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膽囊炎和化膿性膽管炎的區别? 膽道感染是臨床常見病,按發病急緩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按發病部位可分為膽囊炎和膽管炎膽道感染常和膽石症互為因果關系,膽石症可引起膽道梗阻,導緻膽汁淤兒,細菌繁殖,發生炎症而導緻感染:而膽道經常的感染發生炎症,又是結石形成的主導因素和促發因素,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急性膽囊炎和化膿性膽管炎的區别?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膽道感染是臨床常見病,按發病急緩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按發病部位可分為膽囊炎和膽管炎。膽道感染常和膽石症互為因果關系,膽石症可引起膽道梗阻,導緻膽汁淤兒,細菌繁殖,發生炎症而導緻感染:而膽道經常的感染發生炎症,又是結石形成的主導因素和促發因素。
臨床表現
(一)急性膽囊炎
1.突發性右上腹持續性劇烈絞痛,向右肩胛下區和(或)右肩部放射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
2.病情較重者可出現發冷、發熱、食欲缺乏腹脹等不适。
3. 部分病人可有輕度黃疸。
4.過去曾有類似病史,常在飽餐進食油脂飲食後誘發。膽囊結石引起者,夜間發病為特點。
5.體格檢查時可有右上腹不同程度.不同範圍的右上腹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莫菲征陽性。30%-50%病人可觸及有觸痛的腫大膽囊。如大網膜包裹形成膽囊周圍性包塊時,則右上腹可觸及邊界不清活動度較差較固定的壓痛包塊。如發展到膽囊壞死穿孔,則可出現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的表現。
(二)慢性膽囊炎
大多數病人表現為膽囊功能紊亂或某種程度的消化功能障礙等,往往在餐後有上腹飽脹、氣脹、暖氣或呃逆;食欲不振或不能耐受高脂肪飲食或勞累後突然發作的膽絞痛.其部位置常在右上腹。亦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有惡心嘔吐,嘔吐物為内容物并含有膽汁,吐後多感疼痛緩解。
診斷要點與鑒别診斷
(一) 急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的診斯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和B型超聲檢查,一般不難,但應注意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别:
1.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多有多年的消化性潰瘍病史,其穿孔後腹肌多呈闆樣強直,立位X線檢查多可在膈下發現遊離氣體。
2.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腹痛多表現為左中腹部的持續性刀割樣束帶狀疼痛,伴有血尿,行血、尿澱粉酶檢查均升高。
(二)慢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因缺乏特征性表現,若無急性發作史,診斷較難,常需仔細排除其他類似病變,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炎、慢性闌尾炎等。一般B超可有助于确診。
治療原則
(一)急性膽囊炎
1.非手術療法:卧床休息、禁飲食或低脂飲食、輸液,必要時輸血,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應用廣譜抗生素、尤其是革蘭陰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和抗厭氧菌的藥物(如甲硝唑等).最宜按照細菌培養結果适當用藥。腹脹者應給于胃腸減壓。适時應用解痙止痛與鎮靜劑:膽絞痛者宜同時應用哌替啶和阿托品,兩藥合用效果好。如有體克應加強抗休克治療,如吸氧維持血容量、及時使用升壓藥物等。
2.手術治療:急診手術一般适用于發病在48-72小時之内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病情惡化者;膽囊有壞疽穿孔趨勢,或出現彌漫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等并發症者。其他病人則力争在病人的一般情況處于最佳狀态時行擇期手術。手術方法一般采用傳統的膽囊切除術,也可采取電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二)慢性膽囊炎無論有無結石,均應行擇期手術,經腹腔鏡或傳統膽囊切除術。
預防措施
1.加強營養,給予高糖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易消化飲食。
2.積極治療膽道系統疾病,少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品。
關注天天醫學,了解更多醫學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