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1 08:49:01

2021年,文昌太空港,一枚承載着億萬國人期盼的巨型火箭拔地而起,帶着核心艙“天和号”邁入外太空,中國人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空間站。

一時間,山河同慶,舉國歡騰!

然而,中國的鄰國印度則是顯得“不屑一顧”,妄稱:自己的航天技術并不比中國差。

印度總理莫迪更是語出驚人:

印度要在3年内趕超中國,建造出比“天宮”号規模更大的印度空間站。

其實,印度自從獨立以來,就一直十分重視航天事業的發展。

尤其是冷戰時期,印度一直借助航天事業來實現自己向世界強國的轉變。

作為印度的開國總理,尼赫魯對航天技術有着執着的追求,把它比作“現代印度寺廟的廟頂”。

那麼,印度的航天事業的發展曆程是怎樣的呢?印度航天的真正實力究竟如何呢?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1

(中國“天宮”号空間站“天和”号核心艙)

一、航天戰略深受重視,中國大力發展航天産業

國家間的競争,已由傳統軍事、經濟之争演變為綜合實力的多維度競争。

政治、科技、環境等因素也已經在國家競争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

航天産業發展水平能夠綜合展現一國國力、決定國家命運。

其獨特的戰略性地位已被全世界公認。

近幾十年内各國在外太空展開激烈角逐,正如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所言:“誰能控制空間,誰就能控制地球”。

在全球航天格局中,美國一家獨大,中國後來居上,印度、以色列等國家也在不斷地追趕。

空間領域優勢明顯的國家,能夠穩固其本身的綜合國力以及領導地位。

從上世紀中葉到 21 世紀初,被歐空局稱為航天 4.0 時代的航天經濟時代已經正式來臨,主要航天國家都着力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促進航天産業技術創新,全力搶占最新的航空資源。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2

(歐洲航天局,亦稱歐空局)

太空資源的争奪是由航天事業支撐的,而中國的航天事業實現了大跨步式的發展。

在遠古時代,嫦娥奔月、大羿射日、敦煌飛天等等傳說就是古時華夏人民對太空飛行向往之情的寫照。

可以說,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由來已久。

然而,近現代政治、戰争等原因使得本就具有先發優勢的我國在航天技術發展上,遠遠落後于蘇聯、美國等工業大國的航天發展水平。

中國航天産業誕生并開始發展的真正标志是1956年,也即有中國的“馮·布勞恩”之稱的“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回國一周年之際。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正式拉開了我國航天産業發展的大幕。

借助“長征”1号運載火箭,1970 年我國成功将“東方紅”1 号衛星送入太空,我國的“兩彈一星”計劃圓滿完成。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3

(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錢學森)

美、俄、日、加、巴西與歐洲航天局成員國在1993年簽署條約,宣布将共同組建經營國際空間站。

這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所實行的最大規模的航天國際合作計劃。

中國在國際空間站的籌備談判階段也曾有意參與國際空間站,但美國認為空間站科學技術有軍事用途,所以反對中國加入。

七年之後,國際空間站進入十一年的完成建設和實際運行階段。

而中國在遭到美國的拒絕之後,則是潛心鑽研,努力謀求突破。

現如今,國際空間站已經屬于是超期服役,即将退役,而中國空間站“天宮”則是全面轉入在軌建造階段。

核心艙“天和”已經迎來了兩批宇航員的入駐,中國的航天事業蒸蒸日上。

實際上,試圖在太空打造自己空間站的國家并不止中國,中國的鄰國印度也在朝着這方面努力。

在9年前,印度便試圖打造自己的空間站,在2012-2017财年實施了航天“十二五”規劃,計劃全面發展各類型航天任務。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4

在中國空間站“天和”号核心艙發射成功之後,印度總理莫迪放出豪言:

“印度航天技術要在3年内超過中國,并且要建造規模遠大于中國的印度空間站。”

平心而論,印度在航天“十二五”規劃期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疫情的爆發,經濟狀況大滑坡的印度難以維系航天事業的發展,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印度的航天事業的發展值得肯定,但是想要趕超中國則是天方夜譚!

二、印度:航天計劃雄心勃勃,廣泛合作成果顯著

印度在2005年曾發布《JAXA2005》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也是印度航天發展曆史上的第一部長期發展規劃。

該規劃内容主要确定了印度航天未來近十年的研發投入以及印度航天活動的主要方向,其中令人稱奇的是,印度計劃在2015年實施,航天事業總投入達到1000億美元。

三年後,印度政府發布了航天法,順接了《JAXA2005》空間發展規劃的規劃内容。

然而,這一航天法卻是飽受诟病,甚至被世界的網友戲稱為“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這一航天法的制定過程中,印度政府彷佛是不懂行情的“門外漢”一般。

以衛星通信政策為例,印度政府幻想能在十年内完全地超過美國GPS系統,取得世界領先的地位。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5

(印度制定的航天計劃野心勃勃、不容小觑)

