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分享暢銷書:《意會時刻》。
01
這本書的書名“意會時刻”,什麼是“意會”?俗話說“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好地闡述了什麼是意會。就是那些無法定量分享,或者可能看似毫無邏輯的東西,其實作者用這個标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理性”的質疑,顯然“意會”是一種人文主義的表述。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在《道德經》一開始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概也是說了類似的道理,真正的智慧,向來都是在感覺之間,不可言說的。怎麼理解呢?
在《莊子》一書中,莊子有一個著名的故事:輪扁斫輪。
有一天,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制作車輪,輪扁放下椎鑿的工具走上堂來,問齊桓公說:“請問,公所讀的是什麼書呀?”
桓公說:“是(記載)聖人之言(的書)。”
又問:“聖人還在嗎?”
桓公說:“已經死去了。”
輪扁說:“那麼您所讀的書不過是聖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桓公說:“我讀書,做輪子的匠人怎麼能議論?說出道理就可以放過你,沒有道理可說就要處死。”
輪扁說:“我是從我做的事情看出來的。我砍削木材制作輪子的時候,輪孔寬舒則滑脫不堅固;輪孔緊縮則輪輻滞澀難入。隻有不寬舒不緊縮,才能手心相應,制作出質量最好的車輪。這裡面有規律,但我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我不能明白地告訴我的兒子,我兒子也不能從我這裡得到做輪子的經驗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歲了,還在自己做車輪。古代人和他們所不能言傳的東西都一起死去了,那麼您讀的書不過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罷了!”
02
這個故事很好解釋了“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真正道理,就像頂尖的運動員梅西、C羅、科比、費德勒等等,在比賽中,往往決定比賽勝負的,僅僅是一瞬間的感覺。假如你曾聽過偉大的足球運動員梅西的采訪,你一定會非常失望。記者說,你明明剛才看到他在足球場上像神一樣地跳了足足90分鐘的芭蕾,一而再再而三地使出讓人不可思議的花招。
而梅西說:“我總是盡量按照我覺得是最好的方法去踢,就是對準對方的球門射呗,接下去的事情就靠水到渠成了。”
那你可能會問,這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怎麼把握呢?就是一種頓悟和感覺,完全是随機的事件呀,我們怎麼獲得這種靈感,并且應用在工作甚至商業中呢?這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内容了。這種“意會時刻”其實是可以培養的,也是有方法論的,就像這本書的副标題一樣“意會法,應對不簡單的商業問題”。具體怎麼做呢?
03
作者給出了意會法解決商業問題的五個步驟。它們分别是:
1、用現象來表述商業問題;
2、搜集相關數據;
3、找出通用模式;
4、得出關鍵洞見;
5、建立企業的商業影響力。
其實看得出來,這五個步驟中,其核心的理念是“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本身出發,從具體的現象和問題出發,去收集數據,并找出通用模式,并獲得洞見。你可能覺得這很普通呀,我們通常解決問題不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嗎?
04其實不然,在解決問題中,其實我們經常忽略人的因素,常見的做法是跟進大量的數據分析問題,去尋找解決方案,跟進過去的習慣來做出判斷。而其實我們忽略了真正地深入具體的事件和場景中,去分析和判斷的能力。換句話說,我們大部分決策其實都并非理性的。比如你為什麼買車,是權衡了各種利弊得失之後的結果嗎?還有你選擇和誰結婚、買什麼地方房子、去選擇什麼職業等等都是非理性的決策。
作者列出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5條基本假設:
假設1:人總是理性的,并且對情況有充分的了解
假設2:明天就是今天的再現,變化是連續的,線性的
假設3:所有假設都是客觀且公正的
假設4:數字是唯一的真理
假設5:商業用語必須專業化、去人性化
同時,在商業世界中, 目前的商業機構都是通過簡單的數學模型來預測人們的行為的,而這些模型都将人視作可以被預測的理性決策者,也就是說,它們假設人們有能力在一系列預先設定的可變條件中做出最優選擇。近年來,企業領導者越來越意識到這種構想的局限性。随着行為經濟學的發展壯大,産生了一些較為先進的模型。這類模型現在允許個體在某些情況下做出非理性的行為。然而,即使是這些較新的理論,也依然緊抓着一個基本前提不放,那就是:人們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而且這種偏好是始終不變的。
05
但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是,在我們的思維中,存在很多偏見,比如常見的心理學思維偏見包括:損失厭惡、幸存者偏差、确認偏誤、光環效應、聚光燈效應、回音室效應、禀賦效應等等。我們的思維和判斷很容易受到自身情緒和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做出非理性的判斷。
但我們在絕大部分決策中,都忽視了“人”這個因素,認為人都是高度理性的。我們做了太多理性的分析,陷入了經驗主義和默認思維的陷阱。比如在商業中,通常有兩個默認假設:
第一,商業問題可以通過客觀、科學的分析得到解決;
第二,證據和事實比意見和情感更重要。
作者列舉了一個例子, 2003年的一天,著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的高管們召開了一個戰略讨論會。大家對着各類統計圖表“頭腦風暴”,将數字翻過來改過去,試圖從過去的數據中尋找到未來戰略的發展方向。忽然,副總裁卡恩斯抛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瑜伽算不算一項運動?”
這個疑問沒有引起太多人的興趣。因為,在大家的默認觀念裡,公司的産生是為世界頂級運動員開發的,幫助他們獲勝。也許他們隻占消費主體的5%,但明星效應卻可以帶領大衆跟風購買,從而構成95%的銷量。所以,競技類産品是公司的核心,也是組織構架的背後邏輯;而健身類産品被看成讨好女孩子的時髦玩意兒,不能成為公司的戰略方向。高官們陷入了默認思維的陷阱,在這種默認的前提和假設思維框架下思考問題,顯然很難獲得突破性的創新。
在随後的幾年裡,耐克等新興品牌不斷崛起,該公司的市場份額逐步下降。同時,出現了更多為了健康而非競技的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公司拿不出任何符合這個群體所需要的産品,而在之後的10年裡,他們成為體育用品市場最大的消費群體。
幸好,卡恩斯在提出疑問之後,就成立了一個由人類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組成的分析小組。不同于公司以往偏向定量分析和數據主導的風格,他們更加注重現象學思考和定性研究,探尋人的主觀感受:人如何體驗世界?他們通過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界定出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熱衷運動,卻不會給自己貼上“運動員”的标簽。對于他們來說,運動鞋的時尚感和實用性同等重要。
因此,公司着手新産品線的建設和産品轉型,其廣告語從那句針對追求運動表現的“沒有不可能”(Impossibleisnothing),變成如今老少鹹宜的“全傾全力”(All In)。
當2003年,副總裁卡恩斯抛出了一個“奇怪”的問題:“瑜伽算不算一項運動?”就是一個經典的“意會時刻”。而這種看似靈光一現的時刻,正是作者所推崇的思維方式,一種脫離理性思維、線性思維、慣性思維、默認思維,經驗主義這些看似非常高效,但是卻有偏見的思維方式。
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如果說管理企業如同大海行船,船長自然對儀表、雷達這一切具象的指标是極為精通的,然而緊盯着數字來判斷航線是可怕的,這會讓你局限于數字的指正而遺忘行駛的環境,也許本書的目的正是提醒那些“數據至上”埋頭苦幹的管理者,需要擡起頭看看周圍,共情企業所處的商業環境。”
好了,這本書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