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學蟲洞
法國的動物保護組織曾經曝光一段影像:Sourches實驗農場的一頭奶牛身上被開了一個洞,旁邊的外國人還伸手進去掏。
視頻一出,很多網友都憤怒了,紛紛聲讨農場虐待動物,一點也不人道。那麼,農場為什麼要這麼做,真的是在虐待奶牛嗎?
人類跟牛密不可分我國是農業大國,在農耕社會,老百姓跟牛建立起了深厚的合作關系。牛為我們耕田犁地、運輸貨物,也被用于載人拉車……
牛在國人心中是勤勞的象征,是有靈性的動物。商周時期各類祭祀活動,牛經常被當做祭品;在古代,法律規定不得宰殺耕牛,否則就是重罪。
即使到了現代,很多人在殺牛的時候也會将牛的眼睛蒙上,一方面是怕牛躁動傷人,另一方面是擔心看到牛的眼睛後于心不忍。
以前鬥牛是一種普遍的體育競技活動,民間一直流傳着“牛郎織女”的傳說,我們把厲害的人叫“牛人”“大牛”,背誦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
我們平時見到的牛,身上都是健健康康、完好無損的,養殖場還會給它們檢查身體、修剪牛蹄。
為什麼外國人要在奶牛身上開洞,還伸手進去掏?是在虐待牛嗎?
為什麼要在牛身上“開窗”?其實這種牛叫“瘘管牛”,一般是用來幫助做實驗的,所以并不是農場裡的每頭牛身上都有這種“洞”(瘘管)。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俄國聖彼得堡實驗醫學研究所的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生理時,總結出了一套巧妙的瘘管術。
随着反刍動物營養研究的不斷開展,在實驗動物身上安裝消化道瘘管,已經成為了很常見的一種手段。
牛有四個胃,它們重疊在一起,而不是依次銜接。其中的瘤胃分布着許許多多的微生物,食物進來後會經曆發酵的過程。
我們看到的瘘管牛,它們做的瘘管術接通的就是瘤胃。這些瘘管外部通常會有一個蓋子,用的時候打開,不用時蓋上,保護瘤胃内的厭氧環境。
牛平時會出現腸胃不适等問題,為了幫它們更好地解決困境,瘘管就幫了大忙。研究人員可以觀察瘤胃的情況,并且采樣進行研究,
如果其他牛的消化道出現問題,還可以從瘘管牛的瘤胃裡取出一些物質,移植到它們身上,用微生物移植的方式改善病牛狀況。
瘘管牛對于研究反刍動物的消化代謝、生理生化指标,有很大助益。那麼問題來了,這麼一個筒子安裝在身上,它們會不會痛呢?
“瘘管牛”會痛嗎?對于這個問題,咱們得分手術時和手術後來解答。畢竟是在身上開個口子,不痛是不可能的;而手術部位完全愈合後,牛就不會感覺痛苦了。
以大口徑永久性瘤胃瘘管術為例,手術開始前,專家會給實驗牛做全身麻醉;将其固定在手術台上;然後處理瘤胃上方的被毛;在手術部位消毒。
之後,專家會在手術部位切一個環形的口子,直徑大約為8.5厘米,略小于瘘管底座,這樣瘘管能夠輕松放進去。
然後就是暴露腹腔、牽引瘤胃,如果出血的話要及時縫合止血;将瘤胃壁跟皮膚縫合起來,撒上消炎粉等等,還要在大切口皮膚外加縫一層紗布,避免感染和蚊蟲叮咬。
最後是讓牛清醒,安裝瘘管,封蓋管口,手術就做完了。術後的護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出現意外的損傷。
術前,實驗牛要各方面都健康,并且禁食1天、禁水12小時;術後,有的瘘管牛要禁食12-24小時,以免瘤胃液進入腹腔。
而且術後恢複要選擇幹淨的牛舍,要求通風條件好和具備基本的降溫設施,同時要有防蚊設備(紗窗等)。
給牛做瘘管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感染,因為它們體表面積大,被毛有大量病原菌,此外手術人員也可能造成感染。不過現在瘘管手術相對成熟,隻要應對得當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結語在牛身上開個口子,再把一個筒子塞進去,未免讓人感到心疼,不過這也是為了更多反刍動物的健康考慮。
有了瘘管牛,專家就可以更好地開展瘤胃微生物的研究,為反刍動物解決消化代謝等問題,改善它們的腸道健康。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反刍動物是排放溫室氣體的大戶,無論是放屁還是打嗝,都會“貢獻”大量甲烷。
丹麥的一項研究顯示,一頭普通奶牛每年釋放的甲烷造成的溫室效應,是4噸二氧化碳才能達到的效果。
牛的腸道環境改善之後,脹氣情況減少,放屁也就少了,産生的溫室氣體也沒那麼多了。
————————————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