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型番茄健康種植技術要點 近幾年口感、色澤和營養俱佳的口感型番茄越來越受市場歡迎,已成為番茄市場的發展方向。口感型番茄的特點主要包括皮薄、肉厚、汁多、酸甜适中、味濃、沙瓤等。生産口感型番茄最重要的因素是品種,目前生産上得到大家認可的品種主要有桃太郎、戴安娜等,但此類品種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産量較低,一般在生産園區種植較多,主要用于禮品菜或訂單生産。為了适應市場需求,提高番茄品質,國内育種家陸續選育出一些口感好、抗性強、産量高的品種,配合适宜的環境條件和健康栽培管理技術,同樣可以生産出口感型番茄。為此筆者結合生産,對口感型番茄種植技術要點進行總結,以供種植者參考。
1 品種 品種是決定番茄口感最主要的因素,生産中一般選擇皮薄、汁濃、味道好的口感型番茄品種。例如糖度較高、口感甜的夏日陽光、釜山88、金太陽;酸甜适中或偏酸的大中果型品種73-190、京番308、京番309、瑞粉882、吉諾比利、泰國金蓮,小果型品種黃妃等;果皮相對較韌或較脆的玉玲珑、京番309、草莓番茄系列;肉質較沙的普羅旺斯、泰國金蓮、冠群6 号等。
1.1 玉玲珑 濰坊科技學院和壽光市濰科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選育。果實圓形略扁,青果有綠果肩,成熟果深粉色,坐果能力強,每穗結果4~5 個,單果質量120 g 左右。番茄紅素含量和VC 含量高于普通番茄。多心室,果汁率高達42%,果肉口感細膩,果汁酸甜可口,含糖量約8.5%,風味濃郁。
1.2 京番308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選育的粉果番茄一代雜種。早熟,果實圓形,成熟果粉色有綠果肩,不易裂果,單果質量80~120 g,一般每穗留4 個果(圖1)。汁多、味濃、口感好。具有抗根結線蟲Mi1 等抗性基因位點,建議每667 m2 種植2 800 株左右,适宜春秋保護地、露地種植。
圖1 京番308
1.3 泰國金蓮 北京瑞盛元國際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無限生長類型,生長勢旺盛,葉量适中,坐果能力強,果實大小均勻,單果質量230~260 g,果皮、果肉均為黃色,汁多香甜(圖2)。對環境适應能力強,适宜早春、秋延和越冬栽培,适合大面積種植和采摘園有機種植。
圖2 泰國金蓮
1.4 73-190 瑞克斯旺(中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選育。多心室,汁液多,果肉比例高,相比于目前市面上的中型果番茄品種,肉質軟、皮薄、汁多、沙瓤、酸甜可口(圖3)。采用特定栽培管理技術,會明顯提高果實的口感及商品性狀。
圖3 73-190
1.5 吉諾比利 武漢楚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選育。鮮食大粉果一代雜種,中熟,無限生長類型,連續結果能力強。果實圓形,中等大小,有綠果肩,果面光滑、微棱,單果質量220~250 g。抗煙草花葉病毒(TMV)、番茄黃化曲葉病毒(TYLCV),感黃瓜花葉病毒(CMV)、葉黴病、枯萎病,中抗根結線蟲、灰葉斑病。适合山東、山西、陝西地區日光溫室秋延遲種植,湖南、浙江、湖北地區秋季大棚種植。
1.6 冠群6 号 壽光南澳綠亨農業有限公司選育。口感好,大果,粉紅色。華北地區可于9 月溫室定植,耐低溫,果形周正,單果質量200 g 左右,在果形、口感上優勢明顯。
2 水質與土壤 水質和土壤質地是種植口感型番茄的重要因素,但天然條件難以人為改變。一般情況下,天然富硒、略微偏堿的地塊,晝夜溫差大的氣候條件,含有硒、中微量元素以及适當濃度鹽分的水質條件生産的番茄口感較好。
3 栽培技術要點 3.1 降低種植密度 一般較低的種植密度更利于田間通風透光,使葉片和果實得到充分的光照,有利于糖分合成。但種植密度也要因品種而異,如釜山88 目前有的地方種植過稀,導緻果實過大,甚至品質下降,不利于運輸和銷售。依據不同的整枝管理方式,每667 m2 宜定植3 700~4 300 株。
3.2 合理澆水 生産中應做到小水勤澆,土壤濕度以見幹見濕為宜,結果期控制在中午時葉片輕度萎蔫,但傍晚能恢複正常,這樣的土壤濕度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實品質。尤其在采收前,澆水對口感影響較大,要盡量保持較低的土壤濕度。因此,建議起壟栽培并配合滴灌進行科學澆水。
