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眼庫接收到的捐贈的角膜。
南都訊 23歲的廣東女孩娜娜(化名),已經記不清是第幾次坐進了中山大學眼科中心角膜移植專家、廣東省眼庫副主任冀建平教授的診室裡了。因為罹患單疱病毒引發的角膜潰瘍,她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已第三次接受左眼角膜移植。而最近一次的移植後評估,娜娜的角膜通透性似乎又出現了問題,她的免疫系統對來自異體的角膜,表現出了極強的排斥。會不會要接受第四次移植,仍然充滿着極大的未知數。
如果将人眼的構造比成一部強大的光學照相機,視網膜、視神經和大腦視覺中樞的功能就是膠卷,虹膜類似于光圈,而角膜就是鏡頭。鏡頭花了,肯定會影響最後的成像、出品。當各種疾病導緻患者必須更換“鏡頭”時,這便是角膜移植手術了。
“由于供體缺少,在我國每年僅有5000-6000例患者可獲得角膜移植。在廣東,每年的移植數量在1000例左右,但等待移植的人數超過2000,相當部分角膜患者隻能在黑暗中等待,一部分患者因角膜供體缺乏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導緻永久性失明。”冀建平表示,即便是在廣東這樣的人體器官捐獻大省,每年捐獻器官的700-900人中,仍有1/4-1/3的捐獻者家屬明确拒絕角膜捐獻。
廣東省眼庫接收到的捐贈的角膜。
角膜移植也要抗排斥
有患者前後接受了六次角膜移植
冀建平表示,截至目前,感染及外傷仍是角膜病緻盲的主要原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角膜接觸鏡(隐形眼鏡)及相關産品的廣泛應用,角膜感染患者呈增加趨勢。
根據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因角膜病緻殘緻盲者(包括單眼患者)約有400萬人,這些患者中,青壯年約占70%,兒童約占15%。角膜病的早期,若能及時準确地治療,可以治愈。當病變嚴重或反複發作時,角膜上留下厚厚的瘢痕或發生眼球穿孔,此時治療辦法隻有角膜移植術,将已混濁的角膜去除,換上透明的角膜,這樣才能使患者重新獲得視力。
在衆多的角膜疾病當中,角膜移植适合于各種原因造成的角膜混濁或水腫而嚴重影響視力的病變,如反複發作的病毒性角膜炎引起的角膜混濁,在徹底治愈之後并在半年内未再發作的病人,可考慮移植角膜。
比如文前提到的年輕女孩娜娜,她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四年前因單純疱疹引發角膜感染,反複潰瘍讓角膜受到了嚴重損害,引起角膜白斑。
第一次角膜移植維持了2-3年,然後出現排斥,第二次角膜移植則在短短幾個月後就出現了排斥。到了第三次,在移植後很短時間就開始出現排斥。
随着眼科手術技術的進步和抗排斥藥物的發展,現階段的角膜移植成功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但排斥問題依然存在,發生概率為5%-10%。
“一些諸如化學傷、熱燒傷和患有自身免疫系統缺陷的患者,在移植角膜後需要長期使用抗排斥藥物,即一種特殊的眼藥水。短則半年,長則1年以上,甚至終身需使用抗排斥眼藥水。”
冀建平教授表示,現階段,如無排斥反應,角膜移植術後植片至少可維持透明15-20年。一旦出現排斥反應,或角膜内皮細胞衰竭,植片就會失去透明性。“角膜移植次數越多的患者,越容易發生排斥,越年輕的患者就越容易發生排斥。”
娜娜并不是冀建平接觸過的患者中,角膜移植最多的一位。在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有的角膜病患者,甚至前後接受了6次的角膜移植。
2018年廣東省眼庫角膜來源男性占79.4%。
異種生物角膜能部分替代
但最主要來源途徑仍是角膜捐獻
角膜移植所用的供體角膜來自于自願捐獻。一般2~70歲健康者是适合的角膜供體。目前,我國的主要眼科醫療機構已建立了自己的眼庫,正在使更多的角膜盲患者得到角膜移植的機會。眼庫的主要任務是協調、獲取、保存和分配眼角膜。為角膜移植手術提供合格的角膜材料,以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
