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靠搖動判斷生熟靠譜嘛?記者 | 吳容編輯 | 牙韓翔,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榴蓮靠搖動判斷生熟靠譜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記者 | 吳容
編輯 | 牙韓翔
在内容分享平台小紅書和抖音上,開榴蓮的視頻總能夠吸引不少流量。
作為季節性水果,每年5-8月是榴蓮生産的旺季,但在其它時間榴蓮品質并不穩定。鑫榮懋集團東南亞水果采購負責人曹忠永接受《環球都市網》采訪時曾表示,“榴蓮行業最大的痛點是品質不可控,很多人說買榴蓮就像開盲盒,指不定裡面的果肉是驚喜還是驚吓。”
也就是這樣,快進播放開榴蓮全過程,再配上“你開的是快樂還是寂寞”等字眼的短視頻,一度沖上社交平台熱搜。
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榴蓮消費市場。根據海關數據統計,2021年中國新鮮榴蓮進口額和進口量分别達到了42.05億美元(約合人民币266.74億元)和82.15萬噸,進口額較2020年增長82.4%,進口量也同比增加了42.7%。
有着獨特的口味以及含有豐富的營養價值,這些都是榴蓮近年來走紅的原因。公開數據顯示,2010-2019年,中國榴蓮消費量年平均增長率超過16%;從2019年到2020年期間,榴蓮進口呈持續擴大的趨勢,2019年達到50萬噸,即使2020年疫情也沒阻擋榴蓮愛好者的熱情,進口額超過了60萬噸。
高漲的需求背後,目前榴蓮在中國尚未實現規模化種植(在海南已有挂果榴蓮樹,不過量極少),供給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按照國家規定,目前允許進口的榴蓮包括新鮮榴蓮和冷凍榴蓮,但前者僅允許從泰國進口。來自泰國商務部數據,2021年全年出口新鮮榴蓮34.89億美元,其中出口中國的高達89.39%。
這也意味着,如果國外市場一旦存在不可控等因素,将對中國榴蓮進口量和價格等産生影響。從海關披露的數據來看,2021年由于疫情帶來的船期不穩定,運輸物流成本過高等原因,新鮮榴蓮進口單價達到了33.12元/斤,相比2020年的28.06元/斤,漲了約5元。目前,市場上榴蓮基本在30元左右一斤,單個榴蓮平均重量以4-8斤居多,算下來整隻榴蓮售價100-200元。
為了讓超過百元的“盲盒”不落空,榴蓮愛好者們想出了辦法來判斷是否空心,包括看外形、聞氣味等,一些商家也會提供“榴蓮盲盒”的挑選攻略。
與此同時,冷凍榴蓮也正在變成新鮮榴蓮之外的另一選擇。
冷凍榴蓮分為兩種,包括不帶果殼的榴蓮果肉果泥以及帶果殼的榴蓮整果,前者需要經過-30°C或以下冷凍,後者在-80°C至-110°C之間冷凍。兩者在儲存、運輸過程中都需要-18℃或以下溫度進行,如此辦法下能将榴蓮的保鮮期延長到18個月。
雖然冷凍榴蓮的進口量遠不及新鮮榴蓮,但有着穩定性更高、标準化更高等特點,被認為可填補新鮮榴蓮在淡季的缺口,成為榴蓮愛好者們解饞的補充品。
而且,冷凍榴蓮的供應鍊被打通,也衍生出了圍繞榴蓮為主要原料的食品品牌。
比如榴芒一刻、migicoco、盒子實驗室、MAPUR和鮮八裡等,它們的産品包括榴蓮凍肉、榴蓮千層蛋糕、榴蓮盒子、榴蓮糯米糍、榴蓮冰皮月餅,以及和芒果混合制成榴芒雪糕等。從包裝上看,它們的榴蓮含量約為40%,在-18℃的冷藏環境裡可保存3個月至半年。
榴蓮食品品牌“榴芒一刻”CEO鄧文鎮對界面新聞表示,2016年前後,随着冷凍榴蓮技術的發展,中國榴蓮生鮮制品市場開始起步,發展到現在,該市場規模尚沒有第三方機構給出過精準數據,但保守估計約在300億元。
當食用場景拓寬,銷售時間拉長,給榴蓮産業帶來了新的市場空間。以市面上每盒120g的榴蓮盒子為例,定價30-35元左右。相比起需要購買一整隻榴蓮,榴蓮盒子在價格和便利度上有着優勢,食用場景也相對靈活。此外,當定位、售賣方式改變的同時,榴蓮的附加值、溢價能力也會有所增加。
在淘寶上,migicoco一款榴蓮千層蛋糕的月銷超過800件。按照鄧文鎮提供的說法,榴芒一刻榴蓮相關食品在2021年銷量超過百萬件。
不過,從這一領域發展階段而言,仍處于初期,榴蓮食品也尚未形成全國化品牌,這意味着,市場仍有需要規範的空間。其中一大問題在于,榴蓮食品面臨激烈價格戰的困境。
“一款榴蓮千層蛋糕的價格通常是99元,但在抖音等線上平台一些榴蓮蛋糕會把價格壓到50多元甚至更低。”一位榴蓮行業從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對于這類食品而言,冷鍊運輸成本占到成本裡較大比重,也就是說,在這樣的成本之下,低價榴蓮蛋糕的榴蓮含量和品質都會大打折扣。
消費者往往會因為低價而嘗鮮購買,但随着嘗鮮期的逝去,人們的關注點最終還是會回歸到産品品質和性價比上。價格戰到最後,對整體行業是一種傷害。
伴随着如何提高消費頻次等話題,近年來消費行業裡開始出現“快時尚化”的傾向,榴蓮食品也是如此。包括榴芒一刻在内的品牌都在嘗試根據時節開發新品,推出榴芒冰粽、榴蓮青團和月餅等,以進一部拓寬食用場景和增加消費者複購。
此外,這些品牌目前仍然聚焦于線上,如果要走到線下和所有需要保鮮、冷鍊運輸的食品一樣,榴蓮食品行業、品牌仍急需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和監督體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