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阊阖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在王維的這句詩中,我們感受到了唐朝的鼎盛與強大,作為中國曆史上繼隋朝之後,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共經曆了前後二十一位帝王。
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出身于北周關隴貴族家庭,襲封唐國公,深得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的偏愛,可以稱得上隋朝世家公子的典型代表。
隻是,這樣一位位極人臣的大丞相卻犯了為天下人所譴責的罪,那就是謀朝篡位。不過,李淵憑借着自己強大的政治敏感度與武力,還是成為了唐朝開國創業的帝王,享年69歲。
作為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能力也是不遑多讓,帶領大唐開創了貞觀之治,但就是這樣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為何堪堪隻活了51歲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李家有子初長成曆史上的皇帝大都有三宮六院、嬌妻美妾,這也就導緻皇帝的子女格外得多。唐高祖李淵也是如此,嫡庶子共有22個兒子。
其中有四位嫡子,分别是大兒子“李建成”,被立為皇太子,是李淵政事上的左膀右臂。作為嫡子也是長子的李建成軍功卓著,曾多次率軍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斬與突厥勾結的劉黑闼,平定山東。
二兒子“李世民”同樣優秀卓越,曾領兵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窦建德等割據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後被封為秦王。
而三子“李玄霸”與四子“李元吉”雖也建功立業,卻不如李建成與李世民那般榮耀。曆史上嫡庶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了解唐高祖李淵的人都知道,這位皇帝對于庶子們的态度是冷酷無情的,對待嫡子們則寵愛有加。
因為隻有不給庶子們希望,才能讓他們安分守己的聽話,從而繼承權的争奪就會平靜得多,然而這卻沒有發生在李淵的身上。
李世民作為唐高宗李淵的嫡次子,從小就聰明伶俐,性格果斷大方,即擅長儒術又擅長騎射功夫,可以算得上文韬武略樣樣行。
17歲時,隋炀帝楊廣遭遇突厥人襲擊,李世民參與解救行動,成功地解救出隋炀帝楊廣,至此這位英雄少年就頻頻出現在大衆的視野之中。
次年,李世明随父親前往太原更是骁勇善戰,多次平定叛亂與入侵,立下赫赫戰功。如此聰慧的李世民已然看出,此時的隋朝已是強弩之末,成不了大氣候。
于是他在不斷鼓動父親造反的同時也大肆招攬謀士,為以後打天下做準備。隻是這反也造了,天下也打了,皇太子之位卻成了哥哥李建成的囊中之物。
因為李淵雖因兒子如此能幹而驕傲,也因兒子如此能幹而感到忌憚,所以即使李世民雙商在線,仍不敢封李世民為太子,害怕兒子有一天功高蓋主,反了自己。
李世民雖心有怨言,但還是對父親有着孺慕之情的,便帶兵平定隴西,收複北地,殲滅中原地區兩大割據勢力,為唐朝的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
這不打不要緊,一打起仗來的李世民猶如猛虎出山,勢如破竹、百戰百勝,其威名遠揚四方,百姓們封他為戰神,李淵也封他為天策上将,可以說一時風光無限。
此時,李世民有多風光,李建成就有多心慌,他害怕、他恐懼,自己這個能力無限的弟弟會不會心生歹念,觊觎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李建成便聯合其他皇子處處排擠李世民,下毒、暗殺無所不用其極。
作為皇帝的李淵對二兒子也是愈發忌憚,想讓裴寂代替李世民拿下兵權,隻是裴寂并無軍事才能導緻戰事大敗,這兵權不得不返還到李世民手上。
終于,李建成在一次突厥進犯中惹惱了李世民,李建成試圖在舉薦一直依附自己的四弟攻打突厥,從而奪取李世民的兵權。
彼時,李世民已有28歲,常年居住皇宮玩弄權謀的李建成,與僅有23歲的李元吉,怎麼鬥得過上過無數次戰場又猶如殺神的李世民呢。
李世民假裝勢弱,力求自保,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并以雷霆手段射殺太子李建成與四弟李元吉。
經曆過喪子之痛的李淵也以幡然醒悟,自己以抵擋不住二兒子的勢力了,便乖乖立李世民為太子,并在兩個月後禅位給李世民。
或許也是飽受玄武門的诟病吧,登上皇位的李世民勵精圖治、大展宏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宏圖霸業,以彌補自己的名譽。他知人善用、用人唯賢,按秦王府文學館的模式,新設弘文館,進一步儲備天下文才。
在經濟上,他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産、耕作有時,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開創了“貞觀之治”。
在國土上,他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等地,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号“天可汗”。
總的來說,李世民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奈何,就是這樣一位任賢革新 、勤政為民的皇帝也會有煩惱,那就是長生不老。
求仙問道傷身體皇權所帶來的财富、美色、權力讓皇帝們對皇位依依不舍,從而也就渴求長生不老,李世民亦是如此。早年,李世民可以說身體雄壯,力如蠻牛,但長年累月的戰事也讓他的身體受到了一些不可逆轉的損傷。
尤其是在古代戰場上,且不說能不能得到及時救助,就算得到了救助古代的醫術和藥品也有限。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不少強身健體的活動也做得少了。
再加上整日為政事費精竭慮,晚年更是沉迷于後宮美色,這身體也漸漸垮了。強勢如李世民,也很害怕死亡,于是他便開始求仙問道,隻是萬萬沒想這一求直接把自己送上了西天。
一次戰争中,大唐名将李玄策從天竺抓了一個俘虜,名字叫做羅迩娑寐。羅迩娑寐是婆羅門僧人,号稱自己能夠煉制長生不老藥,李世民聽後大為振奮。
他令羅迩娑寐的婆羅門僧人連夜煉制,一年之後此長生不老的秘藥終于煉成,出于對長生不老的渴望,李世民都未曾找人試藥便忙不連地服下了。
隻是這秘藥服下之後并未讓李世民神清氣爽,身強體壯反而讓他的病情逐漸惡化,最終死在了龍床之上,一代明君就此隕落。
其實,相較于當年普通老百姓的壽命來說,唐太宗李世民51歲才薨逝已經稱得上是高齡了。比較惋惜的是,如果他“不作死”的話可能會活得更久,不知道臨死前太宗皇帝有沒有後悔。
更有意思的是,除了唐太宗想長生不老以外,他的後世子孫也在他犧牲精神的感召下,長江後浪推前浪般的為煉丹長生事業貢獻了自己的生命。
唐憲宗、唐穆宗、唐武宗都因服藥導緻氣血耗盡而亡,就連号稱“小太宗”的、晚唐最後一位英明君主唐宣宗,也因吃藥而死,長生不老可謂是禍害了整個大唐。
“不死藥”一直是人類的偉大夢想,人人都想如此,但人人又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隻是這些君王對權勢的貪戀終究讓他們走上了長生不老這條不歸路罷了!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