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症之一,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一種,可累及感覺神經、運動神經,産生疼痛、麻木、運動障礙及自主神經障礙,發展至中晚期截肢率非常高。慢性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發病通常是一個隐匿的,漸進的過程。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預防和初期輔助緩解此病的方法——足浴。
足是《人體經絡腧穴學》中講的重要器官,也是彙聚于人體的12條經絡中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我們雙腳分布的腧穴更是多達60餘個,它們均與内外環境相通。經絡是中醫認為貫穿人體上下的網絡,其上遍布着特定的點就是我們口中的腧穴,經絡一詞與現代醫學常說的毛細血管網異曲同工。由此可見經絡暢通則氣血順暢,所以中藥足浴熏洗作為我國傳統的特色療法之一,它能調理氣血,疏通經絡,通過熱能效應直接作用于患處,改善微循環和患肢的缺血缺氧狀态,使氣血通暢,脈絡調和,在常規控制血糖的基礎上配合使用,防治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顯著。
藥物的制備:将中藥飲片或藥液加生水稀釋并浸泡1小時左右,可将大塊的根莖類、動物類藥物加工剪碎,以便更容易煎煮出有效成分。每200克藥物加水5000毫升(稀釋藥液請遵醫囑),先以武火煎煮20分鐘,再換文火約10分鐘,濾得藥汁3000毫升左右,等待其自然冷卻至水溫38-42攝氏度即可使用。
浴足步驟:浴足時水位應在患者足膝下20-25厘米或踝關節上5厘米,将雙足浸泡于藥液中,恒溫泡足時每次持續45分鐘(可使用專業足浴桶保持溫度),一日早晚兩次,10天為一個療程。
溫馨提示:足浴泡腳以改善下肢不适,促進血液循環為前提,應在口服或注射降糖藥物,良好管理血糖達标穩定的基礎上進行,足部皮膚有破損者不宜使用,妊娠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小兒慎用!老人和心腦血管、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患者應在家屬陪伴下操作,謹防水溫刺激帶來的燙傷和心髒呼吸不适。
糖尿病患者要積極預防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警惕下肢冰冷、麻木、瘙癢、疼痛等症狀。因需要長期不間斷使用藥物,可能存在免疫力較低和體質較差的現象,為減少增加藥物治療不同疾病時産生的協同或者拮抗作用,需堅持鍛煉,平衡飲食,保持心情愉悅,未病先防。
文/李甯(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醫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