不過,這一航天法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那就是印度進一步地放寬外資所有權,允許國外的資本投資印度航天業,以推動印度衛星通信市場的未來發展。

同時,新航天法中要求印度航天産業内規整管理體系需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奈爾擔任印度宇宙開發戰略部部長,加強國家政府對航天産業的管制和領導。

在經過曆次修訂之後,印度進一步完善了這一航天法,并提出了新的航天法。

實際上,這頒布的新航天法稱得上是雄心勃勃。

如果印度人真的能夠按照計劃穩步實施的話,那麼印度的航天實力比起現在是隻強不弱。

時任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親自批準了這一新航天法的實施。

印度希望轉變航天産業的發展模式,将過去的研發主導改變為需求主導,要求印度航天加速其産業化過程。

顯然,印度的這一計劃是受了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刺激,想要将航天技術回饋給普通社會。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6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另外一個重點更為值得關注,那就是印度想要打破“非軍事”承諾,想要向軍事航天邁進。

這一政策鮮明地表明了印度将要進軍太空競賽。

印度的這一新航天法可謂是野心勃勃。

新航天法發布的第二年,印度政府公布了新的航天基本計劃。

在計劃中,他們提出要通過執行該計劃來提升印度航天産品在全球航天市場的競争水平。

印度毫不隐諱地提出了自己航天事業的目标:“要在十年内趕超中國!”

事實上,印度在這幾年内的發展速度是值得肯定的。

短短五年間,印度共完成了23次運載火箭發射,将180顆國内外衛星送入軌道。

在航天“十二五”規劃期間,印度發射了本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和首顆天文衛星,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建成了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在這期間,印度還成功開展了可重複使用運載技術和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試驗,創造“一箭 104 星”發射世界紀錄等,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7

(印度的航天事業曾有過輝煌的曆史)

面對着技術不斷發展的印度航天業,中國也和印度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系。

六年前,中國-印度航天合作聯委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印兩國正式建立航天合作聯委會機制。

這标志着兩國航天合作步入新階段。

在此之後,随着全球政治環境的變化和印度國内發展的需求,空間安全領域廣受關注。

各界強調建立空間安全的重要性,并呼籲出台軍事航天政策。

印度因勢利導,迅速地發布了《印度空間安全策略提案》,計劃成立專門的航天司令部,增強空間态勢感知能力,與國防研究發展機構和私營部門合作,發展小衛星、抗幹擾通信等戰略技術,發展反衛星武器。

印度的航天發展在2014年之前都顯得頗為順利,而這與印度的“國際合作”戰略是分不開的。

借助于美國、俄羅斯等國的支持,印度和數個航天國家開展了深入的合作。

這些合作并非是簽訂的一張廢紙,而是涉及共同研發、數據共享、合作運管等多個維度。

印度的航天實力也深受合作方的重視。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8

(中國與印度在航天技術方面展開深度的合作)

但是,印度卻是把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三、印度航天自廢武功,追趕中國遙遙無期

經過了高速發展的十年,從2014年開始,印度航天遭受重創。

首先是印度政府突然大幅縮減科研經費。

原本計劃1000億美金的航天經費,最後落到實處的隻有30億盧比。

接着是印度航天開始出現了欲速則不達的各種失誤,低端的發射事故頻頻出現。

尤其是“PSLV系列”火箭的發射失敗,更是使得印度人的民族自信心受到挑戰。

這一款火箭是印度航天事業的當家招牌。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PSLV系列”火箭承載了近五十次的發射任務,僅僅在早年的發射試驗中失敗過兩次。

“PSLV系列”火箭是印度的“明星火箭”,連特斯拉的獵鷹火箭都難以在國際市場上與之抗衡。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9

(“PSLV系列”火箭曾為印度創造了一箭104星的航天奇迹)

然而,久經考驗的PSLV火箭發射因操作人員的低端失誤而失敗。

這次失敗對印度區域的衛星導航系統是一個重大的打擊。

因為該火箭上搭載着負責監控波斯灣到巴基斯坦一帶信号的導航衛星。

一年後,印度最新研發的H系列火箭,也因為性能不穩定和質量問題再次出現了發射事故。

這讓剛剛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了一定份額的印度航天産品聲譽皆毀。

這些事故不僅使得印度原計劃在2015年實施的載人航天目标被無限期地延後,還讓印度苦心經營十數年的航天聲譽毀于一旦。

2014至2021年間,印度航天發射活動至少出現了十次重大事件。

其中H系列火箭接連兩次發射失敗,使得數十億美元的技術研發投入全打了水漂。

而讓印度航天受挫嚴重的一次事故,則是2019年印度月球探測器着陸的失敗。

在2011年,印度原本計劃和俄羅斯共同合作完成探月計劃。

然而由于俄羅斯的着陸器研制計劃一再拖延,再加上2011 年俄羅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任務失敗。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10

(俄羅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任務因故失敗)

