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科普編輯蘇小謙,為小朋友創作新鮮有趣的科普,幫爸爸媽媽科學育兒!
原創/蘇小謙
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有一個貝殼。
聽過田螺姑娘的故事,就會記得,田螺姑娘的真身是田螺,那是貝殼;
吃過美味的扇貝,就會記得,扇貝是雙殼的,那也是貝殼;
看過《海洋奇緣》,就會記得,主角脖子上挂着的,還是貝殼;
……
名叫貝殼的它們大部分都是空的,因為在被人們撿到之前,内部的軟體動物就已經死了。可這一點也不妨礙人們幻想——特别是把貝殼放在耳邊時——貝殼裡,有大海的聲音。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貝殼裡不僅有大海的聲音,還有許許多多出人意料的故事。
《海洋奇緣》裡,右邊主角腰間挂的就是貝殼
最熟悉的陌生“殼”許多人以為,貝殼嘛,就是有兩個殼或一個殼的動物,比如扇貝,比如田螺。等到這些人去過類似于貝殼博物館這樣的地方,毫無意外地都會驚掉下巴——貝殼實在太令人熟悉而又陌生了。它的種類竟然如此之多,超乎想象。
身上長滿了刺的,是骨螺,就是它可以用來制作染料;布滿條紋的,是密紋泡螺,它的殼很薄,看起來很難保護裡面的軟體動物;形狀像鹦鹉的,是鹦鹉螺,生活在裡面的動物和已經滅絕的菊石是近親;大到能把大拇哥裝進去的是砗磲,它是地球上最大的雙殼動物……
大概是因為貝殼長得實在是奇怪又好看,人們開始充滿想象地發揮它們的作用。
真·寶貝有一種貝殼,天生就是當錢使的料,它就是寶螺。也許是因為它個頭小巧,便于攜帶,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還在穿樹葉和獸皮的時候,就已經把寶螺當貨币來使用了。人們用它交換必需的食物、衣服等。下圖中的工藝品,滿身點綴的都是它。
假如寶螺會講話,它一定會對你說:光從名字上看,我就和财富很有緣。從物種角度來說,寶螺是寶貝科貨币屬的一種腹足綱軟體動物,科名和屬名都這麼坦誠!
都是寶螺
要你“好看”有一些貝殼,因為色澤和質感都很出彩,被制成了紐扣。今天,在沿海的一些地方還有手藝人在用貝殼做扣子。一批又一批美麗的扣子被點綴在衣服上,再被穿到人們身上。這種手藝已經快要因為無人繼承,成為傳統文化的遺産。
還有一些貝殼,因為太漂亮,被當成飾品點綴在了帽子、家具、工藝品上。清朝的時候,六品官員的頂戴都是用砗磲做的。有關頂戴,請關注我,日後還會有相關的文章詳細來說。
用處多多
貝殼被開發得越深入,它的身份就越多樣。從實用的角度來說,對貝殼的開發可以做到更極緻。
大砗磲(怎麼又是它)常常被用作碗,足夠大的那種砗磲,還會被用作浴缸(作者舉手表示要代表頭條的讀者體驗一下砗磲浴缸)。當然,砗磲也是一種十分奇特的動物,請關注我,日後還會有相關的文章詳細來說。
在澳大利亞,土著們出海時,用當地的椰子渦螺當瓢,往外舀獨木舟裡的水。當然,它也可以舀水喝!想一想,在海路上,有了這個工具,是不是海上生活既有情調又原生态。
有一些生活在海邊的土著把海螺做成油燈的燈座(這很有創意),另一些雙殼的貝殼被用作刮刀、鈎子等。很明顯,聰明的土著學會了把貝殼當工具。
在一些地方,海貝殼還是一種優質的肥料。這也難怪,歸根結底,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磨碎了的貝殼被填在土壤裡,就可以增加土壤的鈣含量。
哇,音樂當人們用貝殼吹奏出美妙的音樂,就連大海都要嫉妒它了(貝殼表示,大海實在有點小心眼)。
最初,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人先發現,大型海蝸牛能拿來做樂器。(這些聰明人肯定還是土著)他們大膽地在海蝸牛的貝殼塔尖上切一個洞,就這樣,得到了一個小号。制作過程就這麼簡單!
什麼樣的海蝸牛最适合被制成小号?它的名字很熱别,叫印度鉛螺。它生活在印度洋,螺殼大部分都是左旋的,很少有右旋的。所以,右旋的印度鉛螺被認為非常貴重。印度人隻在重要的宗教儀式中,才會使用印度鉛螺制成的樂器。
厲害啦,足絲
什麼是足絲?吃贻貝的時候,食客就能看到足絲。為了不被海浪沖走,它們伸出一些毛絮絮吸附在石頭上。那些毛絮絮看起來像草,學名就叫足絲。
足絲是怎麼長出來的呢?在贻貝的足上有個小孔,裡面有一種腺體,能産生分泌物。當分泌物跟海水發生反應時,就形成了堅韌的足絲。
住在海邊的人們潛到海裡采集足絲,把足絲拿到岸上晾幹,就用來織布,做衣服。足絲可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紡織材料之一。
從貨币、紐扣、浴缸、油燈,再到樂器、絲線,貝殼的用途真是太太太多啦!請記住這些故事,把它們講給你的小夥伴聽吧!
歡迎關注蘇小謙,轉發、收藏文章。
更歡迎點擊左下角的“贊賞”功能,打個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