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冬奧會男子鋼架雪車比賽上,中國選手闫文港以4分01秒77的總成績斬獲銅牌。這是中國選手在冬奧會曆史上獲得的首枚鋼架雪車獎牌,實現了我們在這一項目上的“零的突破”。
在奧運會的賽場上,金牌得主無疑是衆所矚目的中心。在競争激烈的比賽中,能一舉拿下金牌者,不僅需要紮實的基本功,也需要最好的臨場狀态。我們當然要為金牌得主點贊,但登上領獎台的,還有銀牌和銅牌得主,他們的表現同樣精彩,同樣值得驕傲。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隽輝/攝
尤其是在鋼架雪車這類中國隊比較薄弱的項目上,能獲得銅牌,其實就已經是“成功的一大步”,的确可喜可賀。有人戲稱鋼架雪車這個項目為“肉包鐵”:運動員在比賽中,需要緊緊趴在雪車上,然後從落差超百米的覆冰賽道俯沖而下,最高時速超過130公裡,稍有不慎,就會受傷。
在比賽現場是這樣,在日常訓練中,同樣如此,參加這一項目的健兒,難免會有負傷經曆。觀衆能看到的是運動員的精彩表現,看不到的是他們的艱苦付出和日複一日的訓練,而後者正是他們能走上冬奧賽場的必由之路。
當然,除了超強的決心,吃苦耐勞的意志,中國隊能在不熟悉、不擅長的領域斬獲銅牌,也得益于科學的訓練方法與科技力量。在站上領獎台後,闫文港也不忘感謝國家和團隊創造的優越訓練條件和訓練環境。據報道,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的“冰屋”,從夏天到冬天都可以訓練賽道出發,幫助運動員完善出發階段的各項技術動作細節。數字攝像頭、風洞等先進設備,也為運動員掌握技術要領助力。
我們在鋼架雪車項目上“零的突破”,看似是一小步,其實是“成功的一大步”。對中國隊來說,奪取金牌,固然是參加比賽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能夠在一些不具備優勢的項目上獲得銅牌,或者沒有獲得獎牌,隻是分數排名上有所進步,都是值得肯定的成績。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那些我們擅長的項目,也是前輩經驗積累的結果,也需要逐步由弱變強的過程。所有的金牌,都離不開長期艱辛的努力,建立在之前獲得銀牌、銅牌的基礎上。我們要看到勝利背後的付出,要理解成功之前的積累,即便一時沒有獲得最好的成績,也不必陷入悲觀與抱怨,而要振作精神、重新再來。
本屆冬奧會,中國隊共有35個小項系首次參賽,這其中不乏我們不具備優勢的項目。參賽運動員隻要努力拼搏、公平競争,就應該赢得人們的尊敬。每個國家的隊伍實力有差距,同一支隊伍裡的選手水平也不盡相同。隻要運動員聚集在“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下,不斷追求自我超越,努力在比賽中展現最好狀态,就能享受到冬奧的激情與快樂。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