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于永正老師教學片段

于永正老師教學片段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31 05:13:54

  于永正老師教學片段(于永正老師課堂教學的藝術)(1)

  于永正老師的課堂教學總是高潮疊起,氣氛熱烈,學生如坐春風,不僅在自主探究中進入了豁然開朗的境界,而且在精神上産生了愉悅、振奮甚至心曠神怡的感受。潛心探讨于老師先進的教學理念、高超的教學藝術,認真觀摩、研讀于老師大量的教學案例,發現了他的八字“真經”:新、活、實、疑、愛、情、趣、美。他是以“愛”為立足點,以“情”為紐帶,以“趣”為氛圍,以“美”為手段,着眼教學的“新”“活”“實”,設“疑”啟思,來組織一浪高過一浪的課堂教學高潮的。下面特撷取幾個精彩片斷,以飨同人。

  一、求“活”形成高潮

  凡是聽過于老師上課的人都有一個強烈的感受:活潑、生動,充滿魅力。這是因為于老師能創造性地将教學理論、方法、原則靈活運用于具體的教學活動之中,從而實現了教學的科學性、生動性、多樣性,形成了教學的一個又一個高潮。

  教學《狐假虎威》後半部分,為了幫助學生通過讀了解狐狸如何借老虎的威風在百獸面前神氣活現的樣子,領會寓意,于老師獨具慧眼,抓住“狐狸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後,為什麼”這個很不起眼但極富啟發性的問題,借助模拟表演這一形式,引導學生研讀,學生如臨其境,抽象的語言文字頓時“活”起來了,兒童的思維也“活”起來了:

  師:下面兩節就是寫他們到森林去的情景。這兩節寫得非常精彩。請仔細讀一讀,過一會兒,我請幾個小朋友把這兩節寫的事表演一下。要想演好,必須讀好。

  (學生認真讀書。之後,老師找了五位小朋友,一位戴上老虎頭飾,一位戴上狐狸頭飾,另外三位分别戴上小鹿、兔子、野豬頭飾)

  師:其餘同學都來當導演,導演更了不起。各位導演看看狐狸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後,為什麼?請讀書,根據書上的要求指導。

  生:狐狸在前面走,老虎跟在後面走。因為書上說:“再往狐狸身後一看,一隻大老虎”

  生:圖上畫的狐狸在前,老虎在後。

  師:這二位導演讀書很認真……小兔啦,野豬啦,應在什麼地方?

  生:他們在森林深處,要站得遠一點。

  師:(問“老虎”)你東張西望什麼?

  “虎”:我看看動物們是不是怕狐狸。(衆笑)

  (“狐狸”“老虎”繼續往前走。“小兔”“小鹿”等一見“老虎”,“呀”地一聲,撒腿就跑。)

  師:(問“小鹿”)你為什麼跑?害怕誰?

  “鹿”:我怕的是老虎。

  師:不是怕狐狸?

  “鹿”:誰怕它呀!(衆笑)

  師:同學們,不,各位導演們,對他們的表演有什麼意見嗎?

  (小朋友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于永正老師教學片段(于永正老師課堂教學的藝術)(2)

  二、務“實”赢得高潮

  高林生先生稱贊于永正老師教學藝術:“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從心所欲”,贊的正是上面提及的于永正課堂教學的“活”:出神入化,收發由心;但“活”是形式,是手段,其目的是為了學生學得“實”。“不逾矩”,誇的就是于老師課堂教學的另一面:實。外“活”内“實”,常使他的課赢得滿堂喝彩,赢得高潮湧動。

  《草》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極有代表性:

  師:小朋友,放學回家誰願意把詩背給媽媽聽?(學生紛紛舉手,于老師請一名小朋友到講台前)現在,我當你媽媽,你背給我聽聽好嗎?想想,到了家裡該怎麼說。

  生:媽媽,我今天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

  師:好!(生背)

  師:我女兒真能,老師剛教完就會背了。(衆笑)

  師:誰願意回家背給哥哥聽?(指一名學生到前邊來)現在我當你哥哥,你該怎麼說?

  生:哥哥,今天我學了一首古詩,我背給你聽聽好嗎?

  師:哪一首?

  生:《草》

  師:噢,這首詩我也學過,它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

  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

  師:反正都有個“白”字!(衆笑)我先背給你聽聽:離離原上草,一歲……

  生:一歲一枯榮

  師:野火燒不盡,春……春……哎,最後一句是什麼來着?

  生:春風吹又生!

  師:還是弟弟的記性好!(衆笑)

  師:誰願意背給奶奶聽?(指一名學生到前邊來)現在,我當你奶奶。你奶奶沒有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你聽聽好嗎?

