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病毒第十版防控方案有關情況。國家疾控局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和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出席發布會,針對公衆關注的“乙類乙管”、XBB毒株緻病力、疫苗接種等問題回答媒體提問。
國家衛健委:
實施“乙類乙管”不是放開不管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1月8日起,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工作重心從“防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症”,從風險地區和人員管控轉到健康服務與管理。
要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實施方案,強化疫苗接種,加強藥物和醫療資源儲備,做好分級分類診療,強化疫情監測,加強重點機構、重點場所防護,制定相關預案,強化培訓指導,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确保平穩有序實現轉段。要關口前移,全鍊條、全要素、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加強重點人群健康保障,做好健康指導、健康監測和醫療服務;加強農村地區防控,減少疫情傳播擴散風險,努力實現壓峰錯時;有針對性提高老年等重點人群疫苗接種覆蓋率。
米鋒強調,實施“乙類乙管”,不是放開不管,而是強調更加科學、精準、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為指導各地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根據“乙類乙管”及防控措施優化調整相關要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及相關部門發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診療方案。
“第十版方案”做了哪些調整?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雷正龍表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自2023年1月8日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我們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有關規定,并根據現階段疫情防控形勢,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方案(第十版)》。
第十版防控方案繼續強調做好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加強疫苗接種,加強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點機構以及農村地區的疫情防控工作。
關于調整方面,雷正龍具體介紹——
第一,更新疾病名稱。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第二,加強監測預警。常态化情況下,主要開展病毒監測、個案報告、哨點醫院監測、不明原因肺炎監測、城市污水監測等。應急情況下,增加了核酸和抗原監測,發熱門診監測,重點機構監測。
第三,調整檢測策略。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社區區民根據需要“願檢盡檢”,對養老機構、社會福利等重點機構工作人員和被照護人員在疫情流行期間要定期開展抗原或者是核酸檢測。社區重症高風險人員出現相關症狀以後開展抗原或者是核酸檢測等。
第四,調整傳染源管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不再實施隔離措施,進行分級分類收治,不再判定密切接觸者,不再劃定高低風險區。
第五,流行期間可以采取緊急防控措施。也就是說我們在常态化情況下一般不需要采取緊急防控措施,在疫情暴發的流行期間,結合病毒變異的情況,結合流行的強度,醫療資源負荷和社會運行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可以根據人群感染率和醫療資源緊張情況等适時依法采取臨時性的防控措施,目的就是減少人員聚集,降低人員流動,減少發病率,減輕感染者短期内劇增對社會運行和醫療資源等的沖擊,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關于核酸檢測點設置及抗原檢測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常昭瑞介紹,社區要保留足夠的便民檢測點,保證居民“願檢盡檢”的需求。
各地要基于人口基數、疫情發展形勢和居民檢測意願等因素,合理設置社區檢測點,滿足居民檢測需求。
倡導有新冠病毒感染相關症狀的群衆自行開展抗原檢測,零售藥店以及藥品網絡銷售電商等要供應充足的抗原檢測試劑,保障可及性,滿足群衆檢測的需求。
XBB緻病力變強了嗎?
針對公衆關注的XBB毒株,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介紹,從全球的角度看,XBB這個系列變異株主要是在美國、印度、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國家流行。
從我們國家監測的數據顯示,從2022年的8月1日,一直到現在以來,我們國家總共監測到了16例XBB本土的關聯病例,他們都是XBB.1的進化分支。
從現在的報告和研究來看,并沒有觀察到感染了XBB系列變異株的患者重症和死亡的比例增加,也就是它的緻病力并沒有發現明顯增加。
如何動态監測
新冠病毒變異趨勢?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介紹,疾控部門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加強了入境人員、就診患者、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的采樣送檢和測序比對工作。
在輸入病例監測方面,加強與海關的密切合作。
在本土病例監測方面,每個省份選擇部分城市和醫院作為監測哨點,對門診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開展一定數量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采樣和序列測定,實施動态監測新冠病毒變異的趨勢,及時捕獲新的變異株,并且評估其生物學特性的變化,為疫情研判、檢測試劑、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及評價等提供科學基礎。
新冠病毒感染後多長時間
可以接種疫苗?
針對新冠疫苗接種的問題,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介紹,如果經核酸檢測或抗原檢測明确近期感染過新冠病毒,這些感染者近期暫不建議再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多項研究一緻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産生的免疫力,弱于感染和接種疫苗産生的混合免疫力。後期如果需要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按照目前的規定,感染時間和接種疫苗時間要間隔六個月以上。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研究的進展和疫情防控的需要,免疫策略也會做相應的完善和調整,包括接種間隔。
“乙類乙管”後首個春節
普通人如何健康過大年?
一是繼續做好個人防護。堅持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公筷制、保持社交距離、咳嗽禮儀、清潔消毒等衛生習慣,感染康複以後也應做好個人防護。
二是要保持規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運動、良好心态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抵抗能力。
三是盡量不舉辦、不參加一些大規模家庭聚集活動,減少家庭親朋聚餐聚會人數,縮短聚餐時間,尤其是要避免把感染風險傳遞給家中老年人。
四是符合疫苗接種條件的人員盡快完成全程接種和加強免疫,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五是要加強健康監測、密切關注自身和家人健康狀況,如果出現發熱、幹咳、乏力、咽痛等症狀,或者檢測陽性,要盡可能待在通風好、相對獨立的房間,盡量減少與同住人員接觸,密切關注病情進展,如果病情加重要及時就醫。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澎湃新聞
來源: 羊城晚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