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下“關注”,方便與您讨論分享,也能及時觀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謝您的關注!】
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口數量共計29562萬人,其中50歲及其以上的農民工人口數量為8632.1萬餘人,是農民工總人數的29.2%。他們大多出生于上世紀為解決家庭生計問題外出務工是中國第一代農民工。
我們知道,絕大部分農民工都是在建築工地、煤礦、工廠等地從事一些出賣力氣的臨時工作。然而随着年齡的增大、身體機能的下降,所能從事的工作也就越來越少。那麼,農民群體又該如何養老呢?
我國農村養老現狀 俗話說“發現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年齡逐漸增大的農民群體的養老問題應該如何改善和解決呢?
那麼,首先我們要了解當前中國農村養老的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根據統計部門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已經高達1.21億人。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如此龐大的農村老年人口中基本沒有人會提前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出儲蓄或規劃。對此,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認為,他們在勞動力最豐沛、身體條件最好的年齡選擇外出務工所掙得錢基本都用在了養家糊口。
如今随着年齡的增大“幹不動了”才選擇返鄉,即使有一定的養老意識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由于農村外出務工群體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所從事的工作也是以基礎的重體力勞動為主。
很少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更遑論購買職工養老保險了。再加上,盡管我國相關部門已經針對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問題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總體來看并不完善。
他們拿什麼養老? 衆所周知,随着全國各地發布的工地清退令的出台,60歲及以上的農民工基本就找不到什麼工作了,他們不得不返回家鄉。
身體條件相對較好的回鄉後,或許還能繼續從事類似門衛、保潔、倉庫保管等輕松的工作,不過與之相對的是薪資也不會太高。
身體條件不太好的就隻能依靠回鄉種地,靠天吃飯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但是我們知道我國一直是小農經濟為主,種地所得的收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但想要憑借種地實現收入穩定、解決後續養老問題卻是非常困難的。
專家給出的建議 簡而言之,随着我國老齡化的不斷深入,老年人口的養老逐漸成為了大家廣泛關注的焦點,而這之中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更是重中之重急需我們解決。
所以,專家針對“超過60歲什麼都幹不了”了的農村老年群體提出了3點什麼樣的建議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降低農村與城市養老待遇差距
事實上,我們知道當前我國城市老年群體所享受的社會保障和養老福利,農村老年群體卻很少能夠享受同等待遇。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不健全而造成的。因此,專家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降低城鄉養老待遇差距。
2.提高農村老年人口養老保險待遇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新農保自推行至今已經14年了。正如我們前文所提到,絕大多數農民工都是從事的臨時工作并沒有繳納社會保險,對他們來說新農保就是喪失勞動能力的萬年生活的唯一資金來源。
3.加強宣傳教育、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事實上,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養兒不一定防老”更有甚者還會“啃老”。對此,專家建議加強孝親敬老主體的宣傳教育,讓農民子女們擔負起一定的養老責任。
與此同時基層政府部門還要設立農村老年人口愛心基金、建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總而言之,超過60歲的農村老年群體年輕時基本沒有人會提前為自己晚年生活做打算,即使有這個觀念也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實現。
因此正如專家建議的那樣,要進一步縮小城鄉養老金差距、加強農村老年人口的養老保險待遇、加強敬老宣傳建立健全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對此,大家是否贊同專家所提的3點建議?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