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廠職業技能——每日更新,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從零開始學污水處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從零開始學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廠職業技能——每日更新
這本是介紹污水處理基礎知識名詞解釋的最後一節。下部分将講述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和設備。一級處理法中的格栅,沉沙池,沉澱池,氣浮池等處理方法。
2.18硝化與反硝化(脫氮機理)
(1)硝化:
現行的以傳統活性污泥法為代表的好氧生物處理法,其傳統功能是去除廢水中呈溶解性的有機物。至于氮、磷隻能去除細菌細胞由于生理上的需要而攝取的數量,這樣,廢水中氮的去除率為20%~40%,而磷的去除率僅為5%~20%。
在自然界存在着氮循環的自然現象。在采取适當的運行條件後,是能夠将這一自然作用運用在活性污泥反應系統的。
在未經處理的新鮮廢水中,含氮化合物的主要形式有:有機氮,如蛋白質、氨基酸、尿素、胺類化合物、硝基化合物等;氨态氮(NH3NH4 ),一般以前者為主。含氮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相繼産生下列各項反應。
l)氨化反應
有機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轉化為氨态氮(NH3NH4 ),這一過程稱之為“氨化反應”。
2)硝化反應
在硝化反應的作用下,氨态氮進一步分解氧化,并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在亞硝化菌的作用下,使氨(NH4)氧化為亞硝酸氮,繼之,亞硝酸氮在硝酸菌的作用下,進一步氧化為硝酸氮。
(2)反硝化
反硝化反應是指硝酸氮(NO3-N)和亞硝酸氮(NO2-N)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氣态氮(N2)的過程。
2.19排水系統
在城市和工業企業中,應有效地、及時地排除污水和雨水,以免污染和破壞環境,生活和生産,甚至威脅人類健康。為了系統地排除污水而建設的一整套工程設施稱為排水系統。排水系統通常由管道系統(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系統(即污水處理場)組成。排水系統是收集和輸送污水的設施,包括排水設備、管道(渠道)、檢查井等附屬構築物、水泵站和出水口等工程設施。污水處理系統包括處理和利用污水的設施如各種構築物、設備及設施等。
排水系統體制分為合流制排水系統和分流制排水系統。合流制排水系統是将各種污水、雨水集中于同一管渠排出,許多老城市都用這種方式,污水并不經處理而直接排入水體,污染環境。為彌補這個缺陷,現在常采用的是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這種系統是在臨河岸邊設截流幹管及溢流井,另外需設污水處理廠。晴天和初降雨時所有污水都經截流管送人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後排放。雨季中降水量增加,當混合污水流量超過截流管的輸送能力後,部分混合污水經溢流井直接排入水體。老城市在改建合流制排水系統時,主要采用這種方式。分流制排水系統是将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和雨水分别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各自獨立的管渠内排除。
排除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包括廢水)的系統稱污水排水系統。排除雨水的稱雨水排水系統。
在工業企業中,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統。但常因工業污水的成分和性質複雜,和生活污水不宜混合,否則會造成處理的複雜化以及水重複利用與回收污染物質不利,所以又多采用分質分流、清污分流的幾種管道系統來分别排除。對含有特殊污染物質的工業污水,應在車間設置局部處理設施,單獨處理後再排放。冷卻水在冷卻處理後循環使用。如條件允許,工業企業的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也可直接排人城市管網,合并入城市污水廠處理。
2.20水頭損失
當污水從有壓管路或構築物中流過時,由于管道或構築物局部及沿程阻力的作用,會産生一部分能量損失,此損失即稱為水頭損失。水頭損失一般為KPa、MPa表示或用水柱高度(mH2O)表示。
2.21揚程
它表示單位重量液體通過水泵後其能量的增加值。揚程通常指總揚程,又名為總水頭,常用于表示泵的特性。用字母H表示。單位是mH2O、Pa、KPa。若水的密度為ρ=1000kg/m3,則有:1mH2O=9800Pa=9.8kPa。
如果水泵輸送的是水,單位重量的水流進水泵時所具有的能量為E1,流出水泵時所具有的能量為E2。則水泵的揚程H=E2-E1
2.22污水排放标準
現行污水排放标準有《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标準(GBJ4-73)》,《污水綜合排放标準(GB8978-1996)》,《農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準(GB4284-84)》等。
有關污水排放的行業标準涉及各類工業,如《制革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标準(GB3549-83)》,《石油煉制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标準(GB3551-83)》,《電影洗片水污染物排放标準(GB3553-83)》,《醫院污水排放标準(GBJ48-83)》,《石油化工污染物排放标準(GB4281-84)》,《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标準(GB3544-92)》,《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标準(GB4287-92)》,《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标準(GB13456-92)》,《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标準(GB13457-92)》,《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标準(GB13458-92)》等,可作為規劃、設計、管理與監測的依據。
例如GB8978-1996中規定,第二類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一級标準的懸浮物(SS)為20mg/L,BOD5為20mg/L,COD為60mg/L,氨氮為15mg/L;二級标準中SS為30mg/L,BOD5為30mg/L,COD為120mg/L,氨氮為25mg/L。
2.23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就是采用各種技術與手段,将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質分離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水得到淨化。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原理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化學處理法三類。
物理處理法: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呈懸浮固體狀态的污染物質。方法有:篩濾法,沉澱法,上浮法,氣浮法,過濾法和反滲透法等。
化學處理法;利用化學反應的作用,分離回收污水中處于各種形态的污染物質(包括懸浮物、溶解物及膠體等)。主要方法有中和、混凝、電解、氧化還原、汽提、萃取、吸附、離子交換和電滲析等。化學處理法多用于處理生産污水。
生物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便污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态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的無害物質。主要方法可分為兩大類,即利用好氧微生物作用的好氧法(好氧氧化法)和利用厭氧微生物作用的厭氧法(厭氧還原法)。前者廣泛用于處理城市污水及有機性生産污水,其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種;後者多用于處理高濃度有機污水與污水處理過程中産生的污泥。
城市污水與生産污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種多樣的,往往需要采用幾種方法的組合,才能去除不同性質的污染物與污泥,達到淨化的目的。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态的同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隻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後的污水,BOD一般隻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标準。一級處理屬于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态的有機污染物質(即BOD,C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标準的要求。
三級處理,是在一級、二級處理後,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磷和氮等能夠導緻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三級處理是深度處理的同義語,但兩者又不完全相同,三級處理常用于二級處理之後,而深度處理則以污水回收、再用為目的,在一級或二級處理後增加的處理工藝。污水再用的範圍很廣,從工業上的重複利用、水體的補給水源到成為生活用水等。
對于某種污水,要根據污水的水質、水量,回收其中有用物質的可能性、經濟性、受納水體的具體條件,并結合調查研究與經濟技術比較後決定采用哪幾種處理方法以組成系統,必要時還需進行試驗。
2.24中水回用
中水回用是指民用建築物或居住小區内使用後的各種排水如生活排水、冷卻水及雨水等經過适當處理後回用于建築物或居住小區内,作為雜用水的供水系統。雜用水主要用來沖洗便器、沖洗汽車、綠化和澆灑道路。
設置中水回用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和節約有限的、寶貴的淡水資源,又可以減少污、廢水排放量,減輕水環境的污染,還可以緩解城市下水道的超負荷現象。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水系統由中水原水系統、中水處理設施和中水供水系統三部分組成。中水原水是指選作中水水源而未經處理的水。原水主要有:冷卻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廚房排水、廁所排水等。
中水系統按服務的範圍分為三類:建築中水系統、小區中水系統和城鎮中水系統。
第一章完成。帶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