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頂級食材的燕窩究竟從何而來

頂級食材的燕窩究竟從何而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15:09:25

  本文系《粵廚寶典》叢書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創作品,旨在飲食文化及烹饪技術研究

  前言

  燕窩作為食材始自明末清初,就連明代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都沒有介紹。

  這種食材比較特殊,是唯一以動物窠巢入膳或者入藥的例子。

  事實上,燕窩被開發出來最初是作藥用,坊間稱其對醫治肺痨有一定療效。在曹雪芹的《紅樓夢》裡可證實此點。

  燕窩入膳是繼入藥之後的事,各文豪相繼記錄了衆多烹饪方法。

  也于由于此時訊息閉塞,對燕窩的種種誤傳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還編入正規的烹饪教材裡面傳授學生。

  真正解開燕窩生成的一切謎底,是1990年代的事。

  金絲燕是候鳥,每年從亞洲西南及西北飛到東南亞的海島築窠繁衍下一代,所築的窠僅用一次,待雛鳥長大即遺棄,會被人摘下來,便成為人類特殊的食材。

  現在,東南亞某些國家已将燕窩作為重要的經濟産業,并且專門築起燕屋給金絲燕繁衍後代而獲取其遺棄的燕窠,這種燕窩商品稱為“厝燕”。

  1970年代起,香港經濟騰飛,成為“厝燕”銷售的集散地,當時人稱“燕窩漱口”用以顯示富貴身份,與“魚翅撈飯”同義。

  頂級食材的燕窩究竟從何而來(原料知識用以漱口)(1)

  燕窩是金絲燕所築的窠窩

  正文

  清代袁枚在《随園食單》上說:

  “燕窩貴物,原不輕用。如用之,每碗必須二兩,先用天泉滾水泡之,将銀針挑去黑絲;用嫩雞湯、好火腿湯、新蘑菇三樣湯滾之,看燕窩變成玉色為度;此物至清,不可以油膩雜之;此物至文,不可以武物串之。今人用肉絲、雞絲雜之,是吃雞絲、肉絲,非吃燕窩也。且徒務其名,往往以三錢生燕窩蓋碗面,如白發(髪)數莖,使客一撩不見,空剩粗物滿碗。真乞兒賣富,反露貧相。不得已則蘑菇絲、筍尖絲、鲫魚肚、野雞嫩片尚可用也。餘到粵東,揚明府冬瓜燕窩甚佳,以柔配柔,以清入清,重用雞湯、蘑菇汁而已。燕窩皆作玉色,不純白也;或打作團,或敲成面(麪),俱屬穿鑿。”

  燕窩又名“燕菜”“燕蔬菜”“燕室”“燕根”和“燕盞”等,菜單術語有“玉燕”“海燕”“燕爾”“乳燕”等。曆來都是成珍貴補藥和烹饪原料,為著名的“八珍”之一。

  清代乾隆(1736年―1796年)年間,時人範端昂的《粵東聞見錄》有道:

  “燕窩,産于瓊州海濱石上,相傳海燕啖魚辄吐涎以備冬月退毛之食。累累岩壁間,土人攀援取之。色白者貴,紅者尤難得,若黃、黑則下品矣。宴客非得此則不為盛馔,淡煮和糖食之,可以消痰開胃。一名燕蔬,燕窩非蔬而以為蔬,猶榆肉非肉以為肉。名實之互異若此。其他若石花、海帶、鹿角、龍須之類,乃真蔬屬,取之甚易,價亦頗賤。”

  由此可見,所謂“燕窩”,實為活動在東南亞海域的一種叫“金絲燕”的燕子所築的窠。

  頂級食材的燕窩究竟從何而來(原料知識用以漱口)(2)