在廣東,眼庫的建設從上世紀1964年就已開始。依托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在1994年正式挂牌設立廣東省眼庫。到了2006年,該機構又成為紅十字角膜捐獻中心。
“截至目前,我們接收、保存和完成的角膜移植手術大約4.5萬例,是國内獲取眼角膜和角膜移植手術量最大的中心之一。2019年,全國12家主要眼庫一共獲得了不足5000片角膜,但廣東眼庫當年有超過500多人捐獻了角膜。”冀建平表示。
即便如此,在廣東眼庫登記排隊接受移植的患者數量,總是介于1900-2100人之間。約有一半的患者需要在黑暗中等待,有的甚至因錯過了角膜移植最終徹底失明。
為了尋找角膜的替代品,醫學界一早就開始對動物角膜進行特殊處理,試圖獲取可供移植用的生物角膜。
“這種動物來源的生物角膜,其實僅僅是一種脫細胞角膜植片,沒有内皮層、上皮層的活性細胞物質後,僅僅能做一部分角膜闆層受損患者的移植補片。适應症是非常狹窄的,現階段無法完全替代捐獻角膜的作用。”冀建平表示,目前已有兩家公司上市了類似的産品,但其透明性和穩定性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2018年廣東眼庫角膜供體的年齡分布。21-60歲是主力軍。
1/3的器官捐獻患者不願捐角膜
眼庫會為每位捐贈角膜者安裝義眼
角膜移植的需求端仍在不斷的擴大,而寄望生物角膜來緩解供應的可能性并不太大的情況下,推進角膜移植手術的最大瓶頸依然在角膜捐獻領域。
自我國啟動公民捐獻器官、組織工作以來,廣東省已經連續9年居于人體器官捐獻的第一名,每年的器官捐獻數量介于700-900例之間。但在這些奉獻了大愛的群體中,即便悉數捐獻了有用、健康的器官如心、肺、肝、腎,但仍有1/4-1/3的并不願意接受角膜捐獻。在廣東眼庫接收角膜捐獻最高峰的年份2018年,也就在1300片規模,相當于650人捐獻了雙眼角膜。而同一年度,廣東完成器官捐獻835例,捐獻器官總數2412個。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習俗上的問題,不少家屬,期望逝者能保留眼睛能‘看’到另一個世界的路。有的願意捐獻,也隻願捐獻一隻角膜,要留一隻眼看路”,這需要進一步的再做好角膜捐獻的宣傳工作。
還有一部分家屬會擔心,逝者在捐獻角膜後眼眶部位會塌陷,影響遺容。“這個問題,我們很早前就留意到了,并一直堅持為每一位角膜捐獻者安裝義眼,讓逝者外觀上不會受到影響。”
當然,并不是每一個捐獻者都适合進行角膜移植。根據國家的規定,角膜捐獻者的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法定傳染病的感染情況是肯定要檢測的。一旦感染,并不适合捐獻角膜。
再就是一些涉及神經系統病變的也不适合角膜捐獻。捐獻者如有遺傳代謝性的疾病,同樣也不适合捐獻。“作為眼庫,我們會把握好這個關口,确保受者接受到的角膜是健康的。”
廣東眼庫2018年角膜供體死因分類,腦血管病、外傷占比最大。
将建設分配共享系統 為排隊等候移植者打分
兒童角膜患者享有優先權
不僅在細節上予以了加強,在移植等待的排隊等候上,國家衛生行政部門也在進行進一步的規範。“現階段,我們采用的是分級排隊體系,從緊急到一般這樣分級管理。比如兒童角膜病患,就享有優先,畢竟孩子的視力發育過程異常重要,錯過了會發生嚴重的弱視。”
冀建平教授表示,這樣的分配體系,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國家層面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已經着手建設角膜的分配共享系統。類似器官移植那樣,對每位等待移植的患者,進行打分,打分高者享有優先移植權。“這一系統的建設,已經開始前期調研,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推進、實施”。
采寫 南都記者王道斌 通訊員邰夢雲圖片和資料由冀建平教授 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