  師:好!背什麼古詩?什麼時候學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

  師:那麼多的花兒不寫,幹嘛寫草哇?

  生:(一愣)嗯,因為……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它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

  師:噢,我明白了。背吧!(生背)

  師:“離離原上草”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

  生:這句詩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

  師:還有什麼“一歲一窟窿”(衆笑)

  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幹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幹枯了。

  師:後面兩句我聽懂了。你看俺孫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奶奶像你這麼大的時候,哪有錢上學啊!(衆大笑)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朋友,放學回家後請把《草》這首詩背給家裡的人聽。

  于老師寓教于嬉,寓莊于諧,把課堂教學戲劇化了。其實,師生不斷變換角色交流,絕不是玩花樣,嘩衆取寵,而是為了加大檢查和言語交際表達訓練的力度,加深學生對作者的記憶、對詩句的理解、對詩理的感悟,教學效果很紮實。

  于永正老師教學片段(于永正老師課堂教學的藝術)(3)

  三、以“愛”孕育高潮

  于老師曾說:“教育事業說到底是愛的事業。教學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而認識過程中必須有良好情感的參與。如果課堂上師生關系是不平等的,沒有和諧的、寬松的氛圍,别說創造思維的火花不會迸發出來,就連書本的知識也難以掌握好。我關愛每一個學生,在我的詞彙裡沒在‘差生’這個詞。”說得多好啊是的,愛,就是于老師孕育課堂教學高潮的“溫床”。

  鏡頭一:教學《全神貫注》,一位同學讀課文,一連讀了三遍也未讀正确,孩子急了,無所适從。于老師親切鼓勵他:“記住,第三遍讀錯了,還有第四遍,第五遍,不要慌,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讀好”老師熱情的鼓勵讓他有了信心,第七遍,他終于将一段課文讀通順了。結課時,這位學生撰寫的名言“隻要全神貫注地朗讀課文,一定能成功”,讓聽課的師生都非常感動。

  鏡頭二:一位學生在回答一個理解性問題時思維受阻,于老師笑眯眯地準許他享有特權:離座尋求幫助者。當另一個同學俯在其耳邊小聲嘀咕幾句後,他恍然大悟,正确流利地回答了問題。全班同學自發為之鼓掌。

  鏡頭三:《新型玻璃》第二課時,一位學生讀自己寫的《變色玻璃的自述》:“……我會随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顔色,起到自動調節室内光線的作用,使光線變得柔和,不會刺眼睛,所以有些人把我叫做‘自動窗簾’。你們看,于老師的眼鏡片就是用我做的呢!”于老師馬上表揚:“第一,你寫得好;第二,你朗讀得好;第三,你心地善良。三好啊!我得謝謝你,因為你保護了我的眼睛。跟你握握手。”

  ……

  這樣的鏡頭太多了。你看,于老師總是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而且特别善于發現每個人的閃光點,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學生的愛,讓學生感到老師時時刻刻在關注他。

  四、以“趣”蕩起高潮

  于老師雖年逾花甲,但童心未泯。在課堂上,他擅長用诙諧幽默給學生“解壓”、與學生溝通感情,以童心換童心,營造出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課堂上自然笑聲陣陣,趣味盎然,高潮不斷。請看《廬山的雲霧》第二課時的一個片斷:

  師:我在備課時最難讀的是第三段,我連讀了七八遍都沒讀好。同學們,你們覺得第三段難不難?(生齊:不難!)唉,怪了,我怎麼覺得難讀?既然這樣的話,我就請你們跟我比賽,敢嗎?(生齊:敢!)請你們先練習一下,然後和我比賽。(學生自由練讀,教師巡視指導。)

  師:準備好了嗎?(生齊:好了)誰願意和我比一比?(學生都舉了手)手舉得高的我不找,因為我知道你們都很厲害。我找一個手舉得不高的。(找一女同學)我想不會比過我的。請大家當裁判。(女同學讀得很流利,也有感情。)

  師:壞了,找錯人了。(生笑)你叫什麼名字?

  生:朱麗麗。

  師:不該找朱麗麗,該找朱麗。兩個“麗”當然厲害。說真話,聽了她的朗讀,我不敢讀了。

  生:你一定會讀得很好,我支持你。

  師:有你的支持,我什麼都不怕。說是這麼說,不過我還是有點膽怯。這樣吧,找個同學替我跟她比,誰願意?(學生紛紛舉手)

  師:為了有把握,請大家再練練,朱麗麗可非同一般。(學生練得非常起勁。練後,請一女同學讀。)

  師:你可要好好讀,替我争光呀!(女學生讀得流利,有感情。)

  師:怎麼樣?比過她沒有?(生齊:比過了)朱麗麗,你說比過你沒有?

