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公亭(蓋謝脁、範雲之所遊)》
唐 • 李白
謝公離别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譯文】
謝朓、範雲當年離别的地方猶如還在,每次目睹這裡的景物都不免生出愁緒。
主客分别,已是青天明月;人去山空,隻有那山間溪水緩緩流。
池花映着春日自開自落,窗外修竹在靜谧的秋夜中窣窣地發出輕響。
依稀看到了古人的風貌,在精神上産生了共鳴;長久的郁積化為浩然長歌。
【簡析】“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二句,寫得悠遠飄逸,看似描繪風光,而懷古的情思已包含在其中。
《巫山一段雲·古廟依青嶂》
唐 • 李珣
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鎖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雨朝還暮,煙花春複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注釋】
巫山一段雲:唐教坊曲,原詠巫山神女事。後用為詞牌。雙調小令,四十四字,前後片各三平韻。
【譯文】
神女的祠廟依傍着十二峰,楚王的細腰宮依舊枕着碧綠的江流。潺潺流水和暖暖翠岚環繞着昔日宮妃的寝樓,悠悠往事真叫人感慨萬千。
巫山從早到晚雨迷雲輕,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歲月就這般流逝。何必要猿啼聲聲傳向孤舟,遠行的旅客自有許多憂愁。
【簡析】
這是一首詠史詞。該詞通過描寫古廟青嶂,行宮妝樓等景色,流露出詞人對自然永恒而人世無常的感慨。
全詞表現出歲月流逝,世事變幻和“行客自多愁”的個人身世之感,将吊古與傷今結合在一起,以沉郁真摯的感情、曲折蘊藉的筆調抒發出深沉的今昔興亡之感,完全擺脫了纏綿悱恻的“兒女之情”。
春天枝葉綠,秋日變紅裝。
寒風凜冽處,枯苔覆冰霜。
池花映春晖,窗竹秋夜鳴 ,
朝雲辭暮雨,春花秋月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