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對範仲淹是不公的,年少喪父,小小年紀就跟着母親辛苦生活,而此時母親的手頭也不富裕,想要讓母子兩吃飽飯都成問題。無奈之下,母親隻有帶着他改嫁。
之後的生活還算順利,辛苦求學,直到有人說他不是繼父的孩子,他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後來的他辭别母親去京城求學,日日夜夜勤懇讀書,吃不好,穿不暖,但所有的苦難都沒有成為他前進的阻礙,最終成功考中進士并成了一名官員。
圖片:參加科舉劇照
可以說,範仲淹把命運這一手爛牌打的極好,成功的翻了身。自古以來有許多人敬佩他的才華,王安石稱他“一世之師,由初起終,名節無疵”,歐陽修稱他“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朱熹稱他“範文正傑出之才”
即使到了現在,還有許多人記得他的成就,就連偉人都稱他是曆史上有名的文武雙全之人,不但能夠下筆千言,還可以知兵善戰。可見,範仲淹的成就是公認的。
既然這麼多人都高度評價過範仲淹,那麼你對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若是讓你詳細談論一下範仲淹,你又會從哪方面講起呢?其實,于小編看來,主要可從這兩方面對他進行一番評價。
圖片來源于網絡:範仲淹
文——集大氣之成,四句之詞,竟有三句成千古名句
範仲淹的文學成就非凡,不管是散文還是詩歌,亦或是詞作等都有涉獵,而且各個都有所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曾背過吧!從所見之景來表達自己的偉大抱負,足可見他的思想境界是有多麼的崇高,這是散文!
在詩歌方面,他的作品更是起着從宋初詩歌,由唐音向宋調轉變的重要作用,留存于世的305首詩歌,個個都是精華,細細品來,都别有一番滋味。
圖片來源于網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而今天小編要帶領大家欣賞的主要是範仲淹的詞作。範仲淹留存于世的詞作一共有五首,衆所周知的是《漁家傲·秋思》,這一首詞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達了功業未建、士兵思鄉等多種複雜矛盾的心情。
但其實範仲淹這一生的絕美之作并不是這一首,而是《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圖片來源于網絡:碧雲天,黃葉地
這首詞作雖然隻有短短的四句,但有三句都成了千古名句。
第一個千古名句也就是開篇的第一句。這短短的15個字當中,作者就用了三種顔色,“碧”、“黃”、“翠”,描繪出了一副絕美的場景,湛湛藍天,鑲嵌着湛青的碧雲,茫茫大地,葉子已變黃,落滿地,天邊的秋色綿延伸展,且與秋波相連接,波上又彌漫着空翠且略帶寒意的秋煙。
物像典型,境界宏大,寥寥數語就為我們描繪出了邊塞的絕美秋日風光,可謂精彩至極。著名作家王實甫就極為贊賞這句話,甚至還将其直接引用到了他的作品《西廂記》之中。
圖片來源于網絡:滿地黃色落葉
第二個千古名句也就是這首詞的第二句,想必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吧!“芳草無情,更在斜陽處”,芳草似是無情,盡向遠處綿延伸展,一直伸展到連斜陽都照射不到的遠方。
作者怎麼會想到說芳草無情呢?其實無外乎就是因為斜陽之外的遠方是故鄉,而作者口中的芳草也就是自己的鄉愁,綿延不斷。作者先是描繪了一副遼闊蒼茫的秋景,接着再表達自己的憂思惆怅之情。兩者息息相通,化景物為情思,别有一番滋味。
圖片來源于網絡:芳草無情,更在斜陽處
第三個千古名句也就是這首詞作的最後一句,作者為深處他鄉而有着極深的鄉愁,唯有夜間做美夢才能安然入睡,這愁思又豈能用言語形容?當明月照進高樓的時候,不要獨自倚靠,端起一杯酒,灌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明明第三句都已經說明了自己的愁思,到了最後一句反而不說了,而是巧妙的用酒洗愁腸來代替,足可見作者的用詞精妙,高明至極。
難怪被人數次吟誦,這首詩的三句千古名句果然各有各的妙處,不知道你是否也領略到了呢?盡顯寂寞,而又不獨寫寂寞,一步一個轉折,卻将寂寞思鄉之情寫的更為透徹。而這也正是範仲淹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令人敬佩。
圖片:端起一杯酒,灌入愁腸劇照
武——足以鎮住一座城。
在州縣,範仲淹能成為一個好官員,為百姓謀得利益,而在邊境他也能成為一個好将士,安撫邊疆。在康定元年(1040年前後),西夏來襲時,是範仲淹帶領人數有限的将士,采用正确的策略,将其趕了回去。
可以說,他在延州(如今的延安)地區擔任一把手的時候,将各項事務打理的井井有條,西夏見此情景,都不敢輕易冒犯。連宋仁宗都評價說“有仲淹出援,吾無憂矣”。一個連統治者都滿意的将士,怎麼能不是一個好将士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範仲淹
而事實上,範仲淹在“武”這方面的思想,的确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在西北地區擔任邊防主帥的時候,針對邊疆地勢險要、地廣人稀的環境特點,提出了積極防禦的策略,也就是說,即使貧瘠如邊疆地區,也不應該放棄防禦,而應該修建城寨,訓練士兵,加強防禦工事,以守為攻,不懼敵人的來襲。
在“武”的制度上,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主張根據敵情選擇戰将的應變戰術,又創立營田制,使士兵面貌煥然一新。他所帶領的隊伍,是宋朝一支強有力的隊伍。說他“武”能鎮住一座城果然名副其實。
圖片:範仲淹帶領的隊伍劇照
其實,範仲淹的的文與武有如此成就,是互相關聯的,就拿他的這首絕美詞作《蘇幕遮》來說,他正是在戍守西北的時候所寫,由所見之景聯想自己的内心所想,善于發現與表達,這才會造就了他文學上的成就。
而他内心思想已足夠豐富,再加上有偉大抱負,這才會耐得住戍守西北的寂寞,最終有一番作為。像範仲淹這般文武兼具之人,曆史上又有幾人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制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