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綠揚/文 胡楚雲/視頻
絲,是機械加工中一個常用的長度單位,1絲等于0.01毫米。
4月23日,在裝飾一新的“張素麗技能大師工作室”裡,剛與中國中車洛陽機車有限公司高級鉗工張素麗碰面,她就向記者進行起“科普”。
“一根頭發絲的直徑大約是7絲。”張素麗指了指身後的一台正在工作的線切割機床說,“這台機器的最大加工精度是2絲,但有一些專用量具的精度誤差要求不到半絲,這時候就必須手工操作。”
“她的手比機器還靈敏、精準。”這是許多人熟悉張素麗的人對她的評價。
随手找來一塊木闆,在上面放一張對折過的白紙,打開機器,調整鑽頭位置……不到1分鐘,3個鑽孔就出現在白紙上層,而白紙的下層卻沒有任何破損。如此精湛的技藝在張素麗眼裡卻“不算啥”,因為她遇到過太多比鑽白紙複雜百倍的任務。
1992年進入中車洛陽公司後,從檢修機車轉向架、維護高壓油槍,到劃線、模具生産,張素麗幹過許多不同的崗位。這些崗位中,讓她印象最深、最“長本事”的,就是模具生産。
“模具就是零件的尺子,它的精度要比一般零件高上好幾倍。”張素麗告訴記者,模具生産主要依靠手工作業,從模柄到底闆,每個組件、每個制作程序都需要細心分析,弄清楚裝配關系,一不小心整個模具就報廢了。
技術圖上有看不明白的地方,她就借來技術書籍認真查找;制作工序上出現問題,就向老師傅虛心求教;碰上“急活兒”,她在操作台前一坐就是一天,水都顧不上喝一口。從簡單的落料、壓型,到落料沖孔模,再到跳步模和薄壁拉延模的制作,張素麗邊學邊幹邊提高,活也越幹越精巧。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張素麗還面臨着體力的難關。“大一點的模件有四五十斤重,每天都要來回搬上幾十次,一天下來腰都直不起來。”張素麗說,雖然辛苦,但她從沒想過換工作。“我學的就是鉗工,也是打心眼裡喜歡這份工作。看着零件在我手中一點點成型,就覺得特别自豪。”
“素麗在學校就是出了名的坐得住、不服輸,比班上所有男生幹得都好。她當‘師傅’,大家都服氣。”工友李高峰在技校上學時就與張素麗是同班同學,2011年,“張素麗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後,他成為了其中的一員,心甘情願當起了“學徒”。
張素麗技能大師工作室是全國首批50個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有了這樣一個平台,張素麗開始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傳經送寶、解疑釋惑,使工作室成了同事們攻堅克難的陣地、交流互動的平台、增長才幹的課堂。
在張素麗的帶領下,工作室成員攻克了廣州地鐵軌檢車落成等46項技術質量難關,完成了京滬高鐵“Ⅰ、Ⅱ”型軌道模闆等高尖端産品的制造裝配,實現了中國内地軌道探傷車“第一台采用國際标準打造”“第一台出口”等多項第一。她本人也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
“受疫情影響,很多列車都停運了,檢修的工作也比往年有所減少。随着社會生産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公司也恢複了正常的生産秩序。”張素麗說,幹鉗工這28年,她的初心始終未改,那就是“用雙手做出更高品質的機車,為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全部力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