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華為三大業務的主要産品

華為三大業務的主要産品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4 20:44:43

  華為三大業務的主要産品(這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1)

  華為加快鋪設AITO問界汽車線下渠道 多家上市公司入局生态

  本報記者 賈麗

  造車不是件易事。日前,在第十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稱,華為在汽車上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幾億美元,但該業務仍虧損,目前也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

  不過,華為依舊沒有停止造車腳步,反而加快鋪設渠道。7月8日,華為AITO區域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線下渠道正在大力鋪設中,受疫情影響延緩了部分二三線地區擴張,但在主流城市進行覆蓋,是華為的目标。“僅在北京地區,目前可銷售AITO問界汽車的授權體驗門店有20多家,承接售後業務的用戶中心年底前将從4家擴到7家。”

  加大線下鋪設力度

  新款車預售情況高于預期

  聲稱“不造車”的華為近來動作頗多。

  近日,華為宣布智能汽車品牌AITO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産品——豪華智慧大型電動SUV AITO問界M7。華為官方披露的數據顯示,發布不到三天,問界M7訂單量已超過5萬(台)。

  記者注意到,目前問界M7展車已經入駐華為授權體驗門店北京合生彙店,并擺在顯眼位置。

  不過,有華為門店負責人透露,目前AITO問界M7的全國樣車還較少,均是在全國巡回展出,部分門店巡展持續到8月10号左右。“現在預訂,也要到8月中下旬才可以交付。”

  據了解,AITO品牌是2021年12月份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推出的高端汽車品牌,首款車型問界M5在今年3月份正式交付。在新款M7推出後,問界汽車銷量增速大幅提升。根據華為最新數據顯示,開訂72小時内,AITO問界M7訂單已超過6萬台。

  “新款車預售情況高于預期,這主要得益于知名度和市場認可度的提高,但渠道還需進一步打開。”華為汽車門店人員稱。

  上述華為人士稱,今年華為會加大線下店的開拓力度。線下渠道模式,将仍然以入駐華為終端門店為主,以華為“華為授權體驗店”的形式存在。華為将會适當對部分門店進行改造,增加汽車展示和銷售占比。

  而記者進一步調查了解到,目前,華為問界的銷售和售後是分開的。其中,展示、銷售和試駕,主要在華為部分主力授權體驗門店進行,而售後業務則由其各地的AITO用戶中心承接。

  “雖然目前華為門店對汽車的作用更多是展示功能,但汽車是線下消費品,華為要想擴大汽車銷量,勢必要在線下渠道上下功夫。”汽車有文化創始人、行業觀察人士周海濱對記者表示。

  華為堅稱是“幫工”角色

  多家上市公司入局生态

  “華為汽車産業鍊中扮演的角色是供應商和渠道商,這點始終沒有變過,華為目前不會直接進入整車領域。”華為内部人士對記者表示。縱使外界對華為“造車”猜測紛紛,他依舊認為華為目前更多的是“幫工”角色。

  不過這種模式也并非走輕資産路線。餘承東表示,汽車絕對是“燒錢的生意、難幹的生意”。

  為此,他建議,盡快淘汰純燃油車。“增程車作為家裡第一輛車非常合适,且用汽油發電比燃油車更省油,能夠真正帶來能效提升。”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智能網聯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林示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行業是一個技術、資金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汽車行業研發周期和回報期都很長,至少需要4年,且需要選擇好技術路線,緊跟市場需求,否則很容易淘汰。“造車競争是非常殘酷的,不允許玩家有太多犯錯機會。”

  不過,餘承東對産品銷量還是頗有信心。他宣稱:“問界M7要超過埃爾法、所有的豪華車、高端車、MPV。希望AITO品牌月銷做到3萬台,早點超過2萬台,将來做到更多,單月做到4萬台、5萬台。”

  同時,目前,入局華為汽車産業鍊的企業也在逐步增加。除了與華為直接合作的小康股份之外,多家上市公司也于近期披露了其向AITO品牌問界汽車供貨情況。

  川環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公司參與了賽力斯全系車型的管路系統配套研發,問界M5已經上市銷售,公司正根據賽力斯下達的管路系統訂單積極組織生産;雲海金屬方面稱,公司為問界M5提供儀表盤支架。

  問界M7品牌72小時訂單破6萬輛

  本報記者 王鶴 馮雨瑤

  7月4日,問界M7這款新車正式發布,在72小時内預訂量已超過6萬輛。而該品牌6月份訂單剛剛破萬輛。

  小康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與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問界M5、問界M7一年内接連上市,意味着雙方合作非常高效,未來仍會持續長期合作。張興海認為,傳統車企的轉型靠單打獨鬥希望很小,一定要跨界合作形成汽車生态體系。

  問界M7“熱賣”

  記者在賽力斯官網看到,當前問界M7已可預約試駕,正式試駕時間在7月23日,下個月首批交付。

  多位消費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問界M7增程式技術是其想入手的關鍵。“油價居高不下,就想買一輛新能源車,但考慮到充電問題,一直猶豫未決。”一位王姓消費者向記者表示:“我其實是因為華為才關注到這一款車,看完發布會後,了解到該車有增程可續航,完全打消了我的顧慮。”

  據了解,問界M7定位豪華智慧大型電動 SUV,搭載了1.5T四缸專用增程器,純電續航達200公裡以上,滿電滿油狀态下工況續航達1220公裡。

  張興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增程解決的就是充電難、裡程焦慮等問題,是當下及未來解決充電焦慮的最優方案,這是燃油驅動和插電式混合無法比拟的。

  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看來,相比其他新能源汽車,問界M7的另一個“賣點”在于依托華為的“吸流”效應,問界M7可吸引到更多消費者關注。

  轉型新能源需要跨界合作

  随着越來越多的玩家湧入,新能源賽道的競争将愈發激烈,正逐步過渡到“智能化”的下半場競争。

  據了解,當前新能源賽道聚集了傳統的自主品牌、外資品牌,以及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呈大幅增長,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6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内零售224.8萬輛,同比增長122.5%。

  “當前市場競争的主要焦點是圍繞動力電池、電驅動,還有智能座艙、自動駕駛這四大闆塊去做文章,以構造技術差異點。”蓋世汽車研究院研究員王顯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車企未來的産品要按用戶使用場景來思考。”張興海認為,傳統車企的轉型一定要進行行業跨界合作,充分發揮各個行業的優勢,尤其在智能化這一領域。小康集團立足智能生态戰略,通過賽力斯汽車與華為的合作,就是以用戶為中心,把車生态做起來。

  據了解,小康集團一直強調培育核心技術,每年投入研發的費用均超營收總額的10%。過去6年間,該集團針對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不斷增加,累計研發費用近100億元。

  拍攝 | 賈麗

  制作 | 張昕

  審核 | 謝若琳 張敏

  編輯 | 喬川川 上官夢露

  終審 | 董少鵬

  華為三大業務的主要産品(這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2)

  華為三大業務的主要産品(這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3)

  華為三大業務的主要産品(這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