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文學遺産執行人宋以朗将其父母宋淇、宋邝文美與張愛玲的書信往來整理成《張愛玲私語錄》。
《張愛玲私語錄》不僅展示了張愛玲後期的創作心路曆程、作品出版狀況,更顯示出張愛玲的生活點滴以及她對人生的深刻不乏有趣的洞見。
墨醬精心挑選出了10句話,這些傾城詞句一針見血、句句通透。
“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
張愛玲小說着力于描寫小人物的悲歡,從世俗生活中看“人性”:清醒地堕落的葛薇龍,執着于長期飯票的白流蘇,得到金鎖之後又想要幸福的曹七巧……人性是很複雜的,不能簡單地用“反派”一詞來概括。
張愛玲樂此不疲地在小說中做着關于“人性”的試驗,留給我們諸多思考。
“人性”,複雜又有趣,在生活中也随處可感,别輕易試探人性,更别輕易挑戰人性。
-02-最可厭的人,如果你細加研究,結果總發現他不過是個可憐人。
小時候,想起那些讨厭的人恨不能咬牙切齒,然而長大後才逐漸發現:每一個令人讨厭的人,其實也是一個可憐人。
正是因為他們内心一片荒蕪,才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舉動,進而去冒犯其他人。想到這裡,曾經那些讓我們不舒服的人,似乎也沒有那麼讨厭了。
-03-每個人總應該有點自卑感——這樣人們才會節制,不緻變得太唠叨和讨厭。
總是難以抑制指點别人如何做,這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備的。也許當我們不夠自信時,才會不那麼唠叨吧。
不要太自以為是,其實每個人都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與自己的生活心中有數,對别人指點太多反而容易破壞一段關系。
人生建議:千萬不要給别人的人生提建議。
一個知己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來。
人生來孤獨,因此在漫漫人生路的某個階段,是需要另一個與自己心意相通的人。那樣的人被叫做“知己”,是世界上“另一個我”,與“我”高度相似,懂得“我”的脆弱與孤獨,也是最理解“我”的人。
從知己的身上可以觀照到最真實的自我,那樣我們才不至于太孤單,也才會更加堅定地走下去。
-05-我從來不故意追憶過去的事情,有些事老是一次一次回來,所以記得。
有些過去,注定不會全然忘記,反而随着時間的推移,一次又一次重現。想忘的忘不掉,不想忘的反而随風飄去,人生啊,就是這麼沒有道理可言。
痛苦的也好、歡樂的也罷,其實這些記憶也是構成人生的一部分,它們豐富了我們的人生,大可不必太過耿耿于懷。
-06-人生不必問“為什麼”!活着不一定要有目标。
人生重在體驗,而不是一定要達成一個可以量化的目标。人生是很複雜的,也是充滿未知的、不可控的。
一路走來,越往前走越發覺,這人生并非全然按照想象中的樣子來的。人生充滿變數,把握當下才是最要緊的。
世間唯一不變的是改變,基于此,人生不必問“為什麼”,活着不一定要有目标,你隻需認真地往前走即可。
大多數人都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别人可能根本沒空,或沒有這份好奇心,可是如果不這樣,活着更沒有意思了。
人生在世,每個人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因此,你很重要,其他人也同樣重要。如果自信地以為自己最重要,恐怕會衍生諸多煩惱。
千萬不要把自己在方方面面,各種情況下都看得太重要,因為别人可能根本沒有精力關注到你。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終究會産生巨大的失望。
這世界缺了誰都不會暫停,人人行色匆匆,隻為在滾滾紅塵中努力地活着。
-08-“緣”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逃也逃不掉的。
有時候不得不感歎:人與人之間的鍊接,是很神奇的。不是你的别強求,是你的終究是掙脫不掉的。
起起伏伏,兜兜轉轉,才發現最不應該錯過的人還在等着你。過盡千帆皆不是,最适合你的人也許上天早就為你安排好了。
回憶永遠是惆怅的:愉快的,使人覺得“可惜已經完了”,不愉快的想起來還是傷心,最開心的莫如“克服困難”,每次想起來都重新慶幸。
回憶中的快樂讓人傷感,因為逝去的便不會重來;回憶中的痛苦依舊讓人傷感,因為我們都有對“圓滿”的期待。隻有“克服困難”的回憶最讓人開心,因為每次想起來都會再次慶幸。
每一次努力之後還覺得難以達成的事情,往往會收到比預期要美好的結果。你隻需努力,把剩下的交給時間。然後,等那些“意外之喜”,在往後的歲月中,一次又一次讓你重新慶幸。
克服困難,唯有努力,才是幸運之源。
-10-小孩子要麼像小狗小貓那樣讓大人玩,要麼就像小間諜似的,在旁邊冷眼觀察大人的動靜。
小孩子這種生物,有時候的确是幼稚的,但有時候卻是充滿智慧與清醒的。千萬不要低估任何一個小孩子,也不要自信地把自己的人生經驗當回事。
有時候,人的成長往往就在一瞬間。
尊重任何人,平等地對待任何人,包括小孩子,你會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生活哲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