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唐河岸邊有個謝家莊,夏天河裡漲水的時候,村裡的人們就愛拿一把兩齒抓鈎撈柴草。這一年的夏天,謝老栓不僅撈了一大堆樹枝、稭稈,還撈了一條牛犢子!
其實,那牛犢子被謝老栓用抓鈎卡着腦袋拉上岸時,已經腹脹如鼓,奄奄一息了。謝老栓的兒子謝富有勸他:趁着還有一口氣,抓緊宰了吃肉,如果等它自個兒咽了氣,伏天的死牛犢可就不好吃了。謝老栓心善,舍不得殺生,把牛犢子抱回家放在樹蔭下,拿扇子給它驅趕蚊蠅,用稀米湯飲它。牛犢子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很快緩過勁兒來,沒幾天就能自己站起來吃草了。
牛犢子知恩圖報,一年以後就可役使,第二年就懷孕産子。而正是這頭牛的懷孕産子,改變了謝老栓的家境。
這就要說到謝老栓的鄰居了。鄰居是個老秀才,也是這村上謝氏家族的族長。老秀才家有田産,又開着學館,收入頗豐,是村上的第一富戶。可惜的是,老秀才家财旺人不旺,老婆過門三十年不解懷,害得老秀才年過半百還膝下還沒有兒女。眼見一門香火就要熄了,老秀才隻好納了一妾。小妾倒是不負厚望,過門的當年就生下一個男嬰。老梅結子,老秀才自然高興得不得了。可這世上的事,盡如人意的不多。那小妾的胸乳雖也豐滿,卻是有乳無汁,嬰兒出生就無飯吃,餓得徹夜啼哭。老秀才急得跳腳,站在院裡仰天長歎:“天要讓我絕後嗎?”
這時候謝老栓端着個粗瓷大碗過來了。兩個人是平輩,隻是謝老栓要大幾歲。謝老栓端的是半碗熱牛奶:“老弟,現場不是民國了麼,聽說城裡有人拿牛奶當茶喝。我家那母牛奶水旺,我就擠了這些,你看敢不敢飲了小兒應急?”
一句話提醒了夢中人,老秀才忙伸手接過了牛奶:“敢,怎麼不敢呢!”早些天老秀才去城裡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兒子剛從東洋留學歸來,每天早晨都要喝一杯牛奶加強營養呢。
自此以後,謝老栓那母牛就好像生了雙胞胎,一份乳汁供養兩張嘴,牛犢和嬰兒分着喝。直到一年以後,這邊的兒子會吃飯,那邊的牛犢能吃草,這才給斷了奶。
老秀才知書明理,給兒子取名謝牛恩,以示對母牛的哺育之恩永志不忘。又送給謝老栓三畝肥沃良田,表達感激之情。
謝老栓是個編織籮筐的匠人,向無田産,隻靠薄技養家糊口,那日子就過得分外貧寒,以至于兒子謝富有年近三十還是光棍一條。自從得了老秀才贈送的良田,謝老栓一家才算有了出頭之日,田地的産出解決了衣食溫飽,父子倆賣籮筐所得就成了積蓄。家境漸漸殷實,謝富有很快就娶上了媳婦。
而這一切,不都該歸功于那頭小母牛嗎?那母牛的功勞還不僅這些,若幹年後,它還救了謝老栓一命。
這時候謝老栓已經老了,兩隻手再也編不動籮筐,隻能幹些放牛、拾柴一類的輕活兒。那天他又在河坡放牛,一不小心失足滑到了河裡。年邁體弱的謝老栓在水裡掙紮呼救,岸上的幾個放牛娃娃卻不敢下水施以援手,隻好跑回村裡喊人。關鍵時刻,那母牛竟然跳進河裡,遊到謝老栓跟前,謝老栓抓住了牛尾巴,被母牛拉上岸來,才死裡逃生撿回老命。聞訊趕來的鄉親得知謝老栓逃生的經過,都說這母牛通人性,當年被謝老栓從水中搭救,如今又從水裡把謝老栓救出,一報還一報,絲毫不爽。謝老栓老淚橫流,哭着喊着:“不是一命還一命,這母牛給俺的太多太多了:它用奶水喂活了老秀才的兒子,給俺換回三畝良田;它除犁地拉車之外,每年還産一頭小牛犢。它才是俺家的大恩人!”
