座橋。工匠精神,離不開傳承。一輩輩匠人,從手藝生疏到純熟老練,技藝在手手相傳、口口相授中薪火不絕。“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傳承古法,延續文化根脈;掌握精髓,堅持守正創新。傳承,既是要以藝立身,更是要以德樹人。正如故宮古鐘表修複師王津所說,“要是從這代人就開始糊弄,那後代人怎麼幹呢”。抱定一個信念,兢兢業業、孜孜以求,承接前代的真傳,就有底氣給後世一個交代。

點評

一座木塔、一件青瓷、一把琵琶、一段說唱,藏着古老中國的技藝密碼。“不經一師,不長一藝”“人從三師武藝高”等民諺,也寫下了傳統技藝綿延流傳的秘訣。

傳承即是榮耀。走馬鎮民間故事傳人吳文,一張嘴說盡世間百态,師父魏顯德掌握巴蜀1500多個故事;以毛勝利為代表的宣紙工,讓“薄如蟬翼潔如雪”的古紙重現于世,他們的老師是千年前的能工巧匠;鑽研彩塑30年的魯勤學,改寫了“自古敦煌不成陶”的曆史,“我的老師就是敦煌莫高窟”……無論是口傳心授、言傳身教,還是家庭熏習、師法古器,前人築基揚帆,後人接續起航,傳承便也是“活”的了。

用匠心精神記錄匠人(心在一藝其藝必工)3

匠心是技藝的靈魂,要修習更要傳承。這不是拜師擺宴的形式,也不是盲目移植的輕慢,更不是以傳人自居的炒作,而是讓存乎一心的精細環節、精巧工序、精準節奏,能留存于時間、流傳于世間。技藝不僅僅是個人的能力,更是時代和民族的瑰寶。也唯有更多人習得此技、工于此藝,才能開枝散葉,讓技藝不至于成為絕學。傳承,讓一技可傳千年、可利衆生。

傳承的内容是技,但傳承的關鍵終究是人。幾千年來,那些雕刻、織染、鍛冶匠人的名字可能變得模糊了,但如今的木器、布料和金銀制品仍留有唐宋的影子、明清的風韻。與其說是器物留下了技藝,不如說是時間留住了匠人的精魂。傳承的是技藝,更是智慧、是文化,是超越了時空的匠心。

應該看到,傳承不隻針對老手藝和老工匠。海水稻的育種、可燃冰的開采、複興号高鐵的IGBT芯片……這背後的知識與智慧,何嘗不需要傳承?沒有傳承,卓然于世的創新科技也不免會斷流、失色。在學校、在廠房、在研發中心,無數年輕人正汲取前人創造的知識、追蹤最前沿的成果,他們的傳承必将為未來開辟更廣闊的天地。

網言網語

先承,後傳;先固本,後開新。

——@斫琴匠人

呵護一種技藝,延續一種精神,就守住了一塊文化陣地,就留住了華夏兒女的一個身份标識。

——@月亮心

擇一事,愛一行,做一生。盡精微,方可緻廣大。

——@秋夜漁火

心中有責方為藝

孟祥夫

關鍵詞

責任

釋義

“責任”二字,指向應盡的義務、承擔的重托。敢于擔責、勇于盡責,方為“責任感”。這不僅是一個人生活、工作中的選擇,更是時代、社會賦予那些堅守者、創造者的思想、情感與精神。責任是一個人的使命,外化于行就是為一件事盡心盡力。當一個人為責任感所驅動,他的人生也就有了超越一人一時一地的意義,擁有了更開闊的向度。這樣的責任體現在工匠精神中,就是敬畏自己的作品,感受到自己技藝的分量。

點評

一滴油,有多重?做花生油的“油哥”崔榮華說,讓每一滴油都承載良心、天然和健康。他為了一滴純粹的花生油锲而不舍,“努力做好一點一滴,是一個手藝人的最大追求”。

一丸藥,啥分量?在同仁堂技師張冬梅眼裡,藥丸三克,責任千斤。她“這輩子就制作蜜丸”,每一粒都要是高品質的放心藥。為了安全與健康,容不得半點馬虎,是匠心的底線,也是責任的高程。

工作不分大小,責任同樣重要。秉持這種追求的匠人,還有很多。兵馬俑修複專家馬宇,在碎片堆裡做“拼圖”,用人生時光作為黏合劑,把破碎的曆史拼接成型,讓兩千多年前的兵馬俑威武列隊,也讓他和同事們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手藝的分量。責任可以穿越曆史時空,也能夠沉澱為日常生活,每一點的付出都是最有力的書寫。

