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票越早買越來越便宜?今年國慶期間,葉先生在攜程官網訂了深圳到倫敦的往返聯程機票,但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中轉時,卻由于查不到機票信息而無法登機幾經折騰,終于改乘另一班飛機抵達倫敦在返程中,又因攜程的聯程機票問題被迫降艙,且被收取1500元改簽手續費(見11月20日《深圳晚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機票越早買越來越便宜?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今年國慶期間,葉先生在攜程官網訂了深圳到倫敦的往返聯程機票,但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機場中轉時,卻由于查不到機票信息而無法登機。幾經折騰,終于改乘另一班飛機抵達倫敦。在返程中,又因攜程的聯程機票問題被迫降艙,且被收取1500元改簽手續費。(見11月20日《深圳晚報》)
在哪兒“挖坑”,就繼續在哪兒“坑”下去——有些平台可真算得上是“有故事的同學”了:2015年大年初一,孫先生一家到了北京機場才被攜程告知機票已被取消。2018年,因日本台風,杭州一女士滞留日本,多次聯系攜程改簽,結果是改簽不成卻有高價機票在售……今年,又有不少消費者投訴遭遇“大數據殺熟”。在線機票銷售的龍頭企業,何以屢屢犯下“損人利己型”低級錯誤?
敢于犯錯、常年犯錯的背後,恐怕還是壟斷惹的禍。這些年,電商“二選一”的紛争戲碼看呆了一衆吃瓜群衆、損傷了一批線上店家。此外,外賣平台、共享單車或網約車平台等,一家獨大之後,傲慢與偏見随之即來的案例也不少。
攜程機票上的“戲”,其實很豐富。一方面,在缺乏有力競争對手的情況下,在算法上“殺熟”和算計消費者、在“系統bug”的老問題上怠慢消費者的問題隔三差五就來一次。在葉先生的遭遇中,由于信息未錄入導緻乘客無法登機,平台應當負有全部責任,卻讓消費者承擔着損失;平台作為中介方,利用信息不對稱而一邊說沒有可改簽機票一邊卻在賣高價票,屬于典型的消費欺詐。
另一方面,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對于電商平台與網約車平台等違法違規行為越來越敏感,并逐步出台了規範措施,然而相較之下,對在線機票銷售等旅遊平台的監管就顯得有些不痛不癢。典型表現是:一旦出現争議,往往是消費者與平台互掐,鬧大了補償了事。監管如果不能有效介入管控,消費者往往隻能自認倒黴。
世界那麼大,都想去看看。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的規模約為8600億元,到2020年有望突破1萬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有報告顯示,國内在線旅遊是消費者投訴較為集中的行業,問題集中在默認搭售、霸王條款、大數據“殺熟”等方面。
市場不相信空洞的煽情,市場也不會相信立地成佛的良心,最靠譜的權責關系,是建立在公平契約和自由競争之上的對等關系。商旅平台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機票問題上耍貓膩,壟斷地位、監管綿柔都是重要原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才能找準藥方,助力在線機票銷售平台健康發展。(鄧海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