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海星害蟲

海星害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5:09:39

海星害蟲?◎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連日來,青島膠州灣海域的紅島漁民,在查看10多米海底養殖區時發現,去年大面積爆發的海星再一次出現,并且數量還不少養殖業受到影響的漁民又開始忙着捕撈“派大星”了在紅島漁港碼頭上,随着潮水上漲,10多艘漁船陸續回港,他們帶回來的不是魚蝦,而是滿船的大海星,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海星害蟲?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海星害蟲(海底蝗蟲海星泛濫重演)1

海星害蟲

◎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連日來,青島膠州灣海域的紅島漁民,在查看10多米海底養殖區時發現,去年大面積爆發的海星再一次出現,并且數量還不少。養殖業受到影響的漁民又開始忙着捕撈“派大星”了。在紅島漁港碼頭上,随着潮水上漲,10多艘漁船陸續回港,他們帶回來的不是魚蝦,而是滿船的大海星。

漁民在分揀人工潛水捕撈的海星。圖片來源:大衆網

海星是貪婪的掠食性生物,被稱為“海底蝗蟲”,能大量吞食貝類、海膽、螃蟹和海葵等行動緩慢的海洋生物,對底栖動物的生物群落影響極大。

“青島海星泛濫品種是‘多棘海盤車’。”3月1日,全國水産技術推廣總站資源養護處處長羅剛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多棘海盤車”,是我國黃海沿岸常見的冷水性種類,最适宜生長溫度為15℃~20℃,适溫上限25℃,每年10月至次年1月進行繁殖,随着氣溫、海水溫度的升高會逐漸減少。

“該物種泛濫的原因是生态系統失衡,導緻生态系統失衡的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由于近海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該物種在幼體期和成體期的天敵沒有了;二是膠州灣貝類養殖區域養殖密度過大或養殖量超标,實際上在天然水域這些貝類生物量都沒有養殖區域那麼高。高密度負載下養殖,貝類抗逆性比較差,也容易遭到天敵襲擊,導緻大面積的損失。”羅剛說。

研究表明,若海洋生态系統發生微小變化,造成海星幼體成活率提高,那麼在幾乎沒有天敵的情況下,海星将極容易大量增加。一方面,海域水質的營養鹽、pH值、水溫等各種水文因子的變化,為海星的生長繁殖提供了适宜的天然條件。另一方面,由于受氣候等因素影響,近海捕食海星卵及幼體的魚類數量銳減,為海星生物量增長提供了可能。

調查顯示,2021年膠州灣海星累計捕撈量為120多萬斤,主要集中在蛤仔、牡蛎底播海區,受災面積約10萬畝,預計造成經濟損失約1億元。“去年投的蛤蜊苗,一畝灘的成本大約3800元,投100畝灘,成本就将近40萬元。正常畝産3000斤的蛤蜊灘,要是暴發海星,畝産連2000斤都達不到。100畝灘就減産10萬斤蛤蜊,得差多少錢?”一位養殖戶痛心地說。

膠州灣裡近期捕撈的海星。圖片來源:大衆網

專家認為,隻有生态系統實現新的平衡,許多亂象才會消失,整個過程需要多學科專家協同努力,也需要科學和政策的有效整合。而系統性開展海洋生态系統修複工程已經迫在眉睫,必須從保護環境、修複生境、養護資源做起,從而實現海洋生物資源的自我補充。

對于科學治理方法,羅剛認為,一是盡快治标,在海星泛濫集中區域開展針對性捕撈,人為控制敵害生物的密度,降低貝類養殖的損失。二是重在治本,開展生态健康養殖,降低養殖密度和養殖規模,實行魚蝦蟹貝藻多品種混養。加強特定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針對性地投放多棘海盤車的天敵生物,特别是幼體期的天敵,比如星康吉鳗、黑鲷、斑石鲷等兇猛肉食性魚類。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