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心-武漢光谷
說到高校的地理分布情況,前提是擁有非常多的名校。這點上國内來看,北京、上海、武漢、南京、西安作為傳統的五大高等教育中心城市,當仁不讓。今天我們談高校地理分布的合理性,主要是指對創新産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對城市經濟的拉動作用。西安作為西部城市,雖然這些年經濟發展較快,但是目前在高校拉動經濟方面與其他四個城市有較大差距。西安自身的頂尖名校西北工業大學也孔雀東南飛了(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基本上就是未來西工大的核心發力點,重中之重了)。而北京遙遙領先太多。所以我覺得比較主要在上海、武漢、南京三個城市之間。
看一下武漢的高校地理分布,基本全部集中在武昌區。同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緊密相鄰,而且這兩所學校的校園面積還非常之大,可以容納大多數學生,而無需建設分校。看到這裡能想到什麼?是不是和北京非常像。北京的高校同樣基本全部集中在海澱區,同樣清華、北大緊密相鄰,而且校園面積也不小,可以容納大多數學生,而無需建設分校(北大略微小了點,小規模建設了分校區)。
夕陽下的上海浦江兩岸
反觀上海、南京。上海的高校非常分散,東北部的複旦、同濟、财大,西南部的交大、華東理工,華師大(闵行校區),還有西北方向的華師大本部、同濟嘉定校區、東華大學,北部的上外、上大等等。最頂尖的複旦大學和交通大學,相距遙遠。本部校區都很小,大規模建設的新校區更加遙遠。曾經聽一位中部某省王牌高中的複旦學霸朋友說,他們上大一的時候,複旦和交大的同學搞了兩次聯誼會,分别去一次對方學校聚餐。結果,此後四年,永不相見…………
南京夫子廟的清晨
看看南京,曾經高校密集分布在鼓樓區,使得南京鼓樓區成為僅次于北京海澱區的本科學曆人員最高的區。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雖然分屬于兩個區,但是地理距離其實很近,步行僅在15分鐘左右。可惜的是,南京的高校占地面積太小,後來都大規模建設新校區。曆經了江北校區的失敗,東南轉戰九龍湖,南大則選址仙林。河海、南航落子江甯将軍山一帶。基本上和上海相似,高校地理分布相距遙遠。
上海和南京的高校地理分布,看似雨露均沾,資源平均分配。其實難以形成合力,無法形成北京中關村、武漢光谷這樣集中的創新基地。如果複旦和交大當年的新校區都能落子張江,而不是現在的1-2個很小的學院。張江真的有可能形成中關村的感覺。現在來看,悔之晚矣。
武漢憑借高校的數量優勢、完美的地理分布,确實大有可為。如果不是地處中部,真的有可能成為一線城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