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對孔子的思想繼承得非常準确,他對孔子幾個學生也做了高度評價。
孟子評價誰呢?
評價子路。
1 與帝王相提并論孔子的學生子路很不幸,死于亂刀之下。
他在衛國替人做事,衛國國君父子相争,亂得一塌糊塗。
他既然已經忠于衛出公,就盡力而為,結果最後被十幾個武士砍死。
孟子怎麼評價子路?
他說:“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
舜很偉大,善與人同;禹聽到有價值的話,就向别人拜謝,你這意見太好了,我可以用來治理百姓。
子路聞過則喜,子路聽到别人講自己的過失就很高興。
“聞過則喜”這四個字,很少人做得到。
我們一般人都是相反的,聞過則怒。
任何人講我的過失我立刻生氣:你污蔑我,你誤會我,你故意整我!
聽到别人講自己的過失,馬上就想是誰洩露了我的秘密,是誰在背後批評我,對不對?
2 穿破衣服而不自卑我們平常覺得子路沒有什麼特别的了不起,但是仔細想想,我們比得上他嗎?孔子說子路:“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他說,穿着破舊的棉袍,跟别人穿着名牌的皮草貂皮大衣,站在一起絲毫不覺得慚愧的,就隻有子路了。
我年輕的時候念碩士生,有一個朋友結婚,大家都參加婚禮。
我一個朋友穿全套的名牌西裝,我穿什麼牌的西裝?
“彎腰牌”的。
什麼叫“彎腰牌”?
就是在街頭市場上“彎腰”買來的!
上衣跟褲子顔色不一樣,一看就知道這個人穿的不是一套西裝,是拼湊的。
我跟這個穿一身名牌西裝的朋友站在一起,心裡不免有一些自卑。
這時候才知道,我們跟子路差得太遠了。
所以,孔子後面表揚他說,“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不嫉妒,不貪求,怎麼不好呢?結果子路程度有限,每天就把老師表揚他的話挂在嘴上。
後來孔子知道了,就說:“是道也,何足以臧?”
就是告誡子路,光是這樣子是不夠的。
孔子教育學生都有一個原則,後來也變成我的座右銘,就是:
不錯,但是不夠。
你永遠要記得自己不夠,你才會努力。
子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但是孟子把他拉到和帝王一樣的高度,子路要是地下有知,也會痛哭一場。
4 如何應對人生各種遭遇?對于人生各種遭遇,孟子有四個字叫做“順受其正”。
就是說,如果在别人身上可能發生,為什麼在我身上不能發生?
那麼,在人類身上能夠發生的事情無奇不有,你永遠不能想象有多麼複雜;
所以你今天突然發生了什麼事,你會覺得說怎麼那麼倒黴,我運氣不好。
沒有那回事。
順着情理接受它正當的部分,這是你無可奈何的;
但是你可以做的是什麼?
你可以做的是,“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
一座牆快倒了,一個懂得自己使命的人,他不會跟别人說,我們比賽,看誰勇敢,敢站在牆底下,看誰站得久。
現實中這種人很多啊,有些人不是喜歡玩兩輛車對撞嗎?
看誰勇敢,沖過去。
我們會覺得,你到底在比什麼呢?
我這個人是很怕速度的。
我年輕時候在美國,開車發生過車禍,怎麼回事呢?
因為冬天下大雪啊,我們沒有那個概念,不知道雪地裡開車還有那種防滑胎,還要裝什麼鐵鍊。
我開車去接一個朋友,結果碰到下坡的時候,車子完全失控。
那種感覺很恐怖,最後車子撞到馬路對面的樹才停下來。
從車裡爬出來的時候我才放心了,為什麼?
旁邊已經撞了三輛車了,才發現不是隻有我一個不會開車。
還好沒受傷,就是頭碰了一下,也沒有得到什麼啟示。
有些人頭碰了一下,忽然之間可以跟外太空對話,我沒那個機會。
從此我就不開車了,到現在都不開,為什麼?這非我所長,我一開車眼睛特别用力,回去不能看書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事,我這一生能夠有一點學習的心得,就因為藏拙。
知道自己笨拙,所以除了念書,别的任何事情都不碰。
别人問我會不會?
都不會。
沒辦法,怎麼辦?
我就是一個廢人,除了念書,别的統統不會。
這樣我才能活得比較平安,何必去冒險?
這一點我是老子的信徒,就是老子說的,“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