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不足,并不是天生注定,很多情況下都是自己太折騰,不注意保養,導緻氣血損耗很大造成的!所以氣血不足,其實最重要的并不是說吃什麼東西滋補、養血效果好,而是首先要改掉會消耗氣血的不良習慣,所謂“開源節流”,防止氣血過多的被消耗,才是最重要的。
1.運動方式不當
我們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于運動,但是如何運動,怎麼運動是很有講究的!
比如說,運動的時間,最好是選擇是白天,或者進一步說,安排在上午會比較好。因為運動是一種生發陽氣的事情,多運動可以讓陽氣順暢的生發。因此在上午運動,是屬于順時養生;但是如果是下午運動,或者晚上運動,到了陽氣該收斂、内藏的時候,在劇烈運動,就會有可能造成陽氣耗散,而且還會順帶消耗陰血,最終導緻陰血虧虛。
另外,運動要适當,就是運動不能過度。
如果過度運動,比如說每次運動都要大汗淋漓、讓身體累到極緻才停下來,其實就會造成氣血消耗過多,損傷氣血。
所以,運動要有度、運動要選擇好時間。
2.不良情緒的影響
我們知道,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性格,有的人屬于那種大大咧咧,什麼事情過去就過去了,不會總記在心上;但是有些人不行,什麼事情都容易放在心上,總是在心裡翻來覆去想。還有些人工作緊張、壓力大,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考慮工作事情。
這樣腦子總是在想事、在思慮,就會消耗氣血,導緻氣血不足。
中醫将之稱之為“過度思慮耗傷心脾,消耗氣血”。
所以,總是愛操心的人,會更容易出現氣血不足的問題。要學會放下心裡的事,這樣才能有助于身體健康。
3.飲食習慣不良
不良的飲食習慣,比如暴飲暴食、狼吞虎咽、重口味,以及偏食、厭食等,都會導緻脾胃受損,氣血生化出現異常,最終導緻氣血虧虛。
比如說吃飯狼吞虎咽,吃飯速度過快,食物就沒有唾液的包裹,大塊地囤積在脾胃中,白白消耗身體的氣血去消化他們。
4.勞累過度
所謂勞累過度,不僅僅是指體力勞動過度,還指腦力勞動過度。
體力勞動過度會消耗氣血,是因為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體力勞動過度,就會導緻四肢肌肉消耗太多的氣血,為身體勞動提供動力。
而腦力勞動過度,則是指經常熬夜加班,用腦過度,這種生活工作方式也會導緻氣血消耗過多,而引發氣血虧虛。
調養身體的氣血,并不是說一味地的吃補氣養血的藥物就可以了,而是要分步驟進行,才能夠讓身體逐漸的恢複正常。
1.調理脾胃
因為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人體的氣血是由飲食物轉化而來的,而将飲食物轉化為氣血的,就是人體的脾胃。所以隻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夠順暢的将飲食物轉化為氣血。所以第一步要調理脾胃,讓脾胃恢複正常。
比如要健脾、要養胃、要開胃、要消食,可以食用山藥、山楂、麥芽、白扁豆、薏米、茯苓、人參等,來調理脾胃。
此外,還可以做八段錦當中的“調理脾胃須單舉”這一招。
這一招功在強健脾胃,尤其适合焦慮、飲食不規律的人常常練習。
動作要領: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左手掌根上撐,上舉至頭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後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2.疏肝理氣
中醫認為,脾胃的功能正常,應該脾氣上升,以升發清氣;胃氣下降,以讓食糜向下傳導,并且胃氣下降,才能排出飲食糟粕、受納新的飲食。
這種脾升胃降的氣機運動,就需要肝的疏洩功能正常。如果因為精神緊張等原因,導緻肝氣郁滞,就會影響到脾胃的升降,導緻脾不能升,胃不能降,就會出現腹脹、胃脹、反酸、沒有食欲,甚至惡心嘔吐等現象,自然氣血就不能化生。
所以疏肝理氣,對于現代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過食用黃花菜、薄荷、玫瑰花、月季花等,來疏肝理氣;如果肝郁氣滞較重,則要服用逍遙丸、柴胡疏肝散等,來疏肝理氣。
3.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氣血凝聚
中醫認為,寒氣入侵之後,就會導緻氣血凝聚,就像是冬天天氣寒冷會導緻河流冰凍一樣。
所以中醫認為,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寒氣入侵,才能讓氣血順暢的流通,不至于阻滞而形成瘀血。
4.适量運動
脾主肌肉,肌肉增長,脾胃功能才會跟着增長,這是人體自然之作為,藥物的外力作用是沒有這麼大的效果的。
準确地講是适度運動。運動過度,會适得其反,大汗出反而會消耗氣血。
運動的最佳狀态是運動到身上發熱微汗出。另外,上午運動比下午好。
#哆咖醫生超能團##謠零零計劃#
(此處已添加醫療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