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13:26:57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10月26日,由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UNESCAP)等聯合國機構組織編寫的《2020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在線發布,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首個亞洲區域氣候狀況報告發布)1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明年1-2月

10月26日,由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UNESCAP)等聯合國機構組織編寫的《2020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在線發布。

WMO秘書長對報告進行了總體介紹,UNESCAP和聯合國西亞經濟社會委員會(UNSCWA)執行秘書作主旨發言。來自中國、印度、日本、越南等WMO二區協會員以及聯合國防災減災署(UNDRR)、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等WMO合作夥伴代表展開讨論。

WMO中國常任代表、中國氣象局局長莊國泰對報告的順利編制和成功發布表示祝賀。他認為,在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和災害影響日益加劇狀況下,《2020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的發布意義重大,這為亞洲地區及時準确把握氣候特征和影響、采取應對行動提供了科學基礎。中國氣象局将進一步提升氣候監測、評估和預測等能力,為今後每年編發《亞洲氣候狀況報告》提供有力支持,并将繼續加強“一帶一路”氣象合作,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和資料交換,為亞洲地區做好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和防災減災工作做出積極貢獻。

該報告是WMO二區協的首份區域氣候狀況報告,主要内容涵蓋“物理事實”及“風險和影響”兩部分。報告概述了亞洲地區溫度、降水、海平面、冰凍圈主要氣候趨勢,指出該地區2020年經曆的高溫、熱浪、洪水、風暴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情況,包括亞洲地區地表和海洋溫度及海洋熱含量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呈長期變暖趨勢,冰川退縮、海冰縮小和海平面上升等。報告顯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對該地區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影響和風險,2020年導緻數千人失去生命、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數千億美元經濟損失,威脅農業和糧食、人類健康、環境和自然生态系統安全。報告還針對減緩和适應氣候變化、提升氣候複原力,從加強監測投資等角度就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建議。

該報告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召開前發布,為區域和國家決策及投資提供了信息支持。

中國氣象局與日本氣象廳共同牽頭編寫了報告“物理事實”部分,包括區域降水、冰凍圈、區域氣候異常的影響因子和極端事件等,并為“風險和影響”部分的編寫提供了必要信息。

權威解讀

首次發布的亞洲氣候狀況報告釋放強烈信号——

認清現狀警惕風險主動作為

10月26日,《2020年亞洲氣候狀況報告》發布。這是首次針對亞洲區域氣候狀況發布的報告,有助于當地開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減緩氣候災害影響。

該報告是WMO改革之後,在WMO及二區協(亞洲)牽頭組織下編寫的,是亞洲區域應對與天氣、氣候和水有關的災害與異常影響的基礎性氣候服務産品。作為二區協成員,中國氣象局共同牽頭編寫了報告的“物理事實”部分,對區域降水、冰凍圈、區域氣候異常的影響因子和極端事件等内容的編寫作出積極貢獻,并為“風險和影響”章節的編寫提供必要信息。

報告指出,天氣和氣候災害,特别是洪水、風暴和幹旱已經對亞洲諸多國家産生顯著影響,威脅農業和糧食安全,加劇健康風險,導緻環境惡化和自然生态系統遭受損害。

報告釋放了哪些信号?有哪些關鍵信息?為未來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了哪些參考?本文一一解讀。

專家顧問

國家氣候中心副總工程師 張培群

01

2020年是亞洲區域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

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三個年份之一,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持續上升,并達到創紀錄水平。就亞洲區域而言,2020年平均氣溫較1981年-2010年均值高出1.39℃左右,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該地區的地表溫度、海表溫度和海洋熱含量均大于全球平均水平,呈長期變暖趨勢。

2020年,亞洲及周邊海域的許多地區都經曆了高溫事件。6月20日,維爾霍揚斯克小鎮的溫度達38℃,是北極圈以北觀測到的最高氣溫。2020年6月至12月,拉普捷夫海經曆了一次極端海洋熱浪事件,海冰覆蓋面積創曆史新低。2020年,印度洋、太平洋和北冰洋的平均海表溫度創曆史新高。亞洲海域的海表溫度總體呈升高趨勢,黑潮區、阿拉伯海、巴倫支海南部和喀拉海,以及拉普捷夫海東南部地區的年升溫率最高,超過0.04℃,是全球海表平均升溫速度的3倍左右。