  生:和我差不多。

  師:差不多,就是差一點,差得不太多,是嗎?(對讀書的同學)不過也得謝謝你替我參加比賽。

  生:謝謝你給了我一次比賽機會。

  師:真好,握握手。我非要找個超過她的。(找一男生)沉住氣,一定要超過她。(男同學讀,讀得很有感情。)

  師:怎麼樣?超過沒有?(生齊:超過了)朱麗麗,你說超過了沒有?

  生:他讀得比我好。

  師:多謙虛,謙虛是美德。不過我覺得,他讀分号時,沒有你停頓得好。誰再來替我比?找我的一家子于瑾瑾來替我比。大家聽好。(于瑾瑾同學讀,讀得很好。)

  師:于瑾瑾讀得怎麼樣?朱麗麗,你說怎樣?

  生:好。

  師:大家說呢?

  生:好!

  老師跟學生比讀書,學生争先恐後替老師比讀書,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都被于老師“哄”了起來,個個情緒高漲,練習十分投入。老師睿智幽默,學生天真可愛,課堂洋溢着濃濃的師生之情、教學之趣、人文氣息。

  五、以“美”營造高潮

  小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于老師便常常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用形象的“美”的方法将學生帶到課文“美”的境界裡,細心體味課文“美”的語言,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将藝術手段用于語文教育,是他營造課堂教學高潮的又一法寶。

  1、畫一畫

  教學《翠鳥》《壁虎》第一自然段,學生讀書指導,于老師畫畫。于老師畫得好,學生興緻高,色彩鮮明、形神兼備的黑闆畫馬上讓學生于藝術享受之中明白了狀寫順序,抓住了描寫對象的特征。《廬山的雲霧》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廬山雲霧的千姿百态,于老師沒有讓學生死讀,而是啟發學生邊讀邊想,看腦子裡出現了什麼樣的畫面,然後讓學生自己畫戴上“白色絨帽”、纏繞上“條條玉帶”似的廬山雲霧圖,再看一看插圖和投影,領悟雲霧像大海天幕的情景,最後讓學生說說感受并讀出這種感受。學生畫得興趣盎然,讀得聲情并茂。

  2、唱一唱

  在《月光曲》的教學中,于老師以貝多芬的同名鋼琴曲為背景,讓學生體會八、九自然段的感情色彩,學生很快讀出了形,讀出了情,讀出了韻。而在《燕子》的教學中,則将讀和歌結合,在學到“這多麼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譜啊”時,鋼琴伴奏,讓學生齊唱《小燕子》,在歌聲中感受語言之美、體味比喻之妙。

  3、演一演

  或教師獨演,或學生自演,或師生共演。通過表演,調動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指導學生讀書,幫助學生感悟。《小稻秧脫險記》“詞語教學”片斷是成功運用表演組織課堂高潮的範例:

  師:讀到這裡,我想,“氣勢洶洶”“蠻不講理”“一擁而上”肯定懂了。誰知道“氣勢洶洶”是什麼意思?(老師喊了幾位舉手的同學到前面來)

  師:這幾位同學都懂了,沒有懂的同學請看我們表演。我當小稻秧,你們幾個當雜草。雜草把小稻秧團團圍住,你們應該怎麼站?

  (學生從四面把老師圍住。笑聲。)

  師:“你們要幹什麼”

  生:“快把營養交出來。”(聲音低)

  師:你們沒有讀懂。要兇,聲音要大,把腰卡起來。

  生:(卡腰,大聲,兇惡地)“快把營養交出來!”

  師:“我們剛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營養,怎麼能交給你們呢?”(學生不知所措)

  師:(問全體同學)他們應幹什麼?

  生:他們應上前搶營養。

  師:對,要搶。營養在地裡,快!

  (“雜草們”一擁而上,搶起了營養。稻秧沒精打采地垂下了頭。下面的學生哈哈大笑。)

  師:雜草厲害不厲害?兇不兇?(生:厲害,兇。)這就是“氣勢洶洶”。雜草野蠻不野蠻?(生:野蠻。)講理不講理?(生:不講理。)這就叫“蠻不講理”。雜草讓小稻秧發言嗎?(生:不讓。)這就叫“不由分說”。各位“雜草”請回去。(笑聲)

  “教無定法”,何況于老師的課如行雲流水,向以變化多端、靈活自然著稱,因此他組織教學高潮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往往同時着眼于上述幾點,從幾個方面着力,這使他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出神入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些教學高潮可能排空而下,但決不是憑空而來,它們都源自對教學對象全面的了解,源自對教材深入的把握,源自對教學規律靈活的運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