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1881-1973)是西班牙畫家,一生留下了數量驚人的作品,風格豐富多變,充滿非凡的創造性。
畢加索的畫作《公牛》,創作于1945年,畫了一個來月,由11幅石版畫組成。創作開始,公牛有口鼻、前腿肌和蹄子,但經過反複修改,這些細節都消失了,隻剩一幅曲線構成的線條畫,簡的不能再簡了,不過還是一眼就能認出那是頭牛。
看了畢加索畫的《公牛》,再來看看我們的漢字造牛。
甲骨文的牛,看上去像是一顆公牛頭的簡化圖形。向兩旁上彎的是兩隻牛角,牛角下面向上斜起的部分是牛的兩隻耳朵。牛的金文字形與甲骨文相仿,所不同的是兩隻牛耳被拉平為一條橫線。小篆也與金文很相似,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到隸書時兩隻牛角發生了變化,一隻角被斷開,一隻角被拉直成為牛,楷書寫法非常簡單,寫成“牛”已經看不出牛頭的形狀了。
可見牛字的演變是從具體到特殊抽象再到普遍,成為了文字符号,成為了部首,這讓牛字跟牛一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以組成與牛相關聯的系列漢字。
庖丁解牛是戰國時代的先哲莊子給我們講的故事。庖丁解牛神乎其技,一把刀用起來出神入化,可以十九年後依然如新。庖丁不僅把解牛之技做到遊刃有餘,而且臻于化境(創造之美),更是符合養生之道。
由此可見,畢加索畫牛,隻是把牛畫到了極簡,還沒有進化到文字的高度,更沒有達到庖丁解牛的境界。
畢加索畫牛,漢字造牛和庖丁解牛,哪個更牛?想必大家已有答案。
崇尚簡約的喬布斯對畢加索推崇備至,他甚至把蘋果公司與畢加索相提并論。可惜,喬布斯應該不知道庖丁解牛的故事,否則的話,他就不會隻是一個技術達人,也會懂得養生之道;也就不會盛年早逝,也就能為世界創造更多的令人驚歎的偉大産品!
以上隻是筆者的一點淺見,不知大家有何高見,不妨說來一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