自1990年初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以每年 3.3 毫米的速度上升,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的海平面上升速度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020年,最大年降水量出現在亞洲東部和阿拉伯海東北海岸,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在亞洲夏季風期間,東亞暴雨頻發,南亞也頻遭強降水侵襲,還有頻繁的熱帶氣旋活動,以及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發生。

此外,在2019/2020水文年,亞洲高山地區的冰川大規模消融。事實上,整個21世紀亞洲冰川都在加速融化;2020年海冰最小覆蓋範圍為390萬平方公裡,是1979年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低值。

02

氣候變化帶來多重風險 威脅糧食安全

與氣候有關的災害,尤其是洪水、風暴和幹旱,對亞洲許多地區人民的生産生活造成不利影響。強熱帶氣旋、季風降水所造成的洪水侵襲了南亞和東亞人口稠密地區,導緻孟加拉國、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尼泊爾和越南等地區數百萬人流離失所。

2020年,亞洲區域受洪澇和風暴影響的人群達5000萬左右,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低于過去20年的平均水平。印度和中國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造成的損失最為嚴重,分别為263億美元和231億美元。日本、伊朗、孟加拉國和韓國也遭受了嚴重損失。

來自亞太經社會的數據顯示,熱帶氣旋、洪水和幹旱等平均每年造成的損失達數千億美元。

除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外,氣候變化及相關自然和生物災害事件的增加,加劇了亞洲區域多層面風險,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導緻糧食安全狀況惡化。

在亞洲,糧食安全和營養改善方面取得的進展已經放緩,沒有走上到2030年消除饑餓和各種營養不良的可持續發展目标的軌道。據估計,2020年營養不良人群的數量在東南亞有4880萬人,南亞有3.057億人,西亞有4230萬人。

去年7月,日本發生的洪水嚴重影響農業生産,13146公頃農田受到影響,造成的災害損失超過20億美元。在中國,夏季風期間發生的洪水導緻受災省份肉類和蔬菜價格上漲,但由于糧食進口增加,糧食價格未上漲。在2020年5月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期間,有記錄以來最強的印度洋風暴之一“安潘”襲擊了孟加拉國和印度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區,人員流動限制和供應鍊中斷導緻當地政府很難應對風暴影響。

亞洲高山區域分布着大約10萬平方公裡的冰川,以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為中心,這是亞洲十條重要河流的源頭。到2050年,喜馬拉雅地區冰川量預計将減少20%至40%,對該區域7.5億人的生産生活造成影響。在阿富汗,冰川融水在幹旱時期對維持供水至關重要,但冰川徑流量的減少将加劇幹旱對供水的影響。

03

加強監測和投資預警系統是增強氣候韌性的關鍵

發展和改善适應氣候變化的經濟社會,需要在長期觀測的基礎上深入理解氣候相關風險和氣候影響。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背景下,需要加強對天氣氣候的監測、預報預測、影響評估等基本能力,提供精細、準确、可靠的天氣氣候信息和産品;增強面向行業領域用戶需求的服務能力,重點開發提供基于影響的預測評估産品,使天氣氣候的信息産品能夠适用于氣候變化減緩、适應和韌性建設。

水文氣象災害可能與氣候變化引發的其他災害相互疊加,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因此,減少災害風險的措施,不僅要分析當地的具體災害風險,還要考慮更廣泛的潛在複合風險。

在區域尺度上加強對氣候驅動因素的監測,增加對氣候觀測和早期預警系統及相關服務的投資,是應對複合風險、發展氣候韌性經濟和社會的重要内容。其中,對氣候變化适應行動進行投資至關重要,這是一項高回報的投資,具有多重經濟效益。此外,加強對觀測基礎設施的投資也很重要,在亞洲,可利用的氣候觀測資料仍然存在很大空缺。

《2020年氣候服務狀況報告》顯示,亞洲目前能夠較好地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預警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報告強調,亞洲在認識風險、預報和災害應對方面處于較為先進水平,其能力在全球平均水平之上。

總之,支持從疫情中恢複韌性、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标,需要更好地理解風險,對可再生能源和前沿技術等進行投資,并确保有針對性的和前瞻性的财政支出。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作者:郝靜 吳鵬王婉

來源: 中國氣象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