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鍘美案》中包公有兩句唱詞:“問公主不在mù chí宮,駕臨臣府因甚情?”雖然演員唱的發音一樣,但字幕中對這兩個字的寫法卻是五花八門,有“木遲”、“木池”、“木墀”、“木遲”、“沐遲”、“沐池”、“沐墀”、“沐遲”等好幾種寫法。到底哪種寫法對?一直以來也是衆說紛纭,莫衷一是。
△《三對面》中包公唱詞
個别有心的戲迷對此進行了考證,然而在查遍各種資料後都找不到與“mù chí”發音相近的詞條,于是認為這裡幾種“木遲(chí)”的寫法包括發音都不對,應該寫作“木樨(xī)”。無獨有偶,上一期“較真兒”中,蘆笛先生留言中也提到,公主應該住的是“木樨(xī)宮”。對此小編也有同樣的看法。
木樨(xī)花即桂花,因它“紋理如樨”,古名就叫木樨。木樨一般表示崇高美好、愛情甜蜜、以及忠貞不屈的品格,寓意美好的、吉祥的或者用于表示飛黃騰達的美好意願。而桂花的諧音是貴,送給夫妻也有表達早生貴子的美好祝願,所以用木樨命名公主的府第是合适的。
△木樨花(桂花)
我們在古代小說及戲曲中也找到了把公主居所、驸馬府第稱作“木樨宮”的例子:
《秦香蓮傳奇》中就有幾處提及這個詞:提到第二天起來,張三陽又留茶留飯,然後引她母子,帶到紅紗胡同,指着一處高大府第說:“看,前面那琉璃瓦、朱漆門,還有對玉石獅子的便是木樨宮了。你們隻顧向前!老漢暫時失陪,但願你們夫妻重好,骨肉團圓!”……
韓琪就地拾起鋼刀,正要納入鞘内,猛然想起說:“她母子倒安然去了,隻是我這把鋼刀不曾見血,怎麼好回木樨宮消差呢?……”
在《殘唐五代史演義》:當日,敬瑭領旨,徑入木樨宮,與公主辭别。
明代說唱詞話集《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我乃是東京大唐木樨宮國姑公主,叫咱下書到三關石驸馬,取讨人兵。”
可見,在民間話本中,是經常把公主的住所稱為“木樨宮”的。而之所以很多人唱成“mù chí”,可能因為“樨”與“遲”的繁體“遲”有點像,于是就把“樨”字誤認作字形近似的“墀(chí)”字或者“遲(遲)”字并以訛傳訛這樣唱下來了。
您認為《鍘美案》中的公主住的應該是“mù chí宮”還是“mù xī宮”呢?歡迎留言發表高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