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長時間在田間地頭耕種的老農們來說,最擔心的莫過于極端的天氣變化。
尤其是像高溫,對于本身就需要消耗勞動力的農民來說,真正體會什麼叫“汗流浃背”?
所以入伏是農民特别關注的一個節氣,因為入伏後天氣會變得更熱,太陽的灼曬強度更高。
這樣極端的高溫天氣會迫使農民們改變原有的耕種習慣,比如趁早上和下午接近傍晚太陽不算大,還不算很熱的時候去勞作。
大中午出去耕種真的會中暑,人也受不了。
那麼2020年是什麼時候入伏呢?
入伏就是進入三伏天的意思,三伏天一般是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也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最潮濕悶熱的日子。
農村覺得三伏天的“伏”是“伏邪”的意思,也就是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簡答說就是,入伏後進入三伏天,外界氣溫是相當高的,大家出行或休息都要格外注意。
那麼2020年的入伏時間是哪一天呢?
一般來說,入伏日期大多集中在7月11号到7月20号之間。
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
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的天數是不固定的,一般夏至到立秋有4個庚日,中伏10天,如果有5個庚日的話,那麼中伏就有20天。
今年的入伏時間大緻能确定在7月16号(農曆的5月26),距今的話還有正好7天,也就是一個星期。
初伏從7月16号到7月25号,也就是從農曆5月26号到農曆6月5号,一共10天。
而7月16号入伏後,要經曆40天的伏天。
中伏的話,則是從立秋,也就是公曆8月7号開始,而中伏會出現兩個庚日。
而末伏開始的時間則是8月15日,要一直持續到8月24日才結束。
所以大家還是好好享受一下這幾天相對涼爽的日子吧,畢竟入伏後要熱一個多月,還是相當難熬的。
而農村對于入伏有習俗說是“入伏有6怕”,那麼到底是哪6怕呢?一起來看吧!
入伏不熱,沒有明顯冷熱溫差,這對農作物來說影響很大。
入伏不熱農作物很難結果實,隻有在冷熱溫差之後積累一定的溫度,莊稼才能結果,果實才有可能成熟。
三伏天是最熱的時間,為五谷雜糧發育果實飽滿提供了比較優質的氣候條件。
如果這個時候接連出現陰雨天,氣溫又偏低,那莊稼可能就生長不好,籽粒很難飽滿,導緻秋收作物欠收。
所以農村也常說“三伏不熱,五谷不收”。
我爸媽也常說,老天會做天,知道啥時候熱,啥時候冷,以此來滿足農作物的生長。
故而,三伏熱才是正常,不熱才不正常。
三伏天雖說要熱才正常,但不代表熱就會帶來幹旱。
溫度高,降雨多,三伏天可能太陽很大,氣溫很高,但雨水也比較充足。
可能早上還是大太陽,下午就雷雨不斷。
但如果出現農俗常說的“夏至鳴雷旱三伏”,在三伏天遇到隻打雷不下雨的天氣,本身三伏天氣溫就高,如果還不下雨的話,就很可能鬧幹旱。
我老家種水稻的話,三伏天遇到稻花楊花,需要陽光進行光合作用,但因為水稻根部需要水,所以如果都幹開裂了,那水稻産量就會受到影響了。
三伏天是農作物生長的旺季,需要溫度、光照和充足的水分。
害怕不熱,但也怕久晴不雨。
如果外界氣溫很高又不下雨,地面水分蒸發很快的話,就會遇到伏旱。
所以這時候不僅擔心不熱,農作物不能結果,還會擔心伏旱,農作物減産甚至絕收。
上面兩點是針對農作物說的,而對于耕種的農民來說,外出勞作當然害怕中暑。
入伏後,農民們外出耕種一定要注意時間。
中午12點,到下午3點,最好還是待在家别出門。
不僅是高溫容易中暑,這個時間點因為氣溫高,蛇也很喜歡出沒,萬一被咬傷就不好了。
而且農村大家也知道,哪怕是去割草,也要注意,早上割草遇到土蜂,因為露水讓土蜂們的翅膀潮濕,不太能飛得起來,人還能逃走。
但要是大中午,那時候是土蜂攻擊最強,本來就易中暑,還被土蜂蜇一下就難受了。
所以怕中暑是提醒農民朋友們調整好耕種時間哦~~
入伏後不僅有高溫,天氣也很容易悶熱潮濕,冷飲、電風扇迎着臉吹,很容易讓人發熱發燒,現在疫情沒有完全結束,大家更要多注意。
濕氣還很容易進入體内,水濕固脾,消化障礙的話,脾胃也會不舒服。
還容易引發積水和食欲不振等反應,大家飲食上需要多注意。
一到夏天很多男人喜歡赤裸着上身,對于在田間地頭的農民朋友們來說,這是随處可見的了。
但農俗說“入伏有6怕,最怕日頭鮮”,就是說,入伏後最怕光膀子和喝冷的東西。
光膀子人們覺得散熱快,但這樣會加重身體的濕氣,寒氣更易進入體内,光膀子再對着空調和風扇,會肩膀關節疼痛,還容易患風濕。
貪涼舒服一時,但對身體并不好,有的還會把汗出透,但過量出汗也容易導緻人身體紊亂,影響健康。
三伏天蛇很喜歡出動,尤其是中午最熱的時候,農村很多泥巴路上總能看到蛇平躺着在路上曬太陽。
但因為三伏天實在潮濕悶熱,蛇也愛找涼爽的地方呆一下。
有的蛇就會順勢爬進農民的屋子裡,甚至還有毒蛇,這就對人們的飲食起居造成了安全隐患。
所以入伏了,大家也要注意防蛇進家門哦~~
入伏後氣溫氣候各方面都有很大改變,農民朋友們耕種或外出都要多加注意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