印度的信心大受打擊,在2015年決定自行研制月球着陸器,并在四年後成功把月船二号探測器送上了太空。

這一探測器使用了印度首創的“繞落巡”一體化設計,可以稱為印度迄今為止最複雜、最具挑戰性的太空項目。

這一探測器在當年七月份發射成功,在軌飛行四十多天後計劃着陸月球。

在着陸之前,一切都進行得非常順利。

然而,在最為關鍵的着陸環節,印度自主研制的“維克拉姆”着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千米左右時,遙測信号突然中斷,與地面控制中心失聯。

這标志着印度此次登月任務的失敗。

但是,這次的失敗不僅是一次月球着陸失敗那麼簡單。

它使得印度的航天研發能力大受質疑,世界上的許多國家懷疑印度是否有能力真的自主完成探測計劃。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11

(“維克拉姆”着陸器的失敗使得印度航天大受打擊)

印度計劃在商業航天市場上樹立口碑的目的并未達到,與歐洲和美國的國際合作合同也被撕毀。

其計劃已久的“印度空間站”計劃在這一時期就此擱淺。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新冠疫情的侵襲,印度國内經濟大崩潰。

高額的物價導緻印度國内怨聲載道。

印度政府為了維護國内的穩定,不得不一再地削減航天事業的經費支出。

這一時期的印度航天狠狠的摔了跟頭,時至今日也沒有緩過勁來,與中國的技術差距越拉越大。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航天事業發展的“後來者”,它對中國近年來在航天領域的長足進步非常敏感。

印度媒體更是頻頻造勢,将本國的航天事業與中國相聯系,“欲與中國試比高”的決心躍然紙上。

然而,在印度航天事業受挫的時候,中國的航天事業仍是如火如荼。

當中國成功地發射“天和”核心艙後,印度國内的政府官員和媒體便是坐不住了,紛紛表示印度航天事業的實力“完全可以比肩中國”。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12

(中國空間站示意圖)

印度總理莫迪更是不切實際地表示,印度要在3年内超過中國,并且要建造規模遠大于中國的印度空間站的計劃。

這對印度來說無異于是天方夜譚!

與中國相比,印度的航天技術還需要再發展至少20年才能達到中國現在的高度!

印度的這般作态,雖有“跳梁小醜”之态,但是其航天事業的發展并非沒有可取之處。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論印度航天發展的啟示

印度的航天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甚至曾一度在航天偵察情報領域優于世界其他大國。

事實上,單純依靠印度本國的科技發展和情報保障能力是達不到這樣的水平的,印度在該領域的發展離不開國際合作。

在2004年,印度和以色列兩國達成協議,聯合發射一顆裝備有高精度光學望遠鏡的間諜衛星,以提高兩國從外層空間搜集情報的能力。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13

(印度秘密幫助以色列發射間諜衛星)

同時,印度還與歐盟等達成了空間偵察情報共享的協議。

這樣在偵察情報領域與發達國家進行合作,使得印度的情報保障能力顯著提升,不僅減少了在航天偵察情報領域的資金投入,同時也擴大了情報來源。

因此,在航天偵察情報共享領域,需要提高重視。

在各國科技不斷發展的國際舞台上,應更加關注國際合作,技術互通,資源共享。

這樣不僅有助于航天偵察情報事業的進步,同時可以降低衛星研發的成本。

印度在“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寓軍于民、軍民兩用、工業參與、商業化和國際合作等切實可行的指導方針,将在應用衛星已取得顯著成就的基礎上,持續加大航天投入,繼續發展航天偵察力量。

由此可見,印度航天偵察力量的發展有着明顯的方向性和延續性,印度在未來仍然是中國不可忽略的重要對手。

天宮空間站發展過程(印度部署建設空間站)14

結語:

盡管近年來印度航天事業的發展陷入停滞,在技術成熟度、進度跟進、投入力度等方面相較美國、中國等航天強國還有不小差距,但是印度的科研工作者仍未放棄。

他們認為,頻繁的任務失敗對于印度航天來說,可以視為前進道路上的一點曲折。

對于全世界航天科研工作者們,則是敲了一次警鐘:

航天事業應具有科學的指導和明确的規劃,一步一步地腳踏實地,去努力創造航天史上的一個個奇迹。

當前,太空探索對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都是高投入、高風險、高難度的工程,需要凝聚全人類的智慧和力量。

在未來世界,航天探索的内容會更豐富、探索的目标也會更遠,太空資源的價值争奪也會變得更為激烈,我們不能滿足于現有的成就,而應該努力前行。

正如《人民日報》所言:“中國航天事業任重而道遠在,中國航天永遠都在路上。”

參考資料:

《印度金牌火箭終失手,整流罩低級錯誤釀大禍》 張雪松 衛星與網絡

《月船二号任務失敗,印度航天在曲折中前進》 國際太空

《印度太空力量的新發展》 黃志澄 國際太空

《印度航天能力發展評估》 何慧東 北京空間科技信息研究所

《印度航天獲600億盧比政府預算并計劃6月進行RLV-TD首次試驗》 ZH 航天工業管理

編輯:清源

責編:Thalia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