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汽車早已進入各家各戶,人們對于汽車的認識也越來越深。正因為如此,很多人對于一般家用車乃至豪車、跑車都是如數家珍,不但能夠輕松憑借局部圖片分辨出車輛的品牌型号,更有甚者能夠對車輛的年代、設計、相關故事娓娓道來。
然而,我們對于普通汽車的了解是很深了,那對于工具車,我們又了解多少呢?比如在這次疫情中充當“前鋒”的負壓救護車,你又是否對它有足夠的了解呢?我們知道家用車分A級、B級、C級,那又有幾個人知道救護車都有哪些等級呢?如果你都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那就不妨繼續往下看吧!
Q1:救護車的分類?
國内的救護車有一套特定的标準,分别由衛生部醫政司提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準、衛生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衛生部國際緊急救援中心起草。這一份标準有足足16頁,規定了救護車的車身尺寸大小、各項性能指标,為救護車進行分類,根據分類的不同給救護車配以不同的救護治療配置。
從種類區分,救護車可以分為四種,分别是A型(普通型)、B型(搶救監護型)、C型(防護監護型)和D型(特殊用途型)。四者除了車身設計、性能和救護配置不同以外,用途也各有不同。具體區分如下:
從上述的用途區分我們可以得知,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或者接觸到的救護車種類大多為前兩種,即A型和B型。而在這次疫情中大放異彩的則是C型救護車,也稱為負壓監護救護車。至于D型救護車,我們接觸的機會并不多,一般用作急救指揮車、物資運輸等用途。
Q2:不同種類的救護車有哪些差異?
正如上文所說,救護車的種類是根據标準分别制定車身尺寸、性能以及配置的,因此各自之間自然有着較大不同,我們來簡單捋一下。
A型救護車
這種救護車配備的救護裝備有八種,分别是病人搬運裝備(如各式擔架)、肢體和上脊柱固定設備(如夾闆和頸托)、供養/呼吸裝備(如氧氣瓶)、診斷設備(如血壓計、體溫計、手電、聽診器和心電監護設備等)、循環設備(如輸液、注射器、輸液器和輸液支架等)、繃帶包紮和護理設備(如傷口處理材料、嘔吐袋、無菌手套等)、成套器械包(如産包、導尿包、清創包和垃圾桶等)、通訊器材(如無線通訊)。
以上8種裝備可以稱得上是救護車的标準配置,其餘B型和C型兩種救護車的裝備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添加。而且值得一提的是,A型救護車算得上是一種“出場率較高”的救護車,但在一些城鎮中,雖然也有配備A型救護車,但由于道路擁堵的原因,往往還會配備一些輕便式救護車,多為一些摩托車乃至自行車的改裝,攜帶了部分裝備進行應急處理,等待救護車的後續到來接手。
B型救護車
這類救護車的裝備囊括了A型救護車的所有醫療設備,而且在此基礎上還增加了加壓輸液裝置、胸腔減壓設備、便攜式呼吸機或多功能呼吸機、除顫儀、心電監護儀和便攜式氣道管理系統等。
C型救護車
這類救護車就是這次疫情的主角——負壓救護車。之所以它有這個别稱,原因在于它增加的設備,在B型救護車基礎上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轉運系統設備和适當的清潔消毒材料。這套系統能夠造成低壓,讓空氣隻能從外部進入,而從内部轉出外界的空氣則會經過處理消毒,确保病毒不會從空氣中進一步擴散。也就因此,每當有呼吸道傳染病出現,C型救護車必定出現。
Q3:關于救護車的“彩蛋”,你知道多少?
家用車有“彩蛋”我們都知道,但救護車的“彩蛋”你又知道多少呢?首先是國家制定的标準中明确指出:救護車的0-100km/h加速時間不能大于25秒。對于家用車來說,這無疑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數據,而從當下的汽車發展來看,這個标準的制定無疑也是顯得不是那麼适用了。
其次,救護車的外觀設計基調也是由标準制定,規定車身應有标注衛生部統一的醫療急救車标緻“生命之星”,必須貼有反光彩帶等。其中,車輛上的英文字樣ambulance(救護車)其實是反過來的,由于前車的後視鏡看到的鏡面相反,這種設計能夠第一時間讓前方車輛從後視鏡确定後方救護車身份,第一時間讓行,為生命讓出通道。
最後則是在20世紀的60年代,救護車的發展都還不被重視,當時的救護車就是一輛車,承擔的責任也隻是将病患從事故現場運送到醫院,車内非常狹窄,配備的也是最基本的急救設備,不但救護人員能以施展拳腳,救護設備也能以第一時間解燃眉之急。
其實各種救護車中,負壓救護車的技術含量無疑是比較高的,在類似這次的疫情中起到的作用也是相對較大的。但得益于國内如大通、東風、江鈴的出色的自主品牌車企,無論是它們捐贈的負壓救護車,亦或者是後續加工加贈的車輛,都對這次的戰疫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為自己國家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感到自豪!
(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