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怎麼讓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怎麼讓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3 09:57:29

找工作就像找對象,也要“門當戶對”。

怎麼讓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1

馬上就要到求職黃金季了。相信有些PM已經開始等不及要開始找工作了。

這裡大魚和大家分享下一些求職觀:找工作就像找對象,講究的是合适不是完美。

01 目标匹配

場面話不說,目标匹配指的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工作能夠提供的東西,兩者是相匹配的。比如之前面試過一個1.5年的PM,在一家業務深度固化的公司做産品。産品職位對于這樣的傳統企業相當于一份閑差,他的離職動機是覺得沒有發展空間,自己在被時代抛棄。想多做一些産品工作,多做出一些成績。

那麼他的求職目标是繼續進行産品深造,或者說更系統的學習PM體系。

而他面試的崗位是一家MVP沒有跑出來的創業公司。創業型公司業務還處于驗證模式,特點是死亡率高、變化快。這個階段公司需要的産品是萬金油型的,要面面聚到,顯然沒有初級PM需要的空間和發揮餘地。

所以結果一定是不合适。因為求職者想要的,這份工作給不了。

其實産品經理在面試其他産品經理的過程,也是一個用戶調研過程。 用戶需求的底層是認知,認知的底層是思維模式。求職的目标又和離職的理由緊密關聯,人們的下一份工作大部分都有彌補自己遺憾的影子。

日常面試過程中,對于求職的求職目标大概分為如下幾類:

  1. 鍍金型:這部分人的要的是好平台,傾向是大平台。其實是産品線。
  2. 搬磚型:沒有明顯的目标,隻是為了找一份工作。薪資維持即可。
  3. 完善型:有能力短闆需要特定的工作來補充。
  4. 變革型:換行業OR換職位,主要是想換個賽道。
  5. 财迷型:主要薪資達到要求,做什麼都可以。

大部分求職者上述問題的組合,但是有明顯的側重。

02 能力匹配

能力在我看來分為外觀和内在。我更願意用遊戲裡的一些名詞代替可能更為合适。即一個人的DPS(輸出能力)和成就系統。

一個人能力的體現主要看兩個方面:你會做什麼以及你做了什麼。面試的過程就是在驗證這份工作你會不會做以及能不能做好。

所以,簡曆裡寫的工作内容=你會做什麼。如果你會做的内容≥工作要求的,說明個人對于工作的覆蓋度是足夠的,起碼工作起來不會是體育老師教數學的樣子。

簡曆裡寫的取得成績=你做了什麼。這也是為什麼做自己介紹的時候不能是流水賬,一定是事件 數據結果的表現形式。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呈現一個結果,這件事我會做而且做的很棒。

這個也是為什麼JD裡都會寫有相關行業經驗優先,頭部公司優先。究其根源,人傾向于确定性的結果,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産品經理職位相比于技術職位,有很多主觀的判斷。經常說産品經理是一個比較玄學的崗位,說白了和演藝行業比較相似,比較依賴于個人表現同時又需要巨大的資源支持。

就像演員總是會有永遠捧不紅的,産品經理内在能力不行,是帶不出來。沒有公司會跟個人去賭未來。公司要的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或者一個蘿蔔補所有坑。

03 業務匹配

業務匹配是指PM的工作範疇和業務發展階段相一緻。比如公司現在的階段是四面開花,淺嘗辄止。而PM個人的傾向是做大做深。結果一定是PM的節奏跟不上公司的節奏,這裡不分孰對孰錯。隻是說不合時宜。長此以往,公司和員工會相看兩厭。

所以找工作的時候,面試前想清楚自己想去什麼樣的産品線,面試中試探出公司産品線處于什麼樣的階段。

PM在業務範疇的選擇比較少,做的越細,離業務決策會越來越遠。好的業務,好的行業,需要PM自己去判斷。可以參照點線面體的理論。看看自己的賽道是不是政治正确。

04 薪資匹配

薪資是個比較實際的東西,他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個人想改變薪資這塊的力量是比較小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可以從兩個方面看:你值多少錢和公司能給你多少錢。

你值多少錢,主要參照的是上家的薪資和行業平均水明,即使跳槽漲薪一般也不會超過30%。如果超過這個正常幅度隻可能有兩種結果:一種是加班加到死,一種是鐵打的領導流水的兵(公司流動性很強)。

下圖是大部分PM薪資收入的分布:

怎麼讓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2

下圖是工作年限和薪資的情況:

怎麼讓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如何找到合适的工作)3

以上基本可以表示薪資的客觀規律。還有約定俗成的規律是月15K-30K,大部分最後會是20K ,當然30K 不是不可能,但在我看來希望渺茫。

如果獅子大開口,可能都等不到HR來和你砍價。

确實是薪資變量是存在的,但double畢竟是少數。那麼如何判斷自己到底值多少錢呢?

有幾個方法可以讓你知道自己的薪資是否正常。

  1. 問同業,競品公司PM的薪資是什麼範圍,可以打探到。
  2. 問獵頭,獵頭手裡有大量的數據。
  3. 去面試嘗試,這個成本比較高。

大魚在這裡補充一點,不簽合同裡的薪資都是未知數,比如一般公司會說我們開14個月,其實後邊2個月能不能拿到有比較大的變數在。

所以優先保證12個月的薪資是否滿足預期。

05 環境匹配

環境匹配這點,我放到了最後。不是說不重要,隻是2019年以後産品行業趨近成熟,各大公司對産品經理的要求越來越精細,跨行業跨模塊會越來越難。

環境包含人和公司的制度。人的因素,主要是直接上級和CEO的風格。可能會對PM有影響。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這裡不過多展開。公司的制度如何,都可以從第三方或者在面試中旁敲側擊中的問出來。

第三方主要是指在職的員工朋友、脈脈、獵頭等渠道得知。這裡我有一個實際結論是:互聯網圈子很小,兩個人即可定位一個公司。

環境匹配,合理避坑。

最後祝大家找到合适的工作~

作者:大魚,7年産品汪;公衆号:大魚成長社

本文由 @大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