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你還年輕,我還未老
随着護膚類産品的不斷細分,我們面對越來越多的新概念,都會變得越來越迷惑。
究竟是先塗隔離還是先塗防曬?
塗了隔離還要不要塗防曬?
我不化妝隻塗隔離要不要卸妝?
用了BB霜是不是不需要用粉底?
所幸,現在的互聯網信息都很透明,現在的産品信息也越來越受監管,十幾年前的“老中醫”“祖傳秘方”這種沒有科學監測臨床的産品越來越少了。雖然依然在某寶上還存在着大量的秘方自制的護膚保健品,我隻能呵呵了。
希望大家都可以理智的看待生命的過程,歲月留在臉上的痕迹都是正常的,我們要科學地、積極的、理性的使用已經被證實的成份,來阻擋歲月的腳步,來修複陽光、空氣、污染帶來的損傷。
這樣可以,讓我們看起來,比同學年輕一點。
好,那隔離是什麼?
隔離是一個僞概念。
大部分隔離=防曬霜
小部分隔離=妝前乳
隔離是化妝品廠家根據市場需求細分出來的一個細小的品類,消費者總是認為空氣中有灰霾粉塵,彩妝中有金屬有刺激、電腦屏幕有輻射,因為就相應産生了隔離的需求,塗上隔離霜就可以給肌膚一層保護膜,和這些有害的光線、物質隔起來。甚至以前有些女明星會說,不喜歡用防曬霜,覺得很油膩。但是為了不讓皮膚變黑,她會以隔離霜代替防曬品,效果也很好。
可惜,這都是你的美好想象而已。
其實最早出現隔離霜的概念,據說是旁氏的一款低指數的防曬霜銷量不行,市場部想出了隔離紫外線、隔離髒空氣、隔離電腦輻射這樣的概念,因此,這三大賣點成為了隔離霜的通用功能。
不得不說,市場部的這位仁兄真的是業務能力相當不錯!
先不說隔離紫外線,這是防曬霜的範疇,我們先來說說隔離霜是不是可以隔離空氣灰霾吧。
隔離霜中,這樣的訴求真的挺多的。哪怕是官方也出來敲章。 問題是PM2.5你隔離得了嗎?
PM2.5即細顆粒物的簡稱,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 微米的顆粒物。PM2.5中粉塵并不是最主要的傷害物,而是粉塵易附帶有毒、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微生物等),這些傷害物對人體最大的傷害也并不是來自于皮膚,而是來自于呼吸道,細小的微塵進入人體的肺部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隔離PM2.5最重要的是口鼻預防,口罩是最佳的隔離武器。
那麼PM2.5對人的皮膚有無損傷呢?肯定是有的。人的毛孔的直徑毛孔直徑大概是20-50微米,毛孔粗大的人可以達到100-300微米,因此看來PM2.5這細小的2.5微米确實是可以進入毛孔的。
但實際上微粒要進入毛孔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雖然說 PM2.5鑽到毛孔裡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毛孔是皮膚毛囊和皮脂腺的開口,它是一個不斷分泌皮脂并将之排出的器官。PM 2.5這麼細微、輕飄的顆粒,想要在浩浩蕩蕩的皮脂流裡逆流而上,到達角質層再到達真皮層,在動力學上缺乏這種可能性。那麼更多的可能性是PM2.5附着在皮膚表面,以及在毛囊口,和皮膚分泌的油脂混合在一起,清潔不當時,容易堵塞毛孔,進一步造成毛孔擴大或者發炎症狀。
如果希望有一個隔離霜隔離PM2.5,那麼就需要把毛孔完全堵住,這樣的後果大概也預想而知。
因此,真正讓皮膚在PM2.5中得到防護以及恢複,最好的辦法是卸妝與清潔。
所以其實在隔離霜中真正能夠支持它宣傳抵抗PM2.5的成分其實就是抗氧化功能罷了,促進肌膚排除自由基的抗氧化成份,而這一點許多的面霜都可以做得到。
關于隔離電腦及電子産品輻射
現代人都離不開電子産品,經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們會發現肌膚容易出油、膚色暗沉等問題,于是隔離電磁輻射,又成為隔離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其實這和隔離PM2.5一樣,都是一本正經地的hu說ba道。電磁輻射都可以穿過牆,能被一層薄薄的隔離擋住嗎?
