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急!
截止今日,全國212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72條河流超保證水位,19條河流達到曆史最高水位!
告急!
截止今日,洞庭湖、太湖水位連續第16天超過警戒水位!
告急!
截止今日,全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的水位持續上漲,至少5個水文站超警戒。其中,鄱陽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當前水位22.60米,超過1992年創造的22.5米曆史極值,遠超98年曆史洪水水位。
告急!
截止12日,鄱陽湖水域面積較7月2日擴大352平方公裡,達到4206平方公裡為近10年最大,多處圩堤出現漫堤險情。
告急!
江西省鄱陽縣昌江水位上漲,中洲圩堤發生決口,8000多名災民緊急轉移;
江西九江江洲鎮水位持續上漲,18歲以下學生及65歲以上老人連夜轉移,18~65歲青壯年留守抗洪。
截止到7月10日14時,今年洪水已導緻:
27個省(區、市)受災;重慶東部、貴州北部、湖北、湖南北部、江西北部
3385萬人受災;
141人死亡或失蹤;
195.8萬人緊急轉移安置;
2.3萬套房屋倒塌,27萬套房屋遭到不同程度損壞;
2983千公頃農作物被洪水破壞;
696億元直接經濟損失。
可以說,今年的汛期影響已經超越往年同期,以鄱陽湖為代表的長江中下遊防洪體系全面告急!
近期雨情與1998年同期相比如何?
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内,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标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标志着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曆史極值。
我們知道,98年洪災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98年洪災共計造成29省市,2.23億人口受災,死亡4150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
那麼,今年南方的降雨到底有沒有超過98年呢?
國家氣候中心副研究員翟建青說:綜合考慮範圍、持續時間和雨量發現,6月27日以來的我國南方區域性暴雨天氣過程綜合強度為1961年來第五強,不及1998年規模。
從區域上看,1998年暴雨過程覆蓋長江以南大部分地區,超過250毫米區域集中在長江的南北部及廣西東部等地。
而今年的暴雨過程則覆蓋在長江偏北位置,超過250毫米的暴雨核心區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北部、安徽西南部、福建西部等地。
也就是說,1998年基本是長江全流域都在暴雨,而今年則比較集中在固定的幾個區域。
但是,與1998年洪水相比,今年南方的暴雨天氣也擁有一個重要特點:持續時間長,今年南方梅雨季節比往年早進入了一個多周,也就比往年帶來了一個多周的降雨。
今年南方洪水為何這麼猛?那麼,是什麼原因導緻今年的洪水如此迅猛呢?
原因一:大氣環流導緻南方持續暴雨
細心的網友發現,今年南方大部分地區自6月9日就已經開始了強降雨過程,而且有個顯著特點就是強降雨一輪接一輪,間歇期特别短,根本沒有給洩洪留下時間。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主要與今年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有關。
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而副高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今年6月以來,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将來自孟加拉灣以及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了南方區域。
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這就使得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和來自西南太平洋的暖濕氣流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彙,冷暖氣流相持不下,由此導緻強降雨過程頻繁而持續發生。
原因二:梅雨在作怪
每逢梅雨季節到來,南方總會進入多雨季節,而今年的梅雨季節則比往年來的更早。
據悉,今年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線位置偏北,二者共同導緻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大約比往年偏早了7天,而且今年的梅雨鋒更強,這就導緻了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
原因3:厄爾尼諾事件
本次降雨與2019年的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不無關系。
厄爾尼諾事件導緻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進而導緻副高顯著偏強。
與此同時,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遊地區移動過程中爆發偏強。由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交彙,緻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遊地區降水也明顯偏多。
原因4:人為原因
建國後由于要解決更多人的吃飯問題,對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圍湖造田、擴大耕種面積的做法比較流行,畢竟這些湖區的土地更加肥沃,與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相比,生态問題被放在了一邊,這是特殊曆史時期的必要手段。
雖然近10年國家明令禁止圍湖造田,但仍有追求利益的私人或者集團進行偷偷造田,這種情況下鄱陽湖的面積一度減小到曆史最低點。
這也就導緻了鄱陽湖的蓄水能力大大減弱。
鄱陽湖水面
三峽大壩“勞苦功高”自從三峽大壩建成投入使用之後,很多不明事理的網友抱怨三峽的各種不是,比如抱怨三峽大壩的建設影響了生态,影響了局部氣候,有的還擔心三峽一旦遭到攻擊,則下遊地區不保等。
但在這次的防洪中,如若沒有三峽大壩的調洪,下遊幾千萬人民可真就遭殃了!
四川盆地的所有水系在重慶彙集,必經三峽,而三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對長江上遊洪峰,削峰填谷,盡可能減少江水的大起大落。
所謂削峰填谷,就是氣象預測要有大暴雨要到來的時候,三峽水庫提前放點水到下遊,騰出庫容來為後面的更大洪水做準備;等大暴雨真的到來後,三峽大壩就開始關掉水閘,攔住上遊的水,使得下洩的流量減少,減少下遊的防洪壓力。
等到下遊的洪水走了,三峽大壩就再慢慢放水,這樣就減少了上遊洪峰對大壩的壓力。
就以7月13日的數據為例,今天雲貴,川渝普降中到大雨,重慶市區附近暴雨,這使得三峽入庫流量達到了37000立方米,但經過三峽大壩後出庫流量降低到了19000立方米,削減了近一半的來水。
所以,三峽大壩可謂勞苦功高!
鄱陽湖是防止下遊大城市發生洪災的最後一道屏障,長江中遊的洪水如若能在鄱陽湖區域得到蓄存,則下遊洪水便得以有時間調節。
以兩湖三峽為主的防洪體系能夠有效保護南方的武漢、南京和上海等中心城市免于長江洪水。
鄱陽湖湖區以及分洪區的人民為保住重要城市,以及重要的農業生産區做了很大犧牲。
你們和抗洪官兵一樣,都是“最可愛的人”!
願山河無恙,人民平安!#今年南方洪水為何這麼猛?#
這裡是科學驿站,一個傳播科學、傳遞價值的小窩,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