這件事發生以後,老秀才就決定以後重修族譜的時候,把謝老栓救牛和牛救謝老栓的行為,作為善人異事寫進族譜,教化後人善有善報,多多行善積福。
謝老栓落水被救是在冬天,受了驚也着了涼,回家以後就卧床不起了。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謝富有端湯喂藥伺候了兩個月,漸漸地就有些不耐煩了。謝老栓也識趣,熬到來年春天,便長眠不醒了。
謝老栓去世以後,那頭母牛也一蹶不振,草料吃得少了,走路慢騰騰的,一點兒也打不起精神,再也不能拉車犁地了。要說也不足為奇,這頭牛到謝老栓家已經二十年了,二十歲的老齡牛,即使沒病沒災,也到了退役的時候。何況這通人性的牛年年産犢,幹活賣力,早已耗幹了精氣神兒;又何況它與謝老栓感情深厚,謝老栓的去世對它打擊太大,因此出現疲憊之态也屬正常。
不正常的是,謝老栓的兒子謝富有要賣掉這頭牛。老牛既然不能幹活,要它何用?謝富有已經去鎮上問過,這樣的老牛開湯鍋的也收,隻是老牛的肉難煮,也不大受食客歡迎,所以價格壓得很低。再低的價格也要賣,能收一文是一文,總比白養着強。謝富有和老婆商量以後,就去牽老牛上街。
那牛可真是通人性,好像已經預感了謝富有的意圖,缰繩剛剛解開,它就猛地從謝富有的手中掙脫,拼盡力氣往村外跑。
謝富有愣了一陣才去追趕老牛,一邊追還一邊求人幫忙:“勞駕,截住它!”
有熱心人跟着謝富有一起追牛,一直追到謝老栓的墳地,隻見那老牛長鳴一聲,“撲通”卧倒在了謝老栓的墳前。謝富有自然跑在前邊,一把抓過牛缰繩死命拉扯,把老牛的脖子拉得老長,幾乎要把牛鼻子拉掉,而那老牛卻像生了根一樣一動不動。
大家不忍心看這慘狀,忙七嘴八舌詢問原因,才知道謝富有是要賣牛。村上的人都知道這牛對謝富有家恩重如山,忙勸謝富有松手。謝家莊人古道熱腸,民風淳樸,對耕牛這樣的大牲口就像對家人一樣,把喪失了勞動能力的高齡老牛養起來,老死以後就深埋在自家地裡,任其與土地融合,沒有人為了仨核桃倆棗把他們賣給屠戶湯鍋。這種做法雖然沒有寫入村規民約,卻是世代相傳,無人違例。
可那謝富有是個愛财如命的人,不管大家如何勸說,就是抓着牛缰繩不松手。還振振有詞地反駁大家:牛對人再好,它也隻是個牲口,而牲口就是供人驅使和享用的。再說了,我家世代以編織籮筐為業,沒有養過牛,所以就可以不遵守你們處置老牛的規矩……
這事把老秀才也給驚動了。此時的老秀才已經八十高齡,須眉皆白,但頭腦依然清醒,走路也還不要人攙扶。老秀才顫巍巍地來到謝老栓的墳地,大家自動讓開一條路,等着他訓斥謝富有。他是族長,又對謝富有家有贈地之舉,因此他是有資格訓斥謝富有的。
料不到的是,老秀才根本不看謝富有,而是把拐杖指向了卧在地上的老牛,厲言厲色地訓斥起來:“謝老栓救過你不假,可你已經拿自己的奶水給他家換了三畝好地,以後又年年給他家犁地拉車産犢兒,其實早已扯平了。可主人有難之時,你還偏要舍命相救。如果你不搭救謝老栓,任其葬身魚腹,謝富有就不用耗時破财給他看病抓藥、養老送終!埋葬老人是容易的嗎?買棺材,買壽衣,還要搭上一塊地皮;請唢呐吹奏,請陰陽先生擇吉地選吉時,哪一樣不要花錢?而且這墳頭堆起來以後事情并不算完,兒孫後輩年年都要春祭秋奠,燒紙鳴炮,這同樣需要花錢!還有,主人去世以後,你比人家的兒子都傷心,并且思念成疾,再不能勞作,人家要你何用?最後再拿你的老骨頭換幾文小錢,也在情理之中。你本是個畜生,怎麼比人還要講究知恩圖報?你這樣做的結果,不是把人比得還不如一個畜生嗎?”
墳地裡鴉雀無聲,一片肅靜。老秀才指桑罵槐,借牛訓人,把謝富有訓得擡不起頭來。仔細想想,老牛對自家的好處樁樁件件如在眼前,如果執意要把老牛賣到湯鍋,那可真是恩将仇報,不如畜生了。謝富有突然跪下,朝大家作了一個羅圈揖:“各位本家,我知道錯了。牛,我不賣了,一直把它養到老死!”
這頭老牛被牽回家以後,不吃不喝,沒過幾天就死了。謝富有沒有食言,在地頭挖了個深坑,把它給埋了。
而自從老秀才借牛訓人之後,謝家莊的民風似乎也更淳厚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