3.3 有機肥代替化肥 番茄的口感會因施肥種類而有所不同。種植口感型番茄,一般選擇動物性蛋白肥(魚蛋白、肉蛋白等)、植物性蛋白肥(玉米蛋白和大豆蛋白)、豆餅、綠肥、稭稈肥、糞肥等。基肥要根據産品定位和當地肥源合理選擇肥料種類,一般每667 m2 施蛋白肥500~1 000 kg,或豆餅1 000 kg,或腐熟禽畜糞肥2 000 kg,不用或少用化肥。定植後,每次每667 m2 随水沖施嘉禾海康有機水溶肥(山東壽光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有機質≥ 100 g · L-1,P2O5 K2O ≥50 g ·L-1,pH 7.0~9.0)5 kg,或阿卡典海藻酸有機水溶肥(山東壽光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有機質≥150 g · L-1,K2O ≥50 g · L-1,B 含量5~15 g · L-1,pH 7.5~9.5)5 kg,可連續施用3~4 次,也可結合澆水全程施用;後期結合植株生長和坐果情況補充其他類型肥料。第1 穗果開始迅速膨大時适當增加肥料用量,一般選用歸源酵素、沼液、環保酵素、AM 自然循環微生物原菌、發酵大豆液等微生物菌發酵類産品,或魚中魚、魚老根(山東壽光嘉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有機質≥100 g ·L-1,N P2O5 K2O ≥100 g · L-1,pH 5.0~7.0)、魚小钛(榮成鴻德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産,有機質≥60.0%,pH 5.0~7.0)等魚蛋白有機水溶肥,尤其在低溫季節,每次每667 m2 追施5~10 kg,可從坐果後開始施用,一直到拉秧,對提高番茄産量和品質,以及保持植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平衡,改良土壤等方面效果良好。如果基肥不足或土壤較瘠薄,每667 m2 可加施高鉀型水溶肥(N-P-K為20-10-30)3~5 kg。
歸源酵素的原料是組合的植物蛋白,内含酵母菌等特定的發酵菌種組合,種植者可在棚室内加水稀釋至5~10 倍後進行自主發酵,2~5 d(天)即可形成菌肥。環保酵素是将紅糖,蔬菜的嫩梢、殘果、老葉等與水按照1∶3∶10 的質量比混合入桶,在常溫10~30 ℃條件下遮陰發酵3 個月,第1 個月每隔2~3 d(天)攪拌1 次,第2 和第3 個月密閉發酵形成的酵素。發酵大豆液是将大豆或大豆粉與水按1∶(5~10)的質量比混合,并加入EM 菌種,封閉發酵7~14 d(天)後産生的菌肥。AM自然循環微生物原菌是由山東辰和自然循環環境技術研究院研發,以大豆蛋白、魚蛋白為載體,經生物酶解法充分發酵而成,富含閃杆菌、閃囊菌、嗜鹽紅螺菌、亞硝化毛杆菌等18 個菌屬108 個菌株,并含有微生物代謝産物和多種中微量元素。
3.4 用授粉代替生長調節劑蘸花 用熊蜂授粉或機械振動授粉代替防落素等人工合成的生長調節劑,生産的番茄甜度更高,内外成熟度更均勻一緻,果肉果汁更充實,風味更好。同時還可以使花瓣正常脫落,顯著減輕灰黴病的發生。
3.5 合理調節溫度和光照 口感型番茄需要較大的晝夜溫差,所以黃河流域在7~9 月難以生産出口感很好的番茄,相對而言,我國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此時生産的番茄口感更好。在番茄栽培管理中,有條件的地方要盡量加強降溫和增溫性能管理。在高溫季節,可以常開設施頂部通風口,下部通風口白天不開或小開,夜間大開,使晝夜溫差增大,利于糖分積累。冬季氣溫低,要及時覆蓋保溫,棚内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7~30 ℃,夜間逐步降低到13~15 ℃。冬季上午棉被拉起0.5 h(小時),先小量通風,然後再關閉通風口,當棚溫上升到29~30 ℃時再慢慢放風,使棚溫穩定在25~28 ℃,盡量不超過30 ℃。為保證夜溫,下午在棚溫降至20 ℃時要及早關閉通風口。
冬季要保證棚膜清潔,可在薄膜上使用除塵帶,條件允許時可在棚内安裝補光燈。夏季尤其要注意正确使用遮陽網,不能将遮陽網直接覆蓋在棚膜上,應安裝在距離棚膜30 cm 以上的位置,并保證可以随時收攏。遮陽網不能全天甚至整月覆蓋,隻在光照特别強、溫度特别高的時段使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用微霧降溫系統代替遮陽網,可實現棚内既有較強的光照,又能保持較低的溫度,還可以增加空氣濕度,所生産的番茄糖度更高,而且有利于減少病毒病的發生。
3.6 增施葉面肥 番茄生育期葉面增施有機肥和特定的功能肥,包括AM 自然循環微生物原菌、酵素類、有機硒肥、離子钛肥、糖和氨基酸、海藻酸、魚蛋白等,有利于改善番茄口感。一般選擇晴好天氣進行葉面噴施,每隔7~10 d(天)噴1 次。
3.7 保留植株下部葉片 在高産栽培中,當番茄果實長到一定大小時,通常會摘除植株下部葉片,以促進轉色,但這樣會減少光合作用面積,縮短果實滞留在植株上的時間,降低番茄品質。所以,在種植口感型番茄的過程中,尤其在種植密度較小的情況下,要保留植株下部葉片。
3.8 适當提高成熟度 一般情況下,番茄成熟度越高口感越好,口感型番茄要适當晚收,尤其是在當前各種新型零售模式下,包裝運輸的保護措施比較完善,番茄成熟度已經不影響運輸。因此可以在番茄達到成熟期,即果皮轉色面積達3/4 時采摘。
3.9 病蟲害防治 口感型番茄栽培除了常見病蟲害如早疫病、晚疫病、灰黴病、葉黴病、臍腐病、潰瘍病和白粉虱等,很多口感型番茄品種對病毒病抗性較弱,生産上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健康栽培管理技術,盡量不用化學農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