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聖為賢是封建統治者封的,并非完全是老百姓意志的體現。統治者為了便于統治百姓,就需要統一老百姓的言行與思想,但又不能威脅到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孔子的學說和思想恰恰符合了這一需要。尊孔和科舉制度都是統治階級禁锢百姓思想的一種手段。
在客觀上,孔子學說也的确起到了穩定社會秩序,團結統治階層與被統治階層的作用。秦漢以後的古代社會穩定的存在了二千多年的時間,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與秦始皇創制的郡縣制是其關鍵的原因。說孔子“萬世師表”是古代社會的統治者為百姓樹立的精神标杆,它要求老百姓尊禮崇孔的主要目的是讓老百姓承認現有的社會秩序合理性。因為孔子的理想社會就是一個貴賤有别、尊卑有序的秩序。孔夫子承認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的次序,他的倫理和道德的規律也是按照這些次序而制定的。而這種制度設計也恰恰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需要。
為什麼老子不封聖、墨子不封聖,不是他們的思想不對、不好,而是它們于統治階層沒有利用價值。“萬世師表”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他要求老百姓按照孔夫子教導的法則去思想和行為,其真實的目的是要老百姓順從的帝王的領導,滿足既定的社會秩序,不想反抗,不會反抗。假如封建社會秩序無限期的存在下去,那孔夫子必然就是“萬世師表”了。
我将文化理解為社會組織結構中的一個組成元素,它是社會組織得以穩定存在的一個原因,而不僅僅是社會組織的一組現象。儒家思想與封建統治相結合是社會組織得以穩定的客觀需要的結果,也是封建社會組織得以穩定存在的重要基礎之一。西方社會在文化上則結合了基督教,這些都不是偶然現象。
封建制國家為了穩定社會秩序需要統一人們的言行和思想,卻又不冒犯統治階層的權威。孔夫子的學問恰恰契合了這一需要,這才是孔子被尊為聖賢的根本原因所在。當代社會為什麼要學習孔子?就是為建立與新社會相适應的新道德觀,建設與新社會關系相适應的新道德倫理法則和新的社會風尚。為适應這一需要,孔子不是沒有可法之處,但一定要有所選擇有所揚棄。所以,當今社會不可迷信孔子迷信儒學,毫無批判地返回孔子是開曆史的倒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