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客家人喝擂茶的好處

客家人喝擂茶的好處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10 15:17:43

  作為一種原産于中國南方的嘉木,茶樹經過國人千百年來的馴化已經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保健飲品。中國長江以南各省的丘陵山區上,這種小喬木郁郁蔥蔥的生長着,如果要追溯這種飲品的源頭,可以探究到神農嘗百草的那個年代,第一次在史書上亮相的它就發揮了它清熱解毒的功效,救神農氏于水火之中。

  在不斷的繼承與演變當中,中國人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品茶體系,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和淨度這五個方面是考量一把茶葉完美與否的标準。為茶而生的陸羽更是将茶葉拔高到了新的維度,稱其:“參百品而不混,越衆飲而獨高。”

  “喝茶”一詞也作“吃茶“,在《紅樓夢》中,賈母攜着一衆姑娘仆婦們到了妙玉的栊翠庵去,一向不染俗事的檻外人妙玉也殷勤的捧出茶盅來待客。

  賈母有着一個挑剔的脾胃,對着妙玉解釋:”我不吃六安茶。“妙玉也是個人精,笑着回到:”知道,這是老君眉。“這裡曹公用的不是”喝茶“,卻是”吃茶“二字,在今人眼裡可能有些奇怪,可是在廣東汕尾、益陽安化、桃江、常德一帶有一種茶卻是實實在在用來吃的。起源于漢,盛于明清的擂茶,亦藥亦膳、亦茶亦飲,滋養着當地人的血肉,成為了當地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客家人喝擂茶的好處(歲月靜好飲擂茶)(1)

  一、 客家擂茶的起源 客家擂茶的首次登場,是以一種半藥半食的形态出現的。相傳在漢武帝時期,将軍馬援奉命南征,廣闊的南部地區還沒有得到完全的開發,使得嶺南一帶總是與疫病、瘴氣挂鈎,當地人都有可能遭不住南方潮濕悶熱的氣候,更遑論那些北方将士。

  都說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行軍進程一刻也耽誤不得,可是将士們卻病倒了大半,個個都是頭暈眼花伴着上吐下瀉,連繡花針都拿不動的人,如何上陣厮殺。馬援作為統帥,除了遍訪名醫之外也沒有什麼好點子。

  這個時候一名客家的老婦人拿出了一個家傳的方子,将生姜、大米、茶葉一起熬煮,做成了像稀粥一樣的流食給染病的将士們服下。很快那些将士們的病便有了起色,未染上疫病的人也不再感染。衆人驚訝于這三味稀松平常的東西竟有如此神效,因此這茶便也被稱為“三生飲”長此以往,者三生飲變成了客家人獨有的一種保健飲料。因為在制作這種飲料的時候需要擂碎各種佐料,它的另一個名字擂茶也便逐漸叫開了。

  客家人喝擂茶的好處(歲月靜好飲擂茶)(2)

  從地理條件來說,客家人所居住的地帶多的是丘陵老林,條件艱苦,加之古代戰亂頻仍,一碗擂茶既可以充饑解渴又可以治病祛邪,勤勞勇敢的客家人用自己的生存智慧保護着自己的身體。

  傳說終歸是傳說,宋人吳自牧的《夢粱錄.卷十六.》記載到:“(茶肆)四時賣奇茶異湯,冬月添賣七寶擂茶、撒子、蔥茶,或買鹽豉湯。”“七寶”則是燕麥、糯米、黑豆、芝麻、蓮子等七種谷物,甜鹹均可。“蔥茶”則是蔥白三段與金銀花煎湯後作治療風寒之用。

  宋時的蘇轍曾作了一首《和子瞻煎茶》,其中提到“相傳煎茶隻煎水,茶性仍存偏有味。”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飲茶之俗南北各異,北方延續唐風,在茶中加鹽煎煮,而南方用開水泡茶之俗則更貼近于今人。擂茶在南方興起,大抵可以追溯到宋人南渡,将北方人的飲食習慣帶去了南方。

  二、 擂茶的制作方法 客家人在長時間的摸索中,制作出了一套專門用來炮制擂茶的器具,被稱為“擂茶三寶”擂缽、擂茶棍跟笊籬擂茶棍長約兩尺,一般是用可食用的雜木制成,這樣的擂茶棍擂出來的茶才不會有異味,而且有一股特殊的清香在裡面。擂缽則是大小各異的陶盆,笊籬用竹篾制成,專門用來撈取擂缽内的各種碎渣。

  經過千年的傳承與發展,客家擂茶早就不是以前那簡簡單單的三味,用料更加豐富講究。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桔皮是最基本的搭配。

  客家人喝擂茶的好處(歲月靜好飲擂茶)(3)

  将各種材料分批加入擂缽内,将,擂成醬狀的茶泥之後,注入沸水。但這還不是一碗合格的擂茶,為了讓擂茶的口感更加細膩,還需要用笊籬将碎芝麻過濾出汗來,如此反複,等到原料的壁膜被完全碾碎,釋放出其中的芳香物質,再次注入沸水,這時候才能品嘗到一碗濃香四溢,集香甜苦辣于一體的味美擂茶。

  擂茶不僅填充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客家人用以待客的最高禮節。桌上擺着擂好的擂茶,還有炒米、花生、米果、燙皮等各類小點,賓客之間你來我往,好不熱鬧。打底、添料、細擂、喊茶,芝麻的香、陳皮的酸,幾口下來口齒留香,渾身通泰。“茶鄉婚嫁茶為禮”“新婚擇日敬甜茶”“結婚喜慶請喝茶”,茶之一味,對于客家人而言依然成為了情感上的伴侶。

  客家人喝擂茶的好處(歲月靜好飲擂茶)(4)

  三、 客家擂茶藥食一體 春夏秋冬寒來暑往,四季更替之中少不了有頭疼腦熱之虞,為了将這些小病小災扼殺在萌芽當中,客家人也會根據四時不同在擂茶中适量添減幾味食材或藥材。春天濕熱,擂茶中少不了艾葉薄荷。夏天為了預防中暑則會在擂茶中加上金銀花、荷葉以防中暑;秋天幹燥則需要菊花降燥滋陰;冬日裡驅寒成了首要任務,則可以根據需要加上肉桂川穹來通經脈,驅濕寒。在中醫的觀點中藥補不如食補,客家擂茶則将兩者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成為了一項不可多得的養生佳品。

  汪曾祺曾寫過一篇《桃花源記》,在裡面考究過擂茶的起源,提到了《水浒傳》中第二十四回寫道:“便濃濃的點兩盞姜茶,将來放在桌子上。”推論出王婆賣的茶許是跟擂茶有些淵源。北方的農村也有把茶葉、芝麻放在嘴裡生嚼發汗的偏方,擂茶中有這兩味,不為無因。

  客家人喝擂茶的好處(歲月靜好飲擂茶)(5)

  結語: 客家擂茶作為中華文化中一味獨特的茶飲料,以漢魏的茶粥為原型,再在唐宋的鹽茶基礎上改良而來,是我國茶文化中重要的一環。正如客家民謠中吟唱的那樣:“飲擂茶、吃粑粑、健身體、笑哈哈。“客家人長期居住在瘴氣嚴重的山林中,用自制的擂茶來治病療疾、強身健體。一碗熱騰騰的擂茶下肚,雖說不能百病不侵,倒也可以強身健體。畢竟,茶可比藥好吃多了。

  參考文獻:

  {1}《擂茶與客家擂茶考論》楊海中

  {2}《文化變遷下的發展—福建客家擂茶》何康 李慧

  {3}《福建客家擂茶民俗文化探析》王月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