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無論是人物的塑造還是故事的講述,都堪稱經典。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一個人單提出來都能整理一部人物傳奇。這篇小說格局很小,講的是一個大家族即将沒落的故事和一個小兒女的愛恨情仇;這個故事也很大,講述那個時代封建造成的沒落和一個沒落時代孕育着全新的思想……
我們提到紅樓,腦中浮現的就是寶玉,黛玉,寶钗……但是我們今天講的這個人,你一定知道。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她在這個故事裡,并不是一個路人甲,他每一次出場作者都安排了有他的用意。這是一個非常可愛的老太太,和整個大宅門的氣氛似乎格格不入。這個多次出場的劉姥姥,我想給所有看過紅樓的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劉姥姥共出場三次,三進賈府其實背後有作者的用意所在。
第一次進賈府的時候,是與她的孫兒闆兒一起出場。年近古稀的劉姥姥,因為家中貧困無路可走。便上賈府攀親戚打秋風。此次他并沒有見到王府的掌權人,王夫人。而是被王熙鳳20兩銀子打發走。這是她的第一次出場,她的孫兒還是一個小孩。
第二次出場是為了報恩。20兩銀子給這個貧困潦倒的家庭雪中送炭。為了感謝王熙鳳,劉姥姥是帶着新鮮的瓜果蔬菜前來拜訪,以示感謝。巧合的是,剛巧遇上了賈母。也許是因為年紀相仿,當然也許更多的是看個稀奇。反正最後劉姥姥在賈母的同意下進入了大觀園。這也就是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幕劉姥姥進大觀園。我們也透過劉姥姥的視角,看到了賈府是多麼的奢侈。劉姥姥與大觀園的人不同,也不屬于這個大觀園。她像是一個旁觀者,見證着屬于大觀園的繁華,奢侈。
第三回進賈府。這一次是為了救王熙鳳的女兒巧姐。此時的賈府已經落敗了。賈府之中人人難以自保。都是劉姥姥沒有因為這樣而遠離,而是依然記得王熙鳳的恩情,前來搭救巧姐。三次進賈府時間不同,以劉姥姥旁觀的視角見證着大觀園的榮辱衰敗。我想到劉姥姥視角像是觀衆視角一樣,看着賈府繁華,看到賈府落敗。他也展現了那個時代,純樸民衆的閃光。
雖然貧窮,但也懂得感恩。還有他每次出場必帶的孫兒闆兒,從小到大。體現了時間的流逝,以及賈府由盛轉衰的狀況。人物雖小,甚至沒有正面形象,但仍然是整個故事中關鍵性的人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