  東南亞國家視燕窩為經濟産業,有工廠專門挑揀羽毛方便顧客膳用

  需要補充的是,一般烹饪書都寫作“巢”,似誤,原因是在《說文解字》中“窠”與“巢”是各有所指的,即“穴中曰窠,樹上曰巢”。

  而金絲燕是在洞中或穴中做窩,故應寫作“窠””。

  不過,所謂約定俗行,我們姑且在此咬文嚼字一下窩字。

  金絲燕為脊椎動物門[Chordata]鳥綱[ Aves]雨燕目 [Apodiformes]雨燕科[Apodidae]金絲燕屬[Aerodramus]動物。

  但作“燕窩”的則包括該屬的爪哇金絲燕[Aerodramus fuciphagus]、短嘴金絲燕[Aerodramus brevirostris]、大金絲燕[Aerodramus maximus],針尾雨燕屬[Hirundapus]的白喉針尾雨燕[Hirundapus caudacutus]、 灰喉針尾雨燕[Hirundapus cochinchinensls], 雨燕屬[Apus]的普遍樓燕[Apus apus]、白腰雨燕[Apus pacificu]、小白腰雨燕[Apus affinis],以及棕雨燕屬[Cypsiurus]的棕雨燕[Cypsiurus parvus]等。

  頂級食材的燕窩究竟從何而來(原料知識用以漱口)(3)

  家燕

  它們與大陸所常見的燕科[Hirundinidae]燕屬[Hirundo]的家燕[Hirundo rustica]築巢方式不同,家燕築巢是以禾稈、谷(穀)殼、泥漿等築成。

  而這種金絲燕所築的窠是以羽毛、苔藓及海草等物質混合燕子分泌出的黏性唾液膠結而成。

  根據其所築窠的位置,可分為岩燕窠、洞燕窠和屋燕窠等幾種。

  燕窩的商品名稱一般是以金絲燕成長過程所築的燕窠來分類。

  過去人們一直認為金絲燕築起的第一個窠窩,較為認真,故羽毛少,色澤呈灰白色,品質較好,被稱之為官燕,加工成燕盞為多。

  金絲燕發育成長後所築起的第二個窠窩,較為馬虎,故色澤灰黑,羽毛多,質地較差,被稱之為毛燕,多經加工作燕絲碎燕使用。

  當金絲燕築起第三個窠窩時,已将臨近産期,由于要急于築窠,此時的燕窠不但唾液多,而且帶有血絲,故稱作血燕,又誤認為此類燕窩因帶有血絲,品質和營養價值最好。

  又有一說是,金絲燕的确一年大約要築三次窠,但并非如過去所說,而第一個窠是官燕,第二個窠是血燕,第三個窠是毛燕

  以上的說法是傳統的觀點,完全是片面及訛傳,甚至作為知識點編入烹饪教材當中。

  頂級食材的燕窩究竟從何而來(原料知識用以漱口)(4)

  金絲燕

  應該說,毛燕在金絲燕每次所築的窠中都會出現,僅是或多或少的問題。

  以下是燕窩的正确解釋:

  官燕的正确定義是指羽毛和雜質少以及色澤潔白或米白的燕窩。

  血燕的正确定義是“棕尾金絲燕”受外界環境和食物影響而築成的窠。

  這種金絲燕在夏天時是以含礦物質的海藻為食,使燕窠也粘上了礦物質,當礦物質受到氧化,就會逐漸變成紅色,絕非如傳說所說是“吐血”生成。

  事實上,這種金絲燕不是每次所築的燕窠都有這些的反應的,原因是含礦物質的海藻在夏天時茂盛才成為它的食物。

  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燕窩的血紅色澤會因擺放時間而加深,食用價值沒有降低。

  以上所介紹的,隻是天然燕窩的資料。

  實際上,現在東南亞地區能産燕窩的地方,都會建外形如“碉堡”的燕屋來讓金絲燕前來築窠,其商品名稱有“紅燕”“黃燕”和“白燕”等。

  燕窩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将之膳食對皮膚有滋潤作用,以前産量不大,采集困難,所以被視為養顔幹貨珍品,并列為“貢品”之一。

  由于燕窩價錢不菲,曆史上就有假冒的現象,清代淩奂《本草害利》上的“假燕窩無邊無毛,色白,或微有邊毛,甚有白如銀絲者,皆僞為之”一說足可引證。

  也因此有不法商人利用豬皮經油炸或沙炒,切碎後用雞蛋白和勻烘幹冒充,或用雪耳剁碎冒充,或用馬來西亞的一種橡膠物假冒。

  購買時一定要留意。

  全文完

  有興趣還可參閱:《食材文化:深入解析什麼是燕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