有人說,當一個人有了責任感,他便有了無窮的力量。責任感,折射出匠人們的品質,凸顯了匠人們的情懷。心懷責任,一把修複刀、一個小錘頭、一枚螺絲釘都會讓看似平凡的工作變得意義非凡;同樣,在人與物的交流對話中,器物有了生命,人的心靈也會變得更為純粹。隻有那些心無旁骛且沉靜如水的人,才能“闆凳甘坐十年冷”,在承擔責任的過程中不斷追求卓越。一代代匠人用勤勞的雙手培厚技藝的土壤,在探索與奉獻、突破與開創中,點亮了無數人生活的天地、曆史的星空。

有人曾言,有了責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義和靈魂。它表現在對人類整體的關注、對個體生命的關懷。一枝一葉,一磚一瓦,都自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奮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春風裡,每個人都可以再多些責任意識,立足本職崗位,發揚工匠精神,在踏實苦幹中鍛造自我、在追求極緻中燃燒青春。

網言網語

他們對産品品質的追求近乎偏執。帶着這份執着,相信每個人的路都會越走越寬。

——@舌尖上的市集

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給張冬梅點贊,希望有更多的人像她那樣,追求卓越,無愧于心。

——@潤物無聲

一輩子,一件事。強化責任意識,發揚工匠精神。

——@紅日

用心一者技必良

周珊珊

關鍵詞

專注

釋義

藝要精,貴在專。從古至今,大國工匠無不始于靜心、成于專注。滴水可以穿石,就在于它瞄準一個方向,馳而不息;鐵杵能夠磨成針,“功夫深”的背後更是一種恒心在支撐。專注的精神,是笃志鑽研,是凝神深耕,是沉潛用心,這是處事之法,更是為人之道。古語有言,“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這一“癡”字,便是專注的别名。

點評

大凡有成就者,都絕非三心二意之人,而是能專注于一個目标。運維檢修工趙學軍,24年專注高壓帶電作業技術,從一名技校生成長為行業技術領軍人物;車工王陽,守住三尺車床,一幹33年,加工過的飛船零件100%合格;羅陽及其團隊,為了讓殲—15早日騰飛,潛心研究、心無旁骛,助推航空事業的發展……行業雖然各有不同,但隻要認準自己的方向,并沿着這一方向持續努力,就能成為領先者、排頭兵。

用匠心精神記錄匠人(心在一藝其藝必工)4

運維檢修工趙學軍

制作鐵鍋的匠人說,“三萬六千錘,少一錘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的确,專注需要一顆誠心,不能有半點投機取巧,容不得一絲偷工減料。片面地追求速度,隻是看重短期收益和小利小惠,就容易晃了眼、慌了神、走了樣。無論從事哪個行業,一旦失去了專一和聚焦的耐心、韌勁,不僅讓人“坐不住”,而且會不可避免地生出浮躁、逐利、急于求成的心态。

正是因為潛心于一業,才能從中獲得自我肯定、獲得内心充實,因而可以不計功名利祿、遠離外界紛擾。作為高鐵研磨的“第一把手”,甯允展認為“工匠就是憑手藝吃飯”,甯可辭去研磨班班長職務也要回到一線,他能掌握好車輪“腳踝”中0.05毫米的研磨空間,保證了京滬高鐵試跑速度世界第一。有人說他是“不願當官的大國工匠”,他卻說“我不是完人,但我的産品一定是完美的”。正是因為完美,他的産品可說已臻于“作品”。

專注,從來沒有天賦和運氣的成分,靠的是細心積累、信念支撐。焊接微小的焊縫時,怎麼确保眨眼瞬間沒有閃失?火箭“心髒”焊接人高鳳林說,“如果這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這“十分鐘”換來的航天制造“零失誤”的标準,源自他剛入行時的勤學苦練,從姿勢到呼吸、從動作到心态,都超然衆人。實踐也證明,要成為大國工匠,就要長期、專注、持續地在一個領域内打磨,做人所不能及,進而掌握核心技能。

通往“大國工匠”之路,是由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組成的,走的每一步都算數。在當下,注意力開始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誰下的功夫足夠大、誰花的心思足夠多,誰就能在競争中領先一步。以專注力托舉起的精益求精,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網言網語

在中國,還是有很多這樣不為名利而為實現自我價值不斷努力的人。

——@夏蟲悄悄

埋頭苦幹,手藝也能精忠報國。

——@老土豆炒泥鳅

濟事尤須立志堅

曹怡晴

關鍵詞

堅守

釋義

“不能勝寸心,安能勝蒼穹”。勝寸心,實不易,貴在執着,難在堅守。匠人匠心,就要有一份執着之意、一顆堅守之心。堅守,在時間的長河裡可能隻是一段歲月,但對于個人而言則是一股精氣神,對大國匠人來說更是一種信念。堅守興趣,堅守喜好,堅守諾言,堅守創造,堅守初心……心之所向,力之所至,日積月累,久久為功,平常的事、平凡的人都能創造奇迹。