電磁輻射分兩類,一類是電離輻射,一類是非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在超過一定量的前提下對人體有巨大的傷害,而非電離傷害即來自于電腦、手機家庭電器的輻射,這種輻射其實是相當小的,對生物體的影響都非常有限。
而這種非電離輻射一般屬于低頻輻射,波長大約為6.5cm,隔離霜中使用的防曬劑一般是針對波長為280~400nm的UVA和UVB,根本就不是一個範疇的東西。
所以隔離霜在成份中能夠支持防禦電子産品輻射的,依然是它含有的抗氧化成份。一個道理,大名頂頂的雅詩蘭黛防藍光眼霜,也并沒有真正的抵抗防禦藍光(藍光LED波長範圍是465-470nm)的成份,而是裡面蘊含的抗氧化成份,從而修複因藍光照射而帶來的氧化問題。
那麼,隔離霜可以隔離彩妝嗎?
許多妹子都喜歡在化妝前,塗抹隔離霜,這樣,可以預防彩妝中的重金屬、礦物油、、矽、乙醇都成份進入肌膚毛孔,讓肌膚底層受損。
有這麼神奇嗎?
我們來看一下有名的隔離霜的成份:
這是一款以物理防曬劑和化學防曬劑共同作用的隔離霜,SPF20 PA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顯示防止UVB傷害的防曬效果數值,SPF20後的20是防曬系數,PA (Protection UVA)則是指防止UVA到何種程度的指标,PA 表示相當有效。
另外我們看到了赤藓醇、刺梨果提取物、透明質酸鈉等保濕劑及抗氧化劑。
但是,乙醇、矽油、防腐劑、香精等彩妝中的刺激性成份一樣不少。
所以以彩妝成份來隔離彩妝這邏輯本來就講不通。
既然這兩點都不成立,那麼就回到隔離霜最重要的兩個基本功能: 妝前乳及防曬霜
妝前乳就是肌膚在上妝前使用,從而從妝容可以更服貼。有潤色的功能的妝前乳通過RGB三色原理,可以根據肌膚本身色調進行修正。
有些妹子的膚色因為長痘或過敏的關系,有些會發紅,單純使用輕薄的粉底會透出本來的膚色,因此,就可以使用有修色功能的妝前乳或隔離霜,利用RGB三色原理,在隔離中添加相對應的色素,來調和本來的膚色。面色發紅可以用綠色隔離、皮膚暗黃可以用紫色隔離、追求自然妝容可以用粉色隔離。
這種類型的隔離霜,最有名的莫過于蘭芝的隔離霜與及Stila的鳥屎隔離。
除了修色的功能外,隔離霜作為妝前乳的功能還可以讓妝容服貼。這主要針對毛孔粗大、皮膚紋理比較深的妹子。這種隔離通常會采用一些膚感順滑度好的原料,比如矽,對毛孔和皮膚的細紋進行填補,從而讓後續的上妝變得更為服帖不易脫妝。雖然上妝服帖和本身肌膚的含水度也有很大的關系,但是這個工作更多的交給了日霜和精華。
比如大家熟知的Embryolisse妝前隔離乳,貝玲妃的豬油膏。
也會有一些隔離霜加入輕薄的粉底,有适當的修顔的作用。CPB的鑽石光感隔離(滋潤型)就帶有微遮瑕作用。
也有人問,隔離霜和BB霜又有什麼區别?實際上,從産品成份的構成上看,隔離霜和BB霜并沒有太大的區别,都是同時兼顧了妝前、修容、防曬等幾個功能,然而每個功能都沒有完全做到位。嚴格來說,就是适合一些懶妹子,一次過,搞定幾件事。非要說有區别的話,那麼隔離會更偏重妝前的控油、平複毛孔,而CC霜更偏重于修顔和遮瑕。
另外,絕大部分的隔離霜其實就是防曬霜的一種。而且一般做得更為輕薄,防曬的效果也不如真正的防曬霜。比如CPB的隔離就是一款低指數的防曬霜,隻有SPF20 PA ,而這樣的防曬指數,在戶外是絕對不足夠的。但是如果你塗完一個低度數的防曬,再塗一個高度數的防曬,真的不知道意義在哪裡。
因此,我們大概也清楚了,隔離的神話都是宣傳出來的,真正的産品成份無非就那幾種,人類至今還沒能研究出一種神奇的、可以隔離有害光線、有害粉塵、有害輻射的成份,可以完美的應用在護膚化妝品中,我們可以期待一下。
但需要強調的是,隔離霜中因為大多有防曬的成份,不管是使用物理防曬劑還是化學防曬劑,特别是有防水功能的,都必須卸妝才能夠讓成份不停留在臉上,再加上隔離霜中往往還會加入矽和粉底、着色劑,所以,我們更需要每天認認真真地卸妝,從而也把PM2.5啦、輻射啦,一起卸走。
有關于防曬的問題,我們留待下一篇再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