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故著名書法家啟功在總結學習魏碑的方法時,說過一個著名的觀點:“透過刀鋒看筆鋒。”那麼,在實際的書法學習中到底能不能做到呢?筆者對此問題思索了好長時間,近日因對比王羲之草書《遊目帖》《遠宦帖》墨迹本與刻帖之巨大差異,而作了具體分析。
實際上,雕刻的“刀鋒”和毛筆書寫的“筆鋒”差别是很大的。因為碑刻的字是用刀在木闆或石頭上刻出來的,一般不太可能一次成形,需要反複雕琢才能成形。雕刻精到與否,靠的是刀法。
而傳世墨迹字帖上的字,則是書法家拿着毛筆,蘸上墨汁在絹、紙上寫出來的。每個點畫,毛筆的“筆鋒”走過,一般是一次成形,不允許描畫。書家的字寫得好,靠的是筆墨功夫。
因為魏碑都是碑刻書迹,所以,啟功先生提醒人們不要刻意描摹魏碑的點畫、字形,而要“透過刀鋒看筆鋒”。其真實含義應該是要後世書家透過刀鋒雕刻出來的字迹,靠經驗憑想象還原古代書家運筆書寫的字形。然而,現在的書家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通過碑刻上的字迹還原運筆的過程,這就看書家的書法造詣了。
古津新歌近日觀看、臨摹唐人摹拓王羲之草書墨迹《遊目帖》《遠宦帖》《初月帖》《寒切帖》,發現《遊目帖》《遠宦帖》與錄存在《十七帖》中的刻帖相比,在點畫形态、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連帶呼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一般書法學習者如果沒有見過古人的書法墨迹,想通過“刀鋒”看“筆鋒”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臨摹學習古人的法帖,最好是找到傳世的墨迹;實在找不到墨迹本,才退而求其次,對着刻帖“透過刀鋒看筆鋒”進行臨摹。
下面将兩種法帖的墨迹、刻帖照片發上,供朋友們對比。
一,遊目帖,刻帖與墨迹對比
二、遠宦帖,刻帖與墨迹對比
讀者朋友們,您對啟功先生“透過刀鋒看筆鋒”的觀點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