點評

在化工産品生産線上,生産“體檢師”嶽延祯堅守了29年,每天都要去現場巡檢;從看飛機到造飛機,航空技術制造技師胡雙錢,立志通過傳授技藝再幹30年;從踏出校門到年屆八旬,做了一輩子茶的楊天炯,退隐多年後仍堅持将手工茶工藝展示給世人……這些标注時間的數字,就是對堅守最好的注解。

何以為“堅”?這是一種決心,選擇了就要堅持做好一件事情。航天科技集團的李峰,從20歲一進廠就被分配為銑工,近30年的時光裡隻幹過這一個工種,他就是要“練就爐火純青的本領,做一個超精密加工行業的良匠”。這是一個目标,為最終能綻放精彩做足準備。遼甯二界溝數百年木船制作手藝的傳承人張興華,雖經世事多變,但不肯放棄30多年的手藝,如今他還學會了用電腦設計圖樣,精确度達到1毫米,“最好的船永遠是下一條”。以不移的決心,求不變的目标,就是堅守之“堅”。

如何能“守”?守不是封閉,也不是熬日子,更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在時間中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節奏。守,是在考驗耐心。哈爾濱電機廠車工裴永斌的“金手指”絕技,就是數十年磨砺練就的。守,是在錘打信心。上海電氣液壓氣動有限公司總工藝師李斌三十八年如一日堅守在機器旁,最初外國人不肯教他數控機床技術,如今“外國工人看到我眼神都不一樣了”。求質量的精益求精、求技藝的盡善盡美,耐得住長期寂寞、守得住平淡不驚,遇到困難不放棄、面對成功不自滿,才有堅守之“守”。

用匠心精神記錄匠人(心在一藝其藝必工)5

唯有立志堅,方能終濟事。堅守不意味着把“冷闆凳”坐穿,而是能照見美好未來。今年3月份,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強調,對“長期堅守在生産服務一線崗位工作的高技能領軍人才,全面采取措施,切實加強服務保障和提高待遇水平”。新時代,需要多一些心無旁骛的“一根筋”,相信獨具匠心必能獨領風騷。

領跑之要在創新

桂從路

關鍵詞

創新

釋義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抱殘守缺、固步自封,任何事業都沒有出路,任何一項技藝的傳承和發展都将難以完成。創新可以填充空白、可以補上短闆,更可以讓發展擁有“加速度”。對于技藝,創新是厚植傳統土壤、拓展生長空間、激發無限可能;對于匠人,創新則是把職業價值标注在一次次的探索中,讓事業有高光、讓人生更出彩。

點評

泥土燒制瓷器,器型不斷變化、色彩愈發瑰麗;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印刷術在創新中與時俱進。大國工匠,少不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傳統技藝,更離不開吐故納新、推陳出新。

創新是向着更高境界的探險,不懼艱難和挫折,方能抵達更高的山峰。設計字體枯燥而漫長,更沒有經驗可循,90後小夥葉天宇和漢字“談起戀愛”,創造出很多極具設計感的漢字字體。鋼鐵生産線上摸爬滾打30多年的“藍領科學家”王軍,從普通的崗位輔助工成長為攻克世界級行業難題的創新人才,“向科學家一樣做工人”是他的人生信條……不放過任何細節,讓匠心引領技藝的精進與超越,那些充滿靈性的作品、那些解決問題的方案,何嘗不是創新散發出的光芒?

一盞枯燈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匠人的世界或許單調,但創新是永恒的動力所在。從綠皮火車到高速列車,再到如今的“複興号”,鐵軌上承載着我們時代的創新氣質,背後則是無數技術工匠在每一個細節上的精益求精、孜孜以求。“踩着别人腳步走路的人,永遠不會留下自己的腳印”,工匠精神從來不是因循守舊的簡單重複,更不是沉迷過去的沾沾自喜。隻有把匠心與創新融為一體,技藝才能在發展中呼吸到時代的氧氣、萌生出傳統的新芽,也才能不斷擦亮創新的底色和高質量發展的成色。

用匠心精神記錄匠人(心在一藝其藝必工)6

創新最大的敵人,莫過于路徑依賴;煥發創新的精氣神,最關鍵的是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氣。一針一線的刺繡曆經千年不絕,借助新的設計理念再次流行;源遠流長的故宮文物凝聚了匠人心血,如今被一個個創意産品激活……它們之所以能夠再現生機,不正是被注入了創新因子嗎?走出“舒适地帶”,突破“慣性思維”,永葆“憂患意識”,一門門手藝的傳承就能延綿不絕,一項項突進“無人區”的技術就能引